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看异学作文(续一)
洪蒲生(编著)
第三组:过程与细节
例文(7):
我帮妈妈做家务
扬中市实验小学三(3)班 秦 祝
2009年获奖作品
星期天,柔和的阳光照在小猫咪咪身上,家中显得很宁静。妈妈正在打扫卫生。突然,妈妈说:“秦祝,快来帮我把地拖一下。”拖地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这种活在我眼里,只能算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我在卫生间找到了拖把。我把拖把放在水池里,打开水龙头浸湿,再使劲拧干拖把,便来到客房。我从客房的里面往外拖。我小心翼翼地拖着,生怕弄脏了墙壁。突然,我发现地板上有一块脏东西怎么也拖不干净,便皱起眉头想了一下,找来一个小刀片,终于把地上刮干净。我紧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了。
可是由于我拖把拧得不怎么干,刚拖过的地脚一踩就是一个脏脚印,一个又一个,难看死了。没办法,只有再拖一遍。我又到卫生间,把拖把洗了一下,洗过拖把的水真脏,乌黑乌黑的,看来这地板是该好好拖一下了。我拧干拖把又去重拖了一遍。哈哈,这下地板亮得可以照见人影了。
拖完了三个房间,我又来到卫生间。我突然灵机一动,把水管从地漏里拔出来,然后打开水龙头,用水潇洒地冲地。哈哈,太舒服了,冲地比拖地轻松多了。没过多久,两个卫生间都被我冲得干干净净。
接着,我又拖了客厅和厨房。活儿终于干完,我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腰也直不起来了,手也发麻了,但是看看我的家,已经焕然一新,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看着看着,我的手也渐渐不麻了,心里感到甜滋滋的。
帮妈妈做家务,使我体会到妈妈忙家务的艰辛。我以后一定要多帮妈妈做点事,减轻妈妈的负担,做妈妈的“得力助手”。
例文(8):
委屈
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四(5)班 王新晨
2009年获奖作品
一天早晨,爷爷出去买菜,发现口袋里少了50块钱。回到家,爷爷就到处找,家里全找遍了,还是找不到那50块钱,他不禁心急如焚。
就在这时,爸爸气冲冲地对我说:“爷爷那50块钱是不是你偷的,想用来买玩具。想买玩具就告诉我,如果我同意就买,不同意就不买。这是个品德问题。”爷爷说:“不,他不会偷我钱,我相信他。”“你别老护着他。”爸爸说。晚上,妈妈回来了,爸爸把这事告诉了妈妈。这下完了。尽管一再说不是我偷的不是我偷的,还有爷爷的帮助,还是没有用。妈妈火冒三丈地说:“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我一直以为你可以做一个好孩子。5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呀!你现在偷50,以后长大了就偷一千,偷一万!罚你晚饭没得吃,外加一百道数学题,一个小时必须做完,不然加倍罚!”气得我在房间里放声大哭。
到了第二天早上,奶奶回来了。爸爸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奶奶,奶奶就喊起来:“那50元钱是我向他借的,肯定是他忘记了!”我一听,赶紧把爷爷叫来问他:“爷爷,奶奶有没有向你借过50块钱?”爷爷一拍脑袋说:“哎呀!对了!你奶奶确实向我借了。”这时,爸爸望了望我说:“儿子,真是对不起,我和妈妈冤枉你了。我们向你道歉。”
虽然真相大白了,也给我“平反”了,但我心里总是不大舒服。我想,如果我当了爸爸,我一定要先把事情弄清楚,不会随便就处罚孩子的。
例文(9):
关心
扬中市外国语学校七(6)班 杨 玥
2009年获奖作品
“啪”的一声,纽扣又掉了,又得拿回去给妈钉。
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亮得使人有想飞的冲动。我骑着“捷安特”回到家,妈说今天外婆会来吃饭。
一进家门,婆婆就一把拿过我手中的包,把我往桌上推。婆婆从小就很疼我。“妈,叫丫头来帮忙。”妈又在嚷嚷了。“妈,我的纽扣又掉了,帮我钉好吧!”我说。“放那儿吧,你婆婆帮你钉。”“哦,还是婆婆最好。”我心想,这时又听到妈妈说:“妈,下午你教她钉吧,每次都要人帮忙,长大以后谁替她钉呀!”妈妈下了令,婆婆也赞同,我一向是无所谓,没事儿干些针线活也不错。
吃完饭,我便与她俩坐在阳台上,开始学习钉纽扣。“先这样,然后这样……”婆婆耐心地教,我也耐心地学。
“好了,会了吗?”婆婆问。我说:“不会,婆婆做得太快了,我根本看不清。妈,你来教吧!”于是,妈妈也摆出一副严师的样子教了我几次,可我还是不怎么会。“没事儿,慢慢学。”婆婆说。
过了几分钟,线快用完了。“丫头,去拿剪刀。”妈喊道。我赶忙跑进房间,胡乱拿起一把大剪刀,刀刃可真锋利。
“妈,剪刀。”老妈把剪刀递给婆婆。就在她递剪刀的一瞬间,我隐隐感到一丝别扭,却并不明白这不对劲儿的感觉到底是什么。阳光照耀在阳台上,也照在我们身上,照在那把闪光的大剪刀上。“好了,收起来吧。”婆婆说着又把剪刀递给了妈妈,这时我刚才的那种感觉又出现了,可我还是搞不明白。正在这时,妈妈又要把剪刀递给我,剪刀的反光真厉害,让我睁不开眼,可是先前的那种感觉又出现了,让我感觉不怎么正常,虽然还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那感觉却越来越强烈了。
“丫头,小心点,别扎到手!”妈妈这时又加了一句叮嘱,一下子让我忽然明白了。对了,那时候,当妈妈递剪刀给婆婆的一刹那,妈妈的动作也是这样,把剪刀尖的一头朝着自己,而把剪刀把手那边递给婆婆;婆婆递给妈妈时也是这样;现在妈妈递给我也是这样。我终于知道这个别扭的动作是什么含义了,那就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自己所关心的人。
一时间,我忽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同时有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涌入我心,窗外的阳光也似乎更加明亮了。
生活中诸如此类琐碎的细节,总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父母以及亲人们的关心所织成的那张无形的大网,早已将人们的心灵紧紧相连,使我们深受感动。
综合讲评(3):
过程与细节
