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意象"的出新("向名家学作文(7))

郑华

发表于镇江日报


什么叫“意象”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就是“意境”,而“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在我的理解,觉得可以这样解释:“意象”就是“形象”和“意蕴”的结合,就是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

唐宋诗词中经常写到燕子的形象。请看,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欧阳修:“双燕归来细雨中”;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孟浩然:“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戴叙伦:“燕子不归春事晚”;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看多了,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印象:写燕子一般都与春天联系;燕子喜欢与人为邻,使人感到亲近;燕子的飞行姿态轻盈、优美,其“燕嘴啄泥”和“燕尾点波”的动作更显可爱;所以,总体上燕子是一个大家喜爱的意象,包含了人们留恋春天、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现在我们来看郑振铎的散文《海燕》。作者撷取赴欧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通过对海燕的描写,联系对家乡燕子的回忆,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这写的是形体。“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这写的是动作。虽然文字与古人不同,但意境差不多,还是传统的写法。但下面却有新意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末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这五线谱式的景象古人自然写不出,因为那时没电线。

但下面还有更新鲜的。文章的后半段换了场景,作者从家乡到了几千里外的海上,意外地看到了正在心中想念的小燕子——这是海燕。“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尽管燕子的形体动作还是那样,但因为场景不同,给我们的印象却是如此地勇敢豪迈,所以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这可是作者的全新感受,也就是这篇散文的可贵之处了。郑振铎不仅创造了燕子的新意象,而且把海燕与家乡的燕子相联系,寄托了自己身在海外的思乡之情。“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这就是借物寓情,抒发了游子的家国之思。

说到这里,这个意象的内涵是否穷尽了呢?我看没有。这只能算“明摆着的”,而且在文中、文尾,作者是两次点明了的。他是从海燕回想家乡的燕子,现在我们反过来对比一下,又将如何呢?家乡的燕子温和可爱,恋家恋人;海上的燕子勇敢豪迈,自由自在。那么这种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呢?显然,海燕的精神是在大海的风浪中锻炼出来的。而当时的作者,不也正在走上这样一条勇敢者之路吗?你看,至少在我,就从燕子的崭新意象中,读出了这样的感悟。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有明的,有暗的,有作者主观上着意点明的,有意象客观上蕴涵在内的,还有读者从不同角度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到的。由此可见,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是未必有什么标准答案的。

俄国有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家高尔基,写过一篇散文诗《海燕》,那就更加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成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伟大颂歌。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就不多说了。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