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看异学作文(续六)
洪蒲生(编著)
名作欣赏(16):
南宁的绿
湖涌
南宁,这座绿色的城市,我来过三次。它给我的印象一次比一次绿,一次比一次绿得可爱。第一次是1964年的隆冬,当时我们北方已是搅天风雪,山寒水瘦,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树是白的,房屋是白的,雪,好像银白的花朵,随着大风吹到各个地方,开遍山山岭岭,简直成了雪的世界。可是在列车上一觉醒来,到了南宁,却是满眼翡翠,一片绿雾。绿得使我醉了,好像到了蓬莱仙境一般。如果说北方纷纷扬扬的白雪是晶莹的碎玉,那么,南宁的树色便是绿宝翠珠了。更令我吃惊的是邕江大桥畔,绿色的走廊上挂满了“红灯笼”。南宁的朋友告诉我,那是吊钟花。远远望去,好像绿色的屏幕上缀满红宝石,墨绿中透出大红来,这是多么艳丽的“冬景”啊!
1974年初春,我再次南来,北方那时的大地刚刚苏醒,小河才解冻,玲珑剔透的冰凌,还在流动的河水中叮叮当当撞击着,岸上的杨柳也才刚刚吐出鹅黄小芽,每遇气温下降,天还漫天飞舞鹅毛也似的“桃花雪”呢。就在“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乍暖还寒的早春,我从北方南下南宁。开始,只见华北大平原上满是鹅黄嫩柳和满地绿星星似的小草幼芽,但越往南,沿途的景色好像山水画似的有层次的不断变化着,大地由嫩黄到浅绿,深绿,草儿比北方高了,苗儿比北方绿了,树木也好像阶梯也似的越往南越高大繁茂起来。及至到了南宁,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景色,一片的浓绿;一片五彩缤纷的花,一片火红的凤凰树,当时南宁的主要街道大都是被人们誉为“火凤凰”的凤凰树。凤凰树叶子绿得像翡翠,花儿红得似火。南宁的朋友说,凤凰树长得快,成荫早,但美中不足的是冬天落叶。木材的价值也不及扁桃和木菠萝。尽管如此,我对“火凤凰”还是一直很怀念的。我怀念她的青翠欲滴的叶子,我怀念她那火红的花朵。
第二次告别南宁,屈指算来已是八个春秋。在这不平凡的短短的八年里,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旋转乾坤的大变化。如果把神州也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大树”也曾经被“蛀虫”咬得“枝枯叶落”。现在清理出了“蛀虫”,那种“桂折琴断佳人老”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树”得救了,茂盛苍绿起来了。在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年华,我是多么渴望着有一天,能再来南疆看看这座绿色的城市啊!她的绿变得怎么样?也许更浓烈了吧?怀念之情,常常在梦中萦绕。
“山水还有相逢日”,天从人愿,全国旅游编务会议在南宁召开,喜讯传来,夜不能寐,恨不得插翅飞往南方。途中我一直在想,此次来南宁,正逢盛暑炎夏。上两次来是冬春季节。盛夏如何呢?有人说,南宁的盛夏,阳光可以晒熟鸡蛋,是真的吗?我的心情已远远超过列车的速度,飞向绿色的南宁……
列车飞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黄河天险,横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滔滔长江,穿过“武胜关隘天下奇”的武胜关,越过“洞庭波涌连天雪”的洞庭湖,终于在一派青山含情碧波绽笑的南国景色之中,我又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南宁。作为与会人员的我,非常感谢筹备这次会议的同志,可真是独具慧眼,选中了这座绿色的城市。
当列车进入南宁的怀抱,正是骄阳当空的午后时分。这天又逢风平树静,丽日中天,我想,阳光真的能把鸡蛋晒熟吗?谁知,当我走出车站,迎接我的却是满眼墨绿,一片树海,翠绿欲滴,顿觉凉爽。我坐上前来迎接我们的小轿车驰向市区,一时好像一叶小舟在绿海中游弋。路两旁的浓绿使我顿生快意。当小轿车把我们接到开会的住所——明园饭店时,啊:这里简直是个大花园。各种树木应有尽有。一位服务员同志告诉我,这里有木菠萝、木棉、天竺桂、蝴蝶树、荔枝树、扁桃、樟树、白玉兰、黄玉兰、台湾相思树、龙眼树,还有棕榈、芒果树和凤凰树……可多啦。这位小姑娘用手指着这明园饭店的翠竹,嫣然一笑说:“南宁市所有的树,我们明园差不多都有”。
这些绿色的屏障,使我陶醉!我的心早已被这里的绿意给染“绿”了。
翌日早晨,曦光初露,我漫步树海绿丛中,翠叶红花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明园饭店到处给人以绿意。树是绿的,水是绿的,地上的草,盆中的花木全是绿的。我站在那翠竹丛中,俯察碧波的池水,绿树翠竹倒映碧水里,可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连我的影子,也翠翠的绿了。