这三篇都是记事的文章,作者都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并由此阐明自己的一点体会。秦祝写了自己帮妈妈拖地的过程,体会到家务劳动的艰辛;王新晨写了自己从被冤枉到真相大白的过程,说明家长遇事不应该主观武断;杨玥写了自己向婆婆和妈妈学习钉纽扣的过程,却表现出家人之间互相关心的亲情。像这种记事的文章,当然要求把事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写清楚,这也就要求把与事情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要素写清楚。但在写好事情过程的同时,还要特别写好其中的重要细节,这样才能避免叙事的空泛和一般化,才能写出自己的特色和新意。
你看,秦祝把他拖地的过程写得多么具体呀!他写到了“从客房里面往外拖”,写到了“生怕弄脏了墙壁”,写到了用刀片把一块脏东西刮干净,这些都是拖地过程中很有特点的细节。如果没有真正认真地拖过地,没有细心地体验过其中的困难,就把握不住也写不出这些细节。在描写拖地的过程中,秦祝还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他乐观开朗的性格。他刚开始对拖地是“一点也不害怕”,甚至认为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后来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困难,克服了困难以后又感到欢欣鼓舞;接着在卫生间又有了用水冲地的发明,因而得意扬扬;最后“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就体会到妈妈平时忙家务的艰辛,从而决心“做妈妈的得力助手”。这整个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写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王新晨的《委屈》文章虽然不长,但事情的戏剧性却更强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颇为曲折,而且涉及到五个人。可喜的是,他在清晰叙事的同时,写出了这五个人不同的角色定位和性格特点:爷爷的当局者迷,奶奶的旁观者清,爸爸的主观武断,妈妈的声色俱厉,还有自己的委屈无奈,都写得简洁而生动。由此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记事往往涉及写人,要注意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记事往往也伴随着抒情,要注意体验当事者的情感表现。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主要表现在人物对话的神态上,比如爸爸的“气冲冲”,妈妈的“火冒三丈”,奶奶的“喊起来”和爷爷的“一拍脑袋”,都写得很生动。
第三篇文章题为“关心”,乍一看似乎与钉纽扣这件事并无关系,作者叙述这件事情的过程,只是为了突出一个细节,而这个细节就是妈妈和奶奶递剪刀给人的动作。正是这个并不起眼的动作,使“我”产生一种“别扭”、“不对劲儿”的异样感觉,最后终于发现了这个动作的特别含义:“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自己所关心的人”,由此体会到家人互相关心的浓厚亲情。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在《我帮妈妈做家务》中,细节帮助了叙事;在《委屈》中,细节帮助了写人;而在《关心》中,一个突出的细节,直接形成了文章的立意,由此显示出作者感悟生活和提炼主题的能力,这就是一个初中生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了。
名作欣赏(3):
最后的一天
许广平
今年的一整个夏天,正是鲁迅先生被病缠绕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光。许多爱护他的人,都为了这个消息着急。然而病状有些好起来了。在那个时候,他说出一个梦:他走出去,看见两旁埋伏着两个人,打算给他攻击。他想,你们要当着我生病的时候攻击我吗?不要紧,我身边还有匕首呢,投出去,掷在敌人身上。
病后不久,病更减轻了。一切恶的症候都逐渐消灭了。他可以稍稍散步些时,可以有力气拔出身边的匕首投向敌人——用笔端冲倒一切——还可以看看电影,生活生活。我们战胜死神。在讴歌,在欢愉。生的欣喜布在每一个朋友的心坎中,每一个惠临的爱护他的人的颜面上。
他仍然可以工作,和病前一样。他与我们同在一起奋斗,向一切恶势力。
直至十七日的上午,他还续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以前有《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似尚未发表。)一文的中段。(他没有料到这是最后的工作,他原稿压在桌子上,预备稍缓再执笔。)午后,他愿意出去散步,我因有些事在楼下,见他穿好了袍子下扶梯。那时外面正有些风,但他已决心外出,衣服穿好之后,是很难劝止的。不过我姑且难留他,我说:“衣服穿够了吗?”他探手摩摩,里面穿了绒线背心。说:“够了。”我又说:“车钱带了没有?”他理也不理就自己走去了。
回来天已不早了,随便谈谈,傍晚时建人先生也来了。精神甚好,谈至十一时,建人先生才走。
到十二时,我急急整理卧具。催促他,警告他,时候不早了。他靠在躺椅上,说:“我再抽一支烟,你先睡吧。”
等他到床上来,看看钟,已经一时了。二时他曾起来小解,人还好好的,再睡下,三时半,见他坐起来,我也坐起来。细察他呼吸有些异常,似气喘初发的样子。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兼之气喘更加厉害。他告诉我:“两点起来过就觉睡眠不好,做恶梦。”那时正在深夜,请医生是不方便的,而且这回气喘是第三次了,也不觉得比前两次厉害。为了减轻痛苦起见,我把自己购置在家里的“苏忽尔”气喘药拿出来看:说明书上肺病的也可以服,心脏性气喘也可以服。并且说明急病每隔一二时可连服三次,所以三点四十分,我给他服药一包。至五点四十分,服第三次药,但病态并不见减轻。
从三时半病势急变起,他就不能安寝,连斜靠休息也不可能。终夜屈曲着身子,双手抱腿而坐。那种苦状,我看了难过极了。在精神上虽然我分担他的病苦,但在肉体上,是他独自担受一切的磨难。他的心脏跳动得很快,咚咚的声响,我在旁边也听得十分清澈。那时天正在放亮,我见他拿左手按右手的脉门。跳得太快了,他是晓得的。
他叫我早上七点钟去托内山先生打电话请医生。我等到六点钟就匆匆的盥洗起来,六点半左右就预备去。他坐到写字桌前,要了纸笔,戴起眼镜预备写便条。我见他气喘太苦了,我要求不要写了,由我亲口托内山先生好了,他不答应。无论什么事他都不肯马虎的。就是在最困苦的关头,他也支撑起来,仍旧执笔,但是写不成字,勉强写起来,每个字改正又改正。写至中途,我又要求不要写了,其余的由我口说好了。他听了很不高兴,放下笔,叹一口气,又拿起笔来续写,许久才凑成了那条子。那最后执笔的可珍贵的遗墨,现时由他的最好的老友留作纪念了。
