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读写结合学作文(9)

洪蒲生


第八题

我最喜欢的老师

读写参考(8)

“程度”决定于“深度”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一道写人的题目。对一个人的描写能达到什么程度,首先决定于我们对他了解的深度,然后就看我们能不能把这种了解在文章中表现出来,这又取决于我们的写作能力了。

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第一印象自然是他的外形和容貌。小学生一般会先对老师的外形容貌作一番静态的描绘,什么水灵灵的大眼睛、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口之类,而这又往往来自娃娃爱说的套话和自己的美好想象,并非出自认真的观察,所以真正能写出老师外形容貌特征的并不多,能在动态中表现其外形容貌特征的就更少。因此,如果能有这样写的,哪怕只是尝试,我们也应该表扬。

如果能把外形容貌描写与人物的言行结合起来,那就表明作者对人物的了解比较多了。小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其实最多的还是老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和在活动中的言行,以及他自己在和老师交流沟通中的感受。孩子虽然未必会有心特别地去观察研究,但他们又是非常敏感的,对老师的哪怕仅仅是一个眼神,或者瞬息之间的一个表情,或者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他们纯洁的心灵都会有所感应。所以别看他们小,他们很善于发现老师的性格特点。而且,由于他们胸无城府,童言无忌,在写作中也比中学生较少华丽和修饰,反而不自觉地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所以在写作中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

如果再能对老师的思想和心理能有所了解和感悟,那这个了解的程度就更深了,当然写起来难度也更大。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这样描写:老师们夜晚还在灯下备课改作业,时不时地微笑或皱眉,或者叹息,有时还有强撑病体的模样,但他们此时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往往就是孩子们难以揣摩的了。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在前面讲过的,写“我”最喜爱的“老师”,还是要注意“我”与“老师”的关系,最好能有“我”与“老师”之间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内容,有这方面的生动事例,不能仅仅做一个叙述者和旁观者,那也会大大影响描写的程度。

例文(17)

我最喜欢的老师

红旗小学四(2)班 朱嘉轩

我的语文老师姓万,叫万巧英。她也是我的班主任。万老师个子高高的,留着一头乌黑的短发,长着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有时也戴眼镜,可神气了!我非常喜欢她。

万老师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她不管读哪篇文章,都那么引人入胜。记得上《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在万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我仿佛真的到了遥远而又美丽的九寨沟,看到了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的美好景象,还看到了那些可爱的异兽珍禽:警觉灵活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

万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灵活。每天上语文课教新课文时,我们便争先恐后地提问。听了同学们的问题,老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读书。谁的见解有创意,老师就会为他鼓掌。而看见有些同学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也不免有些焦急。万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因写作文而感到苦恼时,便想出一个好办法,写“流动作文”。流动作文不仅要学生自己写,还需要家长的配合。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我们的作文水平都有了提高,还有些同学在作文大赛中获了奖呢!

万老师不仅普通话说得好,教学方法灵活,她还有更多的才艺。记得开学的前一天,万老师叫我和张乐萱、章雨薇、吴菲、秦一哲等人到教室来帮助老师做开学准备。为了让我们掌握出黑板报的技巧,万老师便拿彩色粉笔在黑板上随手写了几个字,画了几株梅花。我站在远处看,那几株梅花就像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一样,栩栩如生。为了让我更好地当主编,万老师还给我一本《黑板报小样》,又让我到别的班去参考参考,看看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当时,我真羡慕万老师,又教语文,写字又好,还会画画。

万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同学们在背后都喊她“严妈妈”。我认为这很好,因为万老师不仅教给我们语文知识,还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为有这样一位“严妈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编者评语:本文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逐层递进地写出自己喜欢老师的理由。语言朴实,内容具体,显示出作者情感的诚挚。能够如此认真细致地感悟老师教学的孩子,肯定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好学生。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文中对所谓“流动作文”未作具体说明,读者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例文(18)

我最喜欢的老师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四(1)班 陈诗雨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位老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贡老师。

贡老师是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管我们这帮淘气捣蛋鬼的班主任老师。他有一头乌黑的亮发,宝石般白净的脸上,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眼睛上方有一对弓一样弯弯的眉毛,下面是一个小巧、可爱的鼻子,樱桃般的嘴巴能说会道。贡老师生气时,脸会涨得通红;高兴时,笑容就像绽放的花朵。瞧,我们的贡老师长得漂亮吧!

