慢工细活“推”复“敲”
郑文
发表于《京江晚报》
先讲讲这个题目的意思。我认为作文是个“细活”,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妨来一点“慢工”,就像煮饭一样,要用文火“焖”一下才好吃,因为“急火饭”是很容易“夹生”或者“烧糊”的。所以,只要时间允许,我们应该在文字表达上多下一点“推敲”的功夫。
现在,我就与大家一起来“推敲”一段文字,请大家在读原文的同时,研究我在括号内发表的意见。
“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可爱的像仙子一样。(‘的’应改为‘得’,因为‘像仙子一样’是对‘可爱’的补充说明,是补语,前面就应该用‘得’。如果用‘的’,我们就可能会误解为:有些可爱的花像仙子一样,而那些不可爱的花就不是了。显然,作者并不是这个意思,他说的是全部。)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建议删去‘一位’,因为这里所说的花显然不止一朵。)‘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刚刚绽放,一阵阵芳香便迫不及待的溜了出来;(建议删去‘一’,更简洁,读起来语感更好。‘溜’字前面的‘的’应改为‘地’,因为‘迫不及待’是动词‘溜’的状语,状语后面应该用‘地’。)而盛开着的花朵,正大大方方的向众人展示它那美丽的‘面容’。(‘大大方方’是动词‘展示’的状语,它后面应该用‘地’。)那花儿的颜色更是数不胜数,(用‘数不胜数’有夸大之嫌,因为花的颜色一般来说也就那么几种。)一些红的似火,(建议删去‘一些’,既然不止一种,肯定是‘一些’,所以删去不要紧,而且读起来语感更好。)透露出它那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删去‘它那’,建议把‘生命力’改为‘活力’,为什么要改,后面再说。)一些白的如雪,(删去‘一些’)显示出它那纯洁的心;(删去‘它那’,建议把‘心’改为‘心灵’。)一些蓝的像海,(删去‘一些’)表现出它那宽广如海的心胸。(删去‘它那’。再删去‘如海’,因为它明显与上面的‘像海’重复了。建议把‘心胸’改为‘胸怀’,现在这三句最后一个词就变成了‘活力’、‘心灵’、‘胸怀’。你再读读看,是不是更好?)
中午放学后,校园里静悄悄的,那满墙的爬山虎,似乎十分珍惜这春季,正利用这大好时光,努力的生长。(爬山虎的生长,一下子是看不出来的,那么你怎么会觉得它在生长呢?得有个理由引发你的想象,我改一下,供你参考:‘那满墙的爬山虎,在春风中忙碌地抖动着,似乎正利用这大好时光,努力地生长。’‘努力的’改成‘努力地’,是因为这里的‘努力’也是‘生长’的状语。)前几天,它们还穿着古老的旧唐装,(这个比喻用得不大好。唐装的款式是旧的,但我们可以做新的来穿,所以拿这个来形容原来的叶子,并不适合。)现在已换上了时髦的时装,(删去‘时髦的’,因为它与‘时装’的‘时’重复。)它正随着微风唱着那谁也听不懂得‘绿之歌’。(删去‘它’,因为前面已有主语‘它们’了。再删去‘着’,因为前面有‘正’,这里的‘着’可以不要,读起来更顺口。‘得’应该改为‘的’,这个‘的’是定语的标志。‘绿之歌’改为《绿之歌》,因为歌名要用书名号。
看到这里,有的同志可能会有一些疑惑,甚至会有些不以为然了。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作如下说明:一、我只是以此为例,来说明汉语在运用中有许多精细微妙的地方,是不可不认真讲究的,并不是主张平时改作文都要如此琐细。二、我主张结合语法来讲字词的用法,主张严格分清“的、地、得”的不同用法。既然语文课本上是规范的用法,为什么教学上不作这样的要求呢?三、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如果我们在古文教学上,在语法、逻辑、修辞的教学上多下一些功夫,学生的语文基础必将更加扎实。四、现在有些学生可能会看不懂,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作这方面的要求,如果我们坚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我认为他们是完全能够学会的。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