清晨书店还没有开门,走到内山先生的寓所前,先生已走出来了,匆匆的托了他打电话,我就急急地回家了。
不久内山先生也亲自到来,亲手给他药吃,并且替他按摩背脊很久。他告诉内山先生说苦得很,我们听了都非常难受。
须藤医生来了,给他注射。那时双足冰冷,医生命给他热水袋暖脚,再包裹起来。两手指甲发紫色大约是血压变态的缘故。我见医生很注意看他的手指,心想这回是很不平常而更严重了。但仍然坐在写字桌前椅子上。
后来换到躺椅上坐。八点多钟日报(十八日)到了。他问我:“报上有什么事体?”我说:“没有什么,只有《译文》的广告。”我知道他要晓得更多些,我又说:“你的翻译《死魂灵》登出来了,在头一篇上。《作家》和《中流》的广告还没有。”
我为什么提起《作家》和《中流》呢?这也是他的脾气。在往常,晚间撕日历时,如果有什么和他有关系的书出版时——但敌人骂他的文章,他倒不急于要看,——他就爱提起:“明天什么书的广告要出来了。”他怀着自己印好了一本好书出版时一样的欢情,熬至第二天早晨,等待报纸到手,就急急地披览。如果报纸到的迟些,或者报纸上没有照预定的登出广告,那么,他就失望。虚拟出种种变故,直至广告出来或刊物到手才放心。
当我告诉他《译文》广告出来了,《死魂灵》也登出了,别的也连带知道,我以为可以使他安心了。然而不!他说:“报纸把我,眼镜拿来。”我把那有广告的一张报给他,他一面喘息一面细看《译文》广告,看了好久才放下。原来他是在关心别人的文字,虽然在这样的苦恼状况底下,他还记挂着别人。这,我没有了解他,我不配崇仰他。这是他最后一次和文字接触,也是他最后一次和大众接触。那一颗可爱可敬的心呀!让他埋葬在大家的心之深处罢。
在躺椅上仍旧不能靠下来,我拿一张小桌子垫起枕头给他伏着,还是在那里喘息。医生又给他注射,但病状并不轻减,后来躺到床上了。
中午吃了大半杯牛奶,一直在那里喘息不止,见了医生似乎也在诉苦。
六点钟左右看护妇来了,给他注射和吸入酸素,氧气。
六点半钟我送牛奶给他,他说:“不要吃。”过了些时,他又问:“是不是牛奶来了?”我说:“来了。”他说:“给我吃一些。”饮了小半杯就不要了。其实是吃不下去,不过他恐怕太衰弱了支持不住,所以才勉强吃的。到此刻为止,我推测他还是希望好起来。他并不希望轻易放下他的奋斗力的。
晚饭后,内山先生通知我:(内山先生为他的病从早上忙至夜里,一天没有停止。)希望建人先生来。我说:“日里我问过他,要不要见见建人先生,他说不要。所以没有来。”内山先生说:“还是请他来好。”后来建人先生来了。
喘息一直使他苦恼,连说话也不方便。看护和我在旁照料,给他揩汗。腿以上不时的出汗,腿以下是冰冷的。用两个热水袋温他。每隔两小时注强心针,另外吸入氧气。
十二点那一次注射后,我怕看护熬一夜受不住,我叫她困一下,到两点钟注射时叫醒她。这时由我看护她,给他揩汗。不过汗有些粘冷,不像平常。揩他手,他就紧握我的手,而且好几次如此。陪在旁边,他就说:“时候不早了,你也可以睡了。”我说:“我不瞌睡。”为了使他满意,我就对面的斜靠在床脚上。好几次,他抬起头来看我,我也照样看他。有时我还陪笑的告诉他病似乎轻松些了。但他不说什么又躺下了。也许是这时他有什么预感吗?他没有说。我是没有想到问。后来连揩手汗时,他紧握我的手,我也没有勇气紧握回他了。我怕刺激他难过,我装做不知道。轻轻的放松他的手,给他盖好棉被。后来回想:我不知道,应不应该也紧握他的手,甚至紧紧的拥抱住他。在死神的手里把我敬爱的人夺回来。如今是迟了!死神奏凯歌了。我那追不回的后悔呀。
从十二时至四时,中间饮过三次茶,起来解一次小手,人似乎有些烦躁,有好多次推开棉被。我们怕他受冷,连忙盖好。他一刻又推开,看护没法子,大约告诉他心脏十分贫弱,不可乱动,他往后就不大推开了。
五时,喘息看来似乎减轻,然而看护妇不等到六时就又给他注射,心想情形必不大好。同时她叫我托人请医生,那时内山先生的店员终夜在客室守侯,(内山先生和他的店员,这回是全体动员,营救鲁迅先生的急病的。)我匆匆嘱托他,建人先生也到楼上,看见他已头稍朝内,呼吸轻微了。连打了几针也不见好转。
他们要我呼唤他,我千呼百唤也不见他应一声。天是那么黑暗,黎明之前的乌黑呀,把他卷走了。黑暗是那么大的力量,连战斗了几十年的他也抵抗不住。医生说:过了这一夜,再过了明天,没有危险了。他就来不及等待到明天,那光明的白昼呀。而黑夜,那可诅咒的黑夜,我现在天天睁着眼睛瞪它,我将诅咒它直至我的末日来临。
(十一月五日,记于先生死后的二星期又四天。)
阅读参考(3):
“一天”折射“一生”
——读许广平的《最后的一天》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两个多星期后,许广平痛定思痛,写下了一篇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最后的一天》。
说这篇文章具有特殊意义,一是因为作者的身份特殊,作为陪伴鲁迅走完人生历程的爱人,只有她才能如此详尽地向世人介绍鲁迅最后一天的情况,为鲁迅研究提供极其宝贵的权威见证;二是因为文章立意高远,情感深挚,语言质朴,描写细腻,且极具个人特色,堪称记实文学的典范之作。
由于写的是一位伟大人物的离世,题材本身极具新闻价值,日后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史料,所以作者必须特别注重记事的真实和准确;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使客观、冷静成为文章的基调;同时要把必要的议论提炼到最简,并与叙述结合起来。而许广平正是用这种以叙事为主,将叙事、抒情和议论熔于一炉的写法,生动地勾勒出鲁迅至死不变的战士形象,反映出他坚韧的意志和崇高的品格,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这最后的一天,也正是鲁迅战斗一生的光辉折射。
内容决定形式,这样的文章自然要用第一人称来记叙,把所有的情节和细节都通过“我”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和亲身体验来传达给读者。对于自己活动范围以外无从感知的事情,则一概不写,以保证全部内容的真实可信和确凿无疑。
关于鲁迅病情的发展和救治的经过,作者作了尽可能具体详尽的记录。从18日夜3时半病势转急,到19日晨5时许去世,按时间顺序介绍几时服药,几时打针,如何请医,如何看护,可谓不厌其烦。这看似“流水帐”般的琐碎,对于一位备受人民崇敬爱戴的伟人去世这样重要的题材来说,绝对是一个必要的见证和交代。