贡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特别是我。有一次,妈妈因为有事,没有来接我。原来还有几个同学在等着家长,后来就只有我一个人了。贡老师亲切和蔼地问我:“陈诗雨,今天谁来接你回家呀?”我小声地答道:“妈妈来接我。”她笑了笑说:“今天回家可要批评一下妈妈了哟!”我听了,也笑了笑。贡老师就陪着我等了很长时间,原先热热闹闹的学校已经变得安安静静。看!远处骑着电瓶车的那是谁?哦!是妈妈。妈妈来了,我飞奔了过去,贡老师也跟着我走了过去。她看到我妈妈,便开玩笑说:“你再不来,陈诗雨就要变成我的女儿啦!”

贡老师是个做事仔细的好老师。开学一个月以后,贡老师发现我是个内向胆小的女生,因为我上课不怎么敢举手。这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古诗,问:“哪个同学有勇气到讲台上来读。”男同学都争着举手,女同学却鸦雀无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来是男生的胆量比女生大哦!”贡老师笑着说,女生有些不服气,但还是被内心的胆小鬼征服了。其实,我们大家谁不会读呢!主要是害怕读错了,会闹笑话,那多没面子呀!我其实还认为自己朗读声音很好听,可就是不敢举手。贡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让我站起来读。我站起来,低着头不敢读,但在老师一次次的鼓励下,我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不但读了,而且读得很好。

老师们好比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好比是园丁,辛勤地为祖国的花朵浇水、施肥。贡老师啊,您总是勤勤恳恳地在黑板上耕耘,您总是在自己的工作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贡老师,我们永远敬您,爱您,佩服您。

编者评语:在这篇文章中,什么地方写得最好呢?我看是第三节写老师陪作者等妈妈的事,尤其是老师最后说的那句话,把师生之间的亲密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就是最生动的语言。文中最后一节对老师的热情赞颂虽然极尽形容,却不如上一段亲切感人,原因就在于那都是一些大家听惯了的套话。由此可见,文章的素材要在生活中寻找,生动的语言也要从生活中采集。

例文(19)

我最喜欢的老师

大港中心小学四(4)班 李书悦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以前一年级的班主任倪老师。她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鼻梁高高的,是一位很漂亮的老师。

倪老师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下面就听我讲讲吧。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同学在咬自己的手指。倪老师见了,并没有点他的名,而是对我们微微一笑,然后就说:“同学们看看,有一位小朋友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薯条’呢!”我们一听,都好奇地向周围望去,果真看见一位同学正把手放在嘴里呢!那个同学赶紧把手拿出来,脸一下子就红了。我们都笑起来。这时,倪老师又笑眯眯地说:“好了,大家别笑了。这位同学,你以后一定要改掉‘贪吃’的毛病哦!”话音刚落,同学们又笑,那位同学自己也笑了。

还有一次,倪老师在讲台上改着作业,一边改还一边喃喃地说:“有些同学呀,你们可要注意了,以后作业做完了,一定要‘挖地雷’哦。”我听了很纳闷,心想:“挖地雷”是什么?仔细一想,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地雷”指的是作业中的错误,“挖地雷”就是要我们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于是,我把作业写完后,就认真地检查,最后还真“挖”到了一颗“地雷”,原来我把“竞赛”的“竞”写成“竟然”的“竟”了。由于改正了这个错误,我的作业得了“优”。

倪老师从不会轻易地骂我们,她总是说一些幽默的话,在风趣的语言中包含着善意的批评,不仅使我们乐于接受,还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我想,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像倪老师这样,我们的校园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你们说,这样的老师是不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爱戴吗?

编者评语:本文着力表现老师的幽默,不仅从生活中选取了两个具体的事例,而且叙述描写也很清楚生动,最后加以总结,并以设问反问结尾,文章就很有说服力。

例文(20)

我最喜欢的老师

镇江实验学校四(1)班 戴佳怡

在我上学读书的四年中,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徐老师了。

第一,我喜欢徐老师的容貌。头发短而密,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戴着一幅眼镜,显得学问很深。别看她耳朵小小的,但是听觉可灵敏了,只要我们在下面发出一点声响,她都能听见。嘴巴小小的,如同一颗小樱桃,对我们讲话是那样和蔼可亲。

第二,我喜欢徐老师的微笑。在班上,她总是以微笑对待大家。上课时,她是微笑的,讲课的声音是那样甜美,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她是微笑的,看着我们欢快地玩耍,她笑得是那样动人。偶尔在校门口遇到她时,她也总是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微笑着向我们问候,使我们感到亲切。总之,不论何时何地,甜蜜微笑的她,总能带给我们温暖。