当我迈步走出明园饭店,更是一番情趣。你看那惹人喜爱的木菠萝,浓荫似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果大得惊人,有小水桶那么大,听朋友说,一个大果六七个人还吃不完呢!更为逗趣的是,它的果不是结在树的枝叶之间,而是暴露在树干上或树杈上。新华街的木菠萝、朝阳路的樟树、当阳街的小叶榕、建政路的相思树,还有那荔枝树、天竺桂、棕榈等,她们都是绿色的使者,但又各有千秋。芒果树的青绿,天竺桂的嫩绿,木菠萝的浅绿,蝴蝶树的墨绿,相思树的新绿,扁桃树的浓绿,玉兰树的油绿,芭蕉树的深绿,层次分明,各有秀色,称得上“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北方人对姑娘们有这么一句赞语:“姑娘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如若把这座绿意盎然的城市比作少女的话,初次来这里,这座绿色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是“初长成”的少女;再见已是较为丰润“崭露头角”的大姑娘了;现在已是英俊之气扑人眉宇,焕发出壮丽的光华。整个城市宛若一个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海洋。每一条街道就是一条绿色的河流。阳台上的盆景也恰似这绿色大海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你看街上跑的一辆辆车,就像叶叶小舟在这绿色的海洋里飘游呢。更令人兴奋的是在那绿荫深处,不时传来悦耳的鸟鸣,情此此景,这不知比“两个黄鹂鸣翠柳”要动人多少倍呵!我正走着,从头上飘过来片片白花,而且还透出一股儿清香来。那飘飘欲仙的形姿,好像北方飘雪一样美,南宁的朋友告诉我,这不是“六月雪”,这是白玉兰。她香气袭人,是高级香料。这位朋友说我来迟了,要是早些时来,还有黄玉兰,微风过处,白玉兰花似银,黄玉兰花似金,金片银片,纷纷扬扬,才叫人流连忘返呢。
当我走到建政路,这儿的色彩又是一番意趣:街道两旁,相思树与樟树间隔种植,墨绿的樟树,翠绿的相思树,相映生辉,层次分明。相思树又称红豆树。不由使我低低吟咏唐代诗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仰望红豆树上新结的一蓬蓬绿色豆荚,那是一种黄绿,很新鲜,又是那样的美丽。正在此时,微风吹来,从那浓密的绿叶中洒落下几颗红玛瑙似的红豆,我赶快走过去把它们一粒一粒的捡起来,这时朋友风趣地对我说:“看来红豆有情啊,这些豆是去年结的老豆了,迟不落早不落,偏偏在你这位北方的朋友来就落了,作为一种珍品送给你的呢。”说得我们都笑了。
地处亚热带的南宁,气候多变,刚才还是丽日当空,现在忽然飘来一阵小雨。说也算巧,我正走在华西路上,芒果树遮天蔽日,走在下面,连头也未被淋湿呢。左右两旁的芒果树互相伸出友谊的手,远远望去好像一个无有尽头的绿色长廊,抬头看,只见“一线天”。古人云:“安得广厦千万间”,这绿色的长廊不就是大厦吗?!绿色的树木,我赞美你,晴空烈日,你为人遮荫;天降大雨,你给人挡雨。啊:绿色,是和平的象征。我们的祖先早在唐代就深知这个意境。当时人们就织绿色的丝织品作窗帘。唐诗云:“更深月色伴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绿色,又是万物生长的象征,一片绿叶,它会告诉人们将有参天大树出现。一场细雨过后,整个南宁市更是绿意无边。可真是“绿色染尽三千里,白鹭飞来无处停”啊!
入夜,华灯初上,我来到江南大道的林荫深处。这里的商店还照样营业,你看那蔬菜瓜果,水陆杂陈。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男女营业员彬彬有礼,对待顾客,亲如家人。他们在那夹竹桃花畔,在那扁桃翠竹浓荫处,为顾客挑选理想之物。古人云:“君子敬于人,而不敬于水”。(编者注:据我查证,《墨子•非攻》中有这样的话:“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子的意思是拿作为镜子的水和人对比着来说的,他认为:拿水作镜子照,只能看出表面的形容;拿人当镜子照,却可以检查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预测为人处世的有利还是不利。因此,我怀疑作者在这里的引语可能搞错了,他把“镜”错成同音的“敬”了,但这样一来,所谓“君子……不敬于水”则令人无法理解。当然,如果按墨子的原话把“敬”改成“镜”,则此话又与上下文失去联系,讲不通了。所以,这个问题姑且存疑。)看着他们待客如朋友,像亲人,一个个和蔼可爱,笑容可掬,一股绿意忽然扑我眉宇,叫我欢怀荡漾。我想,他们不正是南宁绿海中的一片绿叶,一抹绿彩么!南宁的绿,就是由这样的千千万万绿叶组成的呵。
回到住处,凭窗远眺,看那一堆堆一簇簇的树海,心潮起伏,立刻抽笔铺笺,我要把南宁的绿告诉北方的乡人和朋友。
当我离开这绿色的城市,我的一位在南宁工作多年的老领导告诉我:你到冬天再来这里看看吧,那时你还会感到它更绿,因为春天是永远驻在南宁的……
1982、7
阅读参考(16):
繁简得宜秀南宁
——读湖涌的《南宁的绿》
先说一下我拟的这个标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要“秀”一下南宁。这个“秀”是动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我理解那大概的意思是:“隐”的主要特点是含蓄,注重言外之意,追求意大于言,乃至得意忘言的境界;“秀”的主要特点却在显示,追求言能尽意,但又要有独特的技巧,有波澜起伏。总的来说,湖涌的写作方法是以“秀”为主。