在写清事件过程的基础上,还要写好重要的细节。本文突显了三个细节。第一是鲁迅坚持给内山先生写便条的情景:“……坐到写字桌前……气喘太苦了……勉强写起来,每个字改正又改正……我又要求不要写了……他听了很不高兴,放下笔,叹一口气,又拿起笔来续写,许久才凑成了那条子。”第二个是日报到了后,鲁迅如何关心《死魂灵》的翻译和有关的广告,如何仍不放心,要过报纸“一面喘息一面细看……看了好久才放下”。这两个细节,充分表现了鲁迅对朋友、对工作的真诚认真和一丝不苟。而第三个细节则细致地描写了鲁迅夫妇间深情的关怀和最后的诀别:“我看护他,给他揩汗。不过汗有些粘冷,不像平常。揩他手,他就紧握我的手,而且好几次如此。陪在旁边,他就说:‘时候不早了,你也可以睡了。’我说:‘我不瞌睡。’为了使他满意,我就对面的斜靠在床脚上。好几次,他抬起头来看我,我也照样看他……”这里的细节描写,包括下面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迸发,是典型的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是一段浸透泪水的文字,感人至深。
除了写好这最后一天的事实本身,作者还在文章开头,特别写了鲁迅先生叙述在病中的一个梦:有两个人埋伏在路边打算攻击他,他想,我身边还有匕首呢,投出去,掷在敌人身上。正是这个梦,把鲁迅的最后一天与他整个的一生联系起来,使我们想起他在1936年9月5日——离逝世仅一个多月——所写的杂文《死》中的一段话:“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此语表现了他与旧社会彻底决绝的心情,正是鲁迅精神最重要的内容和最突出的表现。他之所以要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之所以要坚持工作到最后时刻,之所以如此难舍对爱人和朋友的深情,就是为了与黑暗势力继续作韧性的战斗,始终憧憬着新社会来临的曙光。
然而先生终于“来不及等待到明天”,许广平的满腔悲愤也在文章结尾时迸发出来:“黑夜,那可诅咒的黑夜,我现在天天睁着眼睛瞪它,我将诅咒它直至我的末日来临。”
第四组:梦幻与现实
例文(10):
琴声中的梦幻
镇江市实验小学四(9)班 史逸南
2009年获奖作品
“不行,再来!”是妈妈严厉的声音。“可是,”我说,“昨天不是练到晚上十点的吗?”“什么可是?”妈妈又开始了她的说教,“多练又不会错!快弹!有说废话的时间都练好了。我辛辛苦苦挣了几千块给你买琴,你怎么不识好歹呢?”我知道,再说也没用,只会换来唠叨,只好继续用十指奋战、奋战、奋战……
忽然,那令人生畏的黑白琴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嫩绿的青草地。远处的山,近处的花,都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数年的小鸟忽然被赐予自由一般高兴。此时我才发现,原来似乎还在我身边的自由早已离我而去了。
我赶紧站起来,我不能放过这突如其来的自由。我想拥抱太阳,拥抱天空,我要在这自由的乐土上尽情地玩耍。我要和花草一起荡秋千,我要和百灵鸟一起比歌喉。
可是我又看见了爸爸妈妈,我本能地退后了几步。妈妈有些吃惊,爸爸也感到不解。但很快,妈妈就叹了口气说:“女儿呀,以前是妈妈不好,不该强迫你练琴。以后我和你爸再也不逼你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想学什么,喜欢什么,你就学吧,我们支持你。”爸爸也说:“唉,以前是我们不对,把你的休息时间都剥夺了,你真是被压得喘不气来了。今后,除了正常的学习以外,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们再也不逼你了。”“耶!太棒了!老爸老妈,我太爱你们了!让我们一起来玩吧!”于是,我和妈妈一起晒太阳,和爸爸一起打羽毛球。玩着玩着,爸爸妈妈都好像年轻了二十多岁。
转眼,眼前的景象又消失了,耳边传来外婆的声音:“你们看看,都把孩子逼成什么样子了!啊?”“不用你管!”又是妈妈严厉的声音,“不就是练个琴吗?嗓子都喊哑了,就是不好好练!”接着还有爸爸嘲笑的声音:“弹个琴居然还睡着了,真是天下奇闻!”外婆叹了口气,心疼地说:“孩子本来就缺少休息,你们还让她一天练几个小时琴,谁能吃得消啊!真是的。”
我知道了,刚才只是一个短暂的美梦而已。
于是,揉揉眼睛,继续埋头苦练……
例文(11):
要是真的就好了
中华路小学四(5)班 张天琪
2009年获奖作品
下午,我正在看《小天使》这本书,看着看着,不知怎么的,竟慢慢地睡着了。
当我睁开眼时,发现自己站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我好奇地看着四周,突然看到旁边有一团淡蓝色的光,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天使。我伸出双手,张开手掌,小天使竟轻飘飘地落在了我的右手掌上,她笑着对我说:“我是专门来陪你的小天使。不管你有什么愿望,我都可以帮你实现。”我又惊又喜地问道:“真的吗?”“那当然啦!你可以现在就许一个愿哦。”我想起从我5岁就离了婚的父母,便对她说:“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复婚,我要一个美满的家庭。”小天使说:“没问题,你现在就回家看看吧!”说完,她把魔法棒一挥,我一眨眼就到家了。小天使仍然在我身边。此时我发现,爸爸妈妈正在互相道歉,并且决定下个星期就复婚。我一听,好开心啊!可是我又想,爸爸妈妈复婚应该要买新房,一下子没这么多钱怎么办呢?正想着,小天使竟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你放心,我给你准备了一个钱袋子,里面有用不完的钱哦!”说完就递给我一个袋子,这袋子是大红色的,中间用金线缝了一个“钱”字,旁边还绣了许多小花,漂亮极了。我从袋子里拿出一沓钱,数了一下,整整一万块钱。我把钱袋子交给爸爸妈妈,把小天使的事情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也非常高兴,立刻用好吃的招待她。从此,我们家又多了一个成员——小天使。我们天天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小天使要回去了。我们全家只好与她流泪告别,我哭得最伤心。小天使想了想,就送给我一个盒子,说如果实在想念她的话,可以打开这个盒子,里面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说完,小天使就飞走了。
我茶饭不思地过了几天,总是在想着可爱的小天使,终于忍不住打开了盒子……哇!原来从里面又跳出来一个小天使!我惊喜万分,不禁仰天大笑,结果就笑醒了。
唉,这要是真的就好了!
例文(12):
梦中奇遇记
桃园小学六(3)班 徐 彬
1996年获奖作品
有一天,一只外星人的飞碟突然降落在我眼前。外星人热情地请我进去作客,并对我说:“我们早已掌握了高度发达的科技手段,可以满足你提出的任何一个愿望,你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哦!”