第三,我喜欢徐老师不会轻易发火的好脾气。如果你犯了一些小错误,请你不要害怕,徐老师不会批评你,而会给你讲道理,让你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改正。但是,你如果犯了很严重的错误,那我可不敢保证你不被批评。

第四,我喜欢徐老师的智慧。上课时,她从不带什么“课课通”、“知识集锦”,只带一本小小的备课笔记,就能把课讲得一清二楚,让我们心服口服。她上课时还经常给我们添加一些“娱乐活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快乐。所以我们不但喜欢她,更爱上了她多姿多彩的教学。

第五,我喜欢她对学生关怀备至的爱心。每当有同学身体不好,徐老师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别的地方,都会让同学送他去医务室。等他们回来后,还要关心地询问有关情况。假如生病的人是我,我肯定不会再伤心,因为我的心已被她的关爱所温暖。

这就是我的老师——徐老师,一位有慈母般心肠,深受同学们爱戴的好老师。

编者评语:戴佳怡在构思时考虑的面比较广,同时对素材进行了分类,从外貌、态度、脾气、智慧和心灵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徐老师,条理清楚。缺点是局限于一般化的概述,缺少具体生动的事例。

文学悦读(8)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诗圣杜甫的名句,对他自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读万卷书呢?看来这首先要满足一定的客观条件。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初唐即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称“文章四友”,其诗与宋之问、沈佺期齐名,所以杜甫曾自豪地写道:“诗是吾家事”。在这样一种家学渊源的环境和气氛中,杜甫从小产生读书的兴趣,并养成读书的嗜好,就是很自然的了。

说到我们现在读书的条件,一方面是书的普及和大众化,为读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又将好书和经典著作淹没在媚俗文化的汪洋大海中,给读书的选择和提炼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课本成为书籍中的“特权阶层”,几乎霸占了孩子们所有的时间,而家长们也大多成为读“闲书”的坚决反对者,这就使得“读万卷书”只能成为一种“传说”了。但这仅是客观条件,其实更重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有些孩子一旦对读书发生了兴趣,家长们即便反对也无济于事;其中更有天赋异秉者,读书的效果也超乎常人,那他就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杜甫就是一位既有家学渊源,又有天赋异秉者。他后来在《壮游》诗中写道:“七龄思即壮,开口詠凤凰”,“九龄书大字,所作成一囊”,“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指当时著名文人崔尚、魏启新)徒,以我似班杨(指汉代文学家杨雄和班固)”,“饮酣视八极,俗物皆茫茫”。当然,这样一位年少气盛的天才诗人,决不是仅靠“读书万卷”便能成就的。如果粗粗泛泛地读,也并无大用;还是要反复钻研体会,下工夫突破创新,中间那一个“破”字就是关键。不仅如此,光是关门读书,在象牙塔里做学问也不行;还必须“行万里路”,观赏大好河山陶冶性情,了解民间疾苦锤炼思想,方能写出超凡脱俗的传世之作。

于是,杜甫十九岁“游晋”,二十岁起“游吴越,过金陵,下姑苏,渡浙江,泛剡溪”,二十五岁起“游齐赵”,广历名山大川,开阔眼界胸襟,至二十九岁写《望岳》时,已经完全显现出一派大家气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金圣叹对此诗的评析,颇有见地。他首先说:“‘岳’字已难着语,‘望’字何处下笔?试想先生有题无诗时,何等经营惨淡!”当然,杜甫最终是决定从宏观上设问:这泰山啊,它到底怎么样呢?其实这一问很自然,也很平实,而以“齐鲁青未了”作答就是神来之笔了。金圣叹对此分析道:“凡历二国,尚不尽其‘青’。写‘岳’奇绝,写‘望’又奇绝……五字天造地设,恰是‘望岳’二字。”接着又精辟地指出:“造化”一句“写其从地发来”,“阴阳”一句“写其到天始尽”,“荡胸”一句“写望之阔”,“决眦”一句“写望之远”,然后评论道:“从来大境界非大胸襟未易领略,读此四句益信。”至结语“会当”两句,则曰:“翻‘望’字为‘凌’字已奇,乃至翻‘岳’字为‘众山’字,益奇也。如此作结,真是有事实上,最后两句已经预示这位年轻的天才诗人必将宏图大展,而在唐代诗人中,后来也只有李白能与杜甫如双峰并峙,雄视天下。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