如果用作画来打比方,湖涌“秀”南宁用的是皴法,先勾勒出一个轮廓,再用各种皴法描绘其脉络纹理,从简到繁;如果用走秀来打比方,南宁这个模特要出来三次,一次冬装,一次春装,一次夏装,一次比一次精彩。这当然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因为作者到南宁就是三次,三个季节,对南宁的观感也是越来越细。
作者第一次到南宁,是在1964年的隆冬季节,北方是冰天雪地,南宁却满眼翡翠,因其对比鲜明留下强烈印象。于是他只用一小节写总印象,花木只写了“红灯笼”,以其红绿相映与北方的满眼皆白相对照。
1974年初春,作者第二次到南宁。北方是小河刚解冻,杨柳才吐芽,南宁已是一片“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景色。这回作者又重点介绍了火红的凤凰树。这一部分还是只写了一个小节,但与上次一觉醒来的惊艳不同,这次却在沿路的注视中写出了从北到南景色变化的层次感。
而接下来的第三次,就浓墨重彩地写了12个小节,真可谓该简则千锤百炼,该繁则不厌其繁。作者依次写了对南宁魂牵梦萦的思念,写了南下时急切的心情,写了盛夏时节的一路胜景。然后从第6小节进入南宁开始,先写住所明园饭店内佳树环抱的绿意醉人;再写饭店外附近街道仿佛绿色的河流,令人流连忘返,这一部分介绍的花木就有几十种;接着写“丽日当空”时与“一阵小雨”时的不同感受;再写“华灯初上”林荫深处的街市风情;最后两节,则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要“把南宁的绿告诉北方的乡人和朋友”,同时预设了第四次赴南宁的伏线,而且是希望冬天来,“因为春天是永远驻在南宁的”。
全文主要写自然景观,但在第二次告别南宁后,第三次再到南宁前,文中有一段重要的话:“在这不平凡的短短的八年里,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旋转乾坤的大变化。如果把神州也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大树’也曾经被‘蛀虫’咬得‘枝枯叶落’。现在清理出了‘蛀虫’,那种‘桂折琴断佳人老’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讲的就是社会变化了,作者用一个切合本文的比喻,把自然景观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强调一下,也是本文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如果作者的四去南宁得以成行,在如今环保教育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他一定会看到一个更美的南宁。
本文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语言上的古诗词成句运用,我数了一下,全文竟有17处之多。与我们一般同学引用成句多为单独引出不同,他是更加灵活地把成句组织到自己的语言中,发挥了更广泛的功能。比如在“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景色”中作定语;在“‘山水还有相逢日’,天从人愿……”中,以单句方式作比喻;在“称得上‘淡妆浓抹总相宜’”中作宾语;在“这不知要比‘两个黄鹂鸣翠柳’要动人多少倍”中组成介宾结构;而在下面的一段话中,更是以连续作定语的方式形成了排比:“列车飞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黄河天险,横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滔滔长江,穿过‘武胜关隘天下奇’的武胜关,越过‘洞庭波涌连天雪’的洞庭湖……”。
由此可见,作者在语言运用上也是比较丰富多彩的。
后 记
这本《同中看异学作文》,作为《和你一起学作文》的姐妹篇,同样是镇江市“增华阁”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副产品。从2007年到2008年,镇江日报社的季蓉蓉编辑在《增华阁》专版上开辟“郑华谈文”专栏,我在这个专栏上发表的几十篇文章,便成为《和你一起学作文》的基础。2010年上半年,何菁编辑又在《增华阁》专版上开辟“向名家学作文”专栏,我在这个专栏上发表的近20篇分析名家作品的文章,也成为《同中看异学作文》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本书中,我还一共编用了22年“增华阁”大赛的107篇获奖作品。所以说,没有镇江日报社,没有“增华阁”作文大赛,没有全市中小学师生积极参与这个大赛,也就没有这两本书。
为《同中看异学作文》作序的王联元老师和裔胜东老师,一个是资深的教育专家,一个是教育第一线的新锐;一个是我的老友,一个是我的新知。他们两位对本书的肯定,当然使我感到高兴;但同时我也知道,这主要还是对我的鼓励。不过,尽管我明知自己水平有限,而且离开教学岗位已经多年,但我还是真诚地期望着,能有更多的中小学生,能够认同我的观点,并从我的讲评中得到启发。
惟其如此,我才能不辜负坚持22年主办“增华阁”作文大赛的镇江日报社,不辜负22年来始终支持我的编辑们。同时,也才能以我这一点一滴的微薄奉献,来报答中国语言文学的涌泉之恩。
洪蒲生2010、7、20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