我本来正在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现在突然遇到这样一件美事,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二话没说,我就跟着外星人上了他们的飞碟。我们刚走进机舱,身后的飞碟门就自动关闭了。也没听见什么声响,飞碟又上了天。看着外星人脱下宇航服,我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身体和面孔竟和我们地球人一样,我原来还以为是和我们不同的生命形式呢!正在我大感奇怪的时候,我又听到他们用中国话和我打招呼:“你好!小朋友!”我赶紧说:“你们好!”天哪,他们怎么会汉语呢?一位阿姨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我们来自遥远的类地行星M星球,那里的人们和你们地球人一样善良,那个星球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我说:“那你们怎么会和地球人长得一模一样呢?而且还会讲我们中国话呢?”旁边一位叔叔说:“这个问题待会儿告诉你,现在先领你参观一下我们的飞碟吧。”我高兴地跟着叔叔来到飞碟的控制中心,他向我介绍了许多高精尖的科学仪器,还告诉我:“飞碟上的一切都是由电脑控制的,不需要人工操作。”我听了,不禁感叹地说:“你们的飞碟真令人羡慕,可惜咱们地球上还没有。”叔叔看了我一眼说:“这还不算什么。我们星球上的人还具有特异的遥感功能,也就是你们地球人所说的特异功能的第四种。刚才你还没说话,我们就知道你的心理活动,就是这个道理。”我一听,更是惊讶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叹了口气说:“唉,我们地球人真是太落后了!”叔叔看到我的样子,就安慰我道:“不要紧,你们地球发展也很快。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会有这一天的。”
可是我心里在想,我们地球人就是不团结呀!自从有了人类,这地球上就没停止过战争,尤其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呀!还有环境污染、种族歧视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叔叔见我陷入了沉思,又马上安慰我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苦恼。我们也早已了解地球的现状。这次我们来,就是要促使地球人团结起来,像你们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教你们所唱的那样:‘让我们团结如兄弟,共同走向爱的圣殿。’”听了他的话,我心里非常激动,因为他的话如果能够实现,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呀!于是我急切地对叔叔说:“太好了,请你们一定帮帮我们地球人吧!”叔叔笑着说:“我曾答应满足你的一个愿望,这个愿望也不例外呀!”接着,他就告诉我,他们其实本是地球人的后代,在很久以前,因为一次彗星撞击地球而被带入太空,偶然落到了M星球,就在那里繁衍至今,科学高度发达,早就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这次重返地球,也是来探望故乡,就是专程来帮助地球人的。
听到这里,我真是激动万分,就拉着叔叔的手说:“那我们就赶快去吧!”可是我好像拉不动他,我又拼命地拉……忽然听见了闹钟的响声,我就醒过来了。
我知道,咱们的地球还是老样子。
综合讲评(4):
梦幻与现实
这三篇文章都写了自己的一个梦:一个是表现个人憧憬的梦,一个是期待家庭幸福的梦,一个是幻想科学前景的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幻其实是现实的一种反映;虽然这种反映不是镜像般的等同反映,而常常是扭曲的、片段的、混乱的,甚至是不讲逻辑的,荒谬的;但不管怎样,总的来说,梦境总还是通过人脑的一种特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
史逸南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被练钢琴侵占了,他向往着休息、玩耍,渴望着身心的自由,于是梦境中就出现了一片绿草地,爸爸妈妈不仅承认了错误,而且和他一起游戏。这反映了当前过重的学习负担在少年儿童心中留下的阴影。张天琪的家庭因父母离婚而破碎了,他渴望着完整的亲情,期待着破镜的重圆,于是小天使降临在他的梦中,帮助他实现美好的愿望。有趣的是,小作者还替父母想到了买房子的问题,他知道买房子要很多钱,但又不清楚现在房价的行情,居然以为一万块钱就可以买到房子了,这当然反映了小作者的天真烂漫。徐彬也是在“没完没了”的作业重压下入梦的,但他的梦展现的是青少年极感兴趣的科幻前景:外星人从遥远的类地行星来到地球,结果其实是地球人的后代回到了故乡。遗憾的是,他们也是为了挽救地球而来,小作者老成持重地忧虑着战争祸害、环境污染、种族歧视等世界性的大问题。我读着孩子们的这些文章,不免感到我们的少年儿童实在生活得太累,忧虑得太多,所以文章的立意也往往沉重,且往往直奔主题。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现在的少年却颇有点“忧端齐终南”的味道,而且这忧愁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入了梦境啦!
很多同学在写梦幻的时候,往往使梦幻成为现实的等同反映,甚至成为非常理性的反映,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有条有理,结果就使梦幻成为期望、憧憬之类的代名词,把“我做了一个美梦”之类的文章,写得跟“我的理想”差不多了。所以,题目中虽然有“梦”,但同学们却很少有真正写“梦”的。这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梦的混乱、断裂、扭曲、甚至荒谬的特征,或者感到那很难写,就干脆以理想、梦想、幻想等取而代之了。
但上面的三篇文章,在表现梦境特征方面,还是作了一定努力的。史逸南文中的钢琴黑白键渐渐幻化成一片绿草地,爸爸妈妈的突然出现,异乎寻常地作检讨,忽然又听到外婆心疼的声音……这都有些像梦境的光景。张天琪的梦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美丽的童话故事,但其中的一些描写,如小天使在一团淡蓝色的光中显现,轻飘飘地落在“我”的右手掌上,最后盒子里又跳出一个小天使等,既符合童话的特征,也写得恍惚如梦。我们的小主人公在梦境中抓住了幸福,醒来却依然两手空空,所以他叹息:“唉,这要是真的就好了”,这个结尾写得多么好啊!相比之下,《梦中奇遇记》中的“我”,未免太理性了一点,但这篇文章的“入梦”和“出梦”,还是写得颇有趣味。
有一篇三年级学生的文章,写梦见自己在上学的途中,觉得书包越来越轻,心里非常高兴,结果到了学校,发现书包中的课本文具都没了。醒来一看,塞得满满的书包还“呆坐”在沙发上。在他的梦中,渴望减轻书包分量的愿望和丢失书本文具的事情混杂在一起,造成了逻辑的错乱和情理的荒谬,这倒好像是一个真实的梦境。
名作欣赏(4):
同志
荒煤
在十年动乱里,我在那一间狭小、阴暗、潮湿和空寂的狱房里,度过了许多难眠的长夜,也不知道作了多少噩梦。
最使我痛苦的梦,是在胸间挂着一块沉重的“黑帮分子”的牌子坠向无止境的深渊,永远听不见“同志”的称呼。
失掉“同志”这个称号,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失去自己的历史和未来、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家庭的温暖,甚至生活和生存的信心。
有一年的春天,我得了重病被送进了医院。
老实说,这次病痛几乎使我丧失生活下去的信心。
一天早晨,我精疲力竭地躺在平车上,毫无恐惧地意识到这是要把自己送到太平间去,等待永久的平安。
但是,当平车停下来许久,我感到一阵阵寒冷,睁开眼睛看,才发觉我是停在一间宽大的手术间里。我发现,我是赤裸裸躺在那薄薄的毯子里,我不禁呻吟了一声。
我看到一位瘦瘦的不高身材的女护士,一直背着身子忙碌着,大概是正在准备手术前的工作。她听到了我的呻吟,轻步来到我身边,用一种温和的声音,微笑地问道:
“同志,你冷吗?”
我猛然听到“同志”这两个字,觉得心头一颤,眼前顿时闪着泪光。我模糊地看到她又拿了一条毯子盖在我的身上,然后又去关上大窗子;她那白色的护士服晃动着,简直像在我面前浮起了一朵多么美丽和洁白的云彩……
是她看到了我的身子在颤抖,看到了我那感激的热泪,还是意识到她这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安慰,还是出于护士的职责和女性的善良,她用一块小毛巾给我擦干了额头上的汗,然后用那温柔凉凉的手摸着我的额头试试温度,继续在脸上闪动着亲切的微笑安慰我:
“同志!别紧张,你会好起来的。”
我觉得喉头哽咽着,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突然伸出冰冷的手紧紧握住她的手,低低地说了一声“谢谢你……”然后费了很大劲,终于充满了激情叫了一声:“同志!”……之后,我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一天晚上,或许是因为创痛,或许是意识到我还要活下去,但肯定是因为我和那位善良的护士相互交换了三声“同志”的称呼,我翻腾的脑海里始终不能平静下来。我沉湎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充满激情的回忆之中,我一直在真挚地怀念着那位不知名姓,只是偶尔相逢见了一面,在泪眼模糊、心情十分激动的情况下连面貌也没有看清的“白衣天使”!——我在少年时代就从小说里看到过这种形容词。然而我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才真正使我懂得在生活中也确确实实会出现“白衣天使”!
我感到兴奋和激动,是因为失去“同志”这个称呼许多年之后——甚至有时怀疑将永远听不到这种称呼,她第一个以关怀和安慰的口吻叫了我两声“同志”。也许是我的幻觉?当我情不自禁紧紧握着她的手,终于喊了她一声“同志”之后,我看到她那对不大的却是明亮的眼睛里也似乎闪着泪光。
我苦苦猜想,她是多少知道一点我们这一类人物的命运,出于真心的同情有意给予我安慰和鼓励呢,还是因为她根本不知道我是一个“黑帮”,仅仅因为她只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性,意识到自己护士的职责而一般地给予病人的安慰?
我也突然想到,她也可能过去在某个场合见过我,认识我,这次认出我来了,有意给我以安慰和鼓励……接着我就发疯似地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很好地看清她的面貌,感到十分懊丧。
可是,我也恐怖地想到,也许她后来会知道被她称为“同志”加以安慰和鼓励的人,原来是一个“黑帮分子”,她也许会后悔、甚至要检查,受到批评……。我又疯狂地感到内疚,责备自己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去紧紧握着那只温柔凉凉的手,还敢于去叫她一声“同志”——我有什么权利叫她同志?!……
有好些个晚上,我都是在这种反复交错的痛苦回忆中熬煎着我的灵魂。
终于,我被通知即将出院了,没有任何人来查问过这一件事,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为了“白衣天使”的平安。
……又是一个春天的早晨,灿烂的阳光直照到我的窗前,我躺在那里,感到十分温暖。忽然,门轻轻推开了,我简直不相信我的眼睛,但我一刹那间就认出来她那瘦瘦的不高的身材,那一身雪白的外衣,白皙的脸上还是带着安详的微笑,一对不大的眼睛显得特别明亮……我从心底颤栗起来,我立即闭着眼睛,不让我难以忍耐的眼泪流出来。我既害怕她那双特别幽深明亮的眼睛,会从我的眼睛里看出来这许多天来的痛苦的折磨,下定决心,不和她作任何接触和交谈。同时,也在心底乞求她早些离开我。
我感到还是那只温柔而冰凉的手抚摩了一下我的额头,然后把我一只放在绒毯外边的胳膊放回被子里,却轻轻掀开绒毯的一角,仍然是用那凉凉的手,温柔地轻轻抚摩着腹部的伤口。然后又替我把绒毯掩盖我的肩头。当那只凉凉的温柔的手碰到我的额头、肩头、胳膊的时候,我却觉得都像一团炽热的火球在我心灵上打上一颗颗烙印。
我听到她像是有些激动,叹息了一声,然后说道:
“同志,你的伤口都长好了。希望你好好注意身体,以后还要工作嘛。”
我真想睁开眼睛好好认清一下她的面貌,但是感到一种强烈的光芒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只是依稀看到她那雪白的身影像一朵洁白的云彩飘逝了……
我终于在灿烂的春光照耀下醒了过来。
这是我在病房里——也是在我失去自由的最困难的时期里,在无数噩梦中间,最使我激动的,最清晰的一个最美好的梦。
我抬起头来,看到窗外一株玉兰树上正在开放的几朵乳白色的玉兰花,显得特别纯洁、美丽;我特别觉得,有一朵刚刚开绽的玉兰花,在阳光照耀下,白得闪闪发亮,就像那位“白衣天使”透明的心。从此以后,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在梦里与我告别时的微笑和期望。因为在长达十多年的日子里,她是第一个用“同志”这个宝贵的称呼,唤醒了我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希望,愈合了我精神上的创伤,用“同志”这个崇高的称号拯救了我的灵魂!
这是一个美好的梦,也的确是一个美好的信息,一个美好的现实——因此,我今天能够在医院里写下这首梦之歌。
阅读参考(4):
一条线索,三个片断
——读荒煤的《同志》
1983年,荒煤同志写了一组与梦有关的文章,其中的第三篇就是《同志》。他在《后记》中说:“我无意歌颂虚无缥缈的梦。但梦终究还是现实的反映,梦里的心情和感觉是非常真实的,因为还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制止梦里真挚的感情的迸发。”
那么在《同志》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梦反映的是怎样一种现实,迸发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文章的结构谈起。
文章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那就是“同志”这个称呼。从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到建国后30年,通行的称呼主要就是“同志”。这个称呼有着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具体说,就是红色的,革命的,就是说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人,它代表着一种战友之间的信任和亲切。到了“十年动乱”期间,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这个称呼的意义就变得更加严峻起来,如果原来的“同志”忽然被剥夺了这个称呼,那就说明你已经沦为人民的敌人了。所以,“同志”还是“非同志”,在当时就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判决,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自由和生存。现在的同学,只有先搞清这个背景,才能真正读懂这篇文章。
一条纵贯全文的线索,串连起三个生活的横断面:“动乱中的噩梦”、“手术间的惊喜”和“春光里的美梦”,就交织成本文的篇章,有人称之为“糖葫芦”式的结构。
第一个片断是简略的交代,说自己在十年动乱中做了无数的噩梦,但即使在梦中,也“永远听不见‘同志‘的称呼”。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悲惨的自身遭遇,就是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文思的源泉。
第二个片断是文章的主体,写他在因病动手术之前,有一位护士温和地问他:“同志,你冷吗?”接着又亲切地安慰他:“同志,别紧张,你会好起来的。”这两声意外的“同志”不仅使他惊喜激动,而且使他在几近绝望的情况下重振起活下去的信心。这件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之所以会震动作者的心灵,是因为有第一个片断的厄运和噩梦的铺垫;同时这件小事也成为第三个片断中美梦的来由。所以,这件现实中的小事实在是全文的核心,仿佛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它在作者心中激发起一连串的情感波澜和思想波动:先是对“白衣天使”无比感激,继而情不自禁地喊了对方一声“同志”,接着分析她是同情我这个所谓“黑帮”的遭遇呢,还是仅仅出于女性的善良和护士的职责呢?抑或她本来就见过我、认识我,有心要鼓励我、安慰我呢?忽然又恐怖地想到,她会不会在称呼我同志之后才知道我是一个“黑帮”,因而会后悔,甚至会挨批挨整呢?由此又疯狂地感到内疚并为她担心:我有什么权利,又怎么敢于称呼她同志呢!这一部分,包括整整六个小节文字的心理活动,深刻反映了动乱时代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创伤。
第三个片断则是这件小事在作者的美梦中顽强地再现,因为这毕竟是温暖的,美好的,充满了人性光辉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在梦中,“白衣天使”带着安详的微笑,眼睛特别明亮,又一次对他说:“同志,你的伤口都长好了。希望你好好注意身体,以后还要工作嘛。”然后,作者“终于在灿烂的春光照耀下醒了过来”……
噩梦醒来夜未央,美梦醒来见朝阳,作者用这篇文章记下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感谢那位不知名的护士,“因为在长达十多年的日子里,她是第一个用‘同志’这个宝贵的称呼,唤醒了我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希望,愈合了我精神上的创伤,用‘同志’这个崇高的称号拯救了我的灵魂。”
其实,这位护士是谁并不重要。在那充满喧哗、狂呼、呻吟、哀号的十年动乱期间,正是在那无数不知名的人当中,郁积着冷峻的沉默,激荡着无声的地火,而火山一旦爆发,就粉碎了罪恶的喧嚣,终于迎来人民的欢笑。
第5组:叙述与描写
例文(13):
老师,我想对你说
中山西路小学六(4)班 黄 宇
2009年获奖作品
老师,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她就像春蚕、蜡烛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直到自己死了,才停止对学生的奉献。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那乌黑的头发,由于为我们操劳,已经开始变白了。
老师,还记得那年的教师节吗?对我们来说,那是终生难忘的。那天,同学们纷纷带了教师节的礼物给你,你不但没有收,反而把我们批评了一通,你说:“这些物质上的礼物不能算礼物。只有精神上的礼物,才能让我激动惊喜。”我们都听懂了,你是要我们以端正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习成绩向你汇报。到了下午上课时,你发现有人在做小动作,在玩铅笔,而其他同学正聚精会神地听课。你就对这位同学说:“请把铅笔送上来!”可那位同学竟没有反应,你又说:“你既然报了名来上课,就得听我的,把笔拿过来!”那位同学竟然说:“我不给!这是我买的东西,凭什么给你!”你这时非常气愤地说:“别人都在听讲,只有你在做小动作,你说凭什么?你凭什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那位同学无话可说了,愣在那儿,一声不吭。这时,我们全班同学都看到老师气得流下了眼泪,可你还是坚持给我们上课。
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你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在你的讲台里,有六个抽屉。第一个抽屉里放着红领巾,是防止有同学因为出门时太匆忙,忘记带红领巾的;第二个抽屉里放着蓝黑墨水,是怕有人写完作业忘记吸墨水,第二天就无法写作业;第三个抽屉放着许多跳绳,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课间活动是跳绳,如果没有绳,我们就不能锻炼了,那怎么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呢?第四个抽屉里放了几盒抽纸,因为我们全班都在学校代伙,吃完饭,嘴角难免有些油污,只要随手抽张纸,就解决大问题了;其余两层,是放美术书和音乐书的。为此,我们都把你的讲台称作“百宝箱”。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辛苦了!”每节语文课刚开始,你总是习惯性地问:“李敏,作业收齐了吗?”在你的心中,作业是大事,作业能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以你总是抓得很紧。
老师,你辛勤地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的硕果。老师啊,我们永远感谢你!
例文(14):
一张温暖的床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九(7)班 蔡 璐
2009年获奖作品
隐隐约约,听到一阵细微的喘息声……
我极不情愿地掀开温暖的被子,睁开惺忪的睡眼,朦朦胧胧地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我使劲揉了揉眼睛,啊,原来是奶奶。
奶奶正从衣橱里抽被子,很吃力的样子。她一只脚顶着衣橱,另一只脚顶着床;一只手伸到衣橱的最里面,将被子抱到腰间,另一只手用力地把压在被子上的其它被子往上顶,活象一个在练手劲的大力士。只觉得床猛地一抖,被子已经被奶奶完完整整地抱在手上了。
奶奶真是的,把我的清梦都给搅了,我一下又钻进了被窝里,可这时怎么也睡不着了。这么冷的天,奶奶上楼拿被子做什么?今天……
哦,今天是妈妈出院的日子。
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忙跑下楼,探个究竟。
楼底下静静的,奶奶去哪儿了?
有脚步声传来,很轻很轻,还夹着微弱的喘息声,越来越近……奶奶又抱着两条棉絮过来了。她身材矮小,那厚厚的棉絮挡住了她的视线。奶奶不得不把棉絮往左抱,身子略倾着,才足以看见脚下的路。
“奶奶,你在做什么呀?”
“今儿个你妈出院,她又不方便上楼,给她在下面铺个床。”
什么?奶奶给妈妈铺床?我没听错吧?平时,只要奶奶和妈妈不怄气,就天下太平了。今天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我一来到客厅,就赫然看到墙边有一张竹板床,沙发上抱来的棉被、棉絮、枕头、被单。
奶奶就像做什么大事一样,着急得很,步伐也变得更快了。
她一把抓起一条棉絮,用力这么一抖,棉絮就像一片飞舞的羽毛,很轻,很柔,很平稳地落在了床上。
铺被单就有些麻烦了。奶奶将它拉开,然后跑到一边,将棉絮的一边翻折,很麻利地把床单的那一边折进棉絮的夹层里。费了好大的劲,奶奶总算弄好,一眼看上去,就像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箱子。
奶奶停下捶了捶背,又继续干开了。被子被奶奶整成了睡袋,枕头端正地放在了床头。干完这些,墙上的钟正好敲响。
九点了,妈妈要回来了,刚刚还在忙忙碌碌的奶奶显得有些坐立不安。
“不好,忘冲热水袋了!”奶奶一拍大腿,叫了起来:“快点!快点!”
我不禁想,奶奶呀,你铺的床已经够暖和了,妈妈也不会介意有没有热水袋呀!
可很快,热水袋也放进了被窝。
奶奶笑了,就像完成了一件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一样。
妈妈被搀扶着坐进奶奶为她铺好的被窝里,焐着热水袋。我想,此刻妈妈的心里也会流淌着一股暖流吧。看着妈妈幸福快乐的样子,我不禁感到了一丝内疚,早上错怪了奶奶,而且我也没帮什么忙。
这个家,正是有了奶奶对爸爸、对妈妈、对我的关心,才时时刻刻充满了温馨。关心应当是相互的,我们也应当让奶奶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现在我们关心小家,以后还要学着去关心大家。每个人都多关心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和谐温馨。
例文(15):
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镇江市四中九(5)班 蔡蓓莹
2009年获奖作品
“今天早读是什么?”
“语文。”
我笑了。
这是她
一副圆框眼镜,一头利落的短发,这是谁啊?
初二第一学期的第一天,她出现在我们教室。简单的自我介绍,那声音一定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虽不如“珠落玉盘”般的清脆,但却有“春风拂柳”般的悠然,好听极了。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么?她要陪我们度过剩下的两年么?我的嘴角向上扬了。
“上课!”猝不及防,她突然说道。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她轻撩了一下额前的发丝,捧起语文书,“把书翻到第六页,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一节课,45分钟,在她精彩的讲解中很快就结束了,打下课铃的那一瞬间,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墙上的钟,也许大家都在心里感叹: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这是她,一个视时间为生命,绝不浪费一分一秒,而且讲课非常精彩的老师。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这还是她
不知不觉,她已陪伴我们走过了一个星期。
“把默写本拿出来。”刚踏进教室的她,连气都不忙喘一下就说。
“啊?”全班同学都张大了嘴巴,一脸惊讶和疑惑。她却在笑,很得意,很满足的笑,就像一个孩子搞了一个有趣的恶作剧。
结果可想而知,那天的默写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当我们都提心吊胆,生怕她把默写本转交到班主任那里时,她却笑了。
“你们觉得默得怎么样?”
“不好……”声音此起彼落,小得几乎听不见。
“你们说怎么办?”
“……”我们不知怎么说,她却笑得更灿烂了。
结果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她不但没向班主任告状,而且都没有批评我们一句,因为她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
这还是她,一个对学生宽容无比,永远带着和蔼笑容的老师。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这也是她
初三了,她已经陪我们走过一年了,我们又长大了一些,她脸上的皱纹也深了一些。
现在,她已不是踩着铃声进教室,而是每次都提早进教室了。每次她都带着些作业本,给几个同学作讲解。
有一次,也不知有几位同学在说什么,她忽然生起气来,从未紧蹙的眉头终于皱起来:“我给你们讲作业,你们不但不听,还在和我辩嘴,后面的几个居然还笑!”
但那天的课,她依然上得精彩,依然带着往日常见的笑容,就好像刚才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这也是她,一个尽心尽力、从不懈怠,不会让自己的心情影响到上课的老师。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在我看来,她拥有世界上最灿烂的笑容,拥有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拥有一颗献身教育事业的最真诚的心。这样的老师,谁又会不喜欢呢!
综合讲评(5):
叙述和描写
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过程概括地表述出来,这就是叙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事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的感觉,这就是描写。学习作文,最基本、最容易入手的是叙述;而在叙述的基础上,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会描写,使表达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这一组的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写“老师,我想对你说”这个题目,一般多以自己为重点,比如诉说自己被冤枉的一件事,向老师提点意见之类。黄宇的文章却把老师作为写作的重点,他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来叙述老师留给自己的印象,抒发自己热爱老师的感情。叙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抽象概括的,一种是比较具体细致的。前者常用于略写,在交代过程时必不可少;后者常用于详写,在突出重点时必不可少。一篇文章如果全用前者,就会流于空泛;如果全用后者,也会显得琐碎。根据实际需要用好这两种方法,文章就能做到点面结合,富有节奏感。除了一般的叙述,黄宇文章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教师节那天发生的事;一个是老师讲台的六个抽屉。这两部分的内容都写得很具体,而且也很有特色,结果就把老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实际上,在这种具象化的叙述中,已经包含了一些描写的因素。
而在《一张温暖的床》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在非常自觉地学习描写了。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奶奶,描写的主要指向是动作,描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从衣橱里抽被子,抱着棉絮走路和铺床的情景。在这三个描写片断之间,“我”的观察和感想贯穿全文。读者可以再看看这三个片断,作者对动作的描写很仔细,且合情合理,没有对生活现象的入微观察和用心体验,那绝对是写不出来的。文章的美中不足在结尾,本来写到“我们也应当让奶奶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结构就很完整和谐了;可作者又加上:“现在我们关心小家,以后还要学着去关心大家。每个人都多关心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温馨和谐。”这后面的一小节,道理虽然不错,却是典型的画蛇添足,反而给人节外生枝之感。该写的没写,会造成文章的残缺;不必写的写了,会造成文章的累赘。两者都是结构的破坏者。
如果说,《一张温暖的床》是以描写的准确细致为特色;那么,《我喜欢这样的老师》就是因描写的简约含蓄而见长了。请看开头,一问一答一个笑容,就把对语文课的喜爱表现出来了。为什么喜爱语文呢?这当然与喜爱语文老师有关。于是描写她的外形和声音,写外形是简笔勾勒的特写,写声音是借用比喻的形容。接着写她的抓紧时间和精彩讲解,突出了一个细节:“打下课铃的那一瞬间,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墙上的钟”。请注意,是在下课铃响时看钟,潜台词是“怎么这么快呀”;如果是下课铃响之前看钟,潜台词就是“怎么这么慢呀”。这上课时间“快”与“慢”的相对论,凡学生都深有体会。本人小时候因为无钟表可看,到了肚子叫苦的第四节课,只好效法古人,用观察日影来计算时间。还要请注意,是“同学们不约而同”,这就不是个人内心的喜爱,而是全班心声的共鸣了。你看,这是一个多么含蓄而又很有说服力的细节啊!
就连文章的几个小标题,也是非常含蓄而内敛的。“这是她”,“这还是她”,“这也是她”,几个递进而又有曲折的片断,就这样组合成一个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
名作欣赏(5):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真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是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一九二五年十月在北京
阅读参考(5):(续二)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Wonderful explanation of facts aaivlalbe here.
------- guest ( 临时用户 )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