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学作文(18)
洪蒲生
第十七题
名与实
读写参考(17)
概念定义是关键
这个题目写得好的很少,主要原因就是在审题这第一道关口出了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概念和定义不准确的问题。
“名”和“实”这两个概念,因为其内涵比较抽象,所以有点难以把握,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指什么呢?为了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拿它们组词的方法:比如“有名无实”、“名副其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实至名归”、“循名责实”、“徒有虚名”、“名实相违”之类,想多了,我们就会知道“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外在的“标志”,一个是内在的“实际”,比如说一个人的名声、名誉、名望等是他的外在的标志,而他的思想、情感、本领等就是内在的实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有差距的,甚至可能是矛盾乃至相反的。沿着这条思路,我们就抓住了这两个概念是“表里”关系或“内外”关系的本质,下面的文章就比较好做了。
但同样是组词,许多同学却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比如他们把“名”组成“名利”,把“实”组成“诚实”、“诚信”,然后就大讲追求名利的不对,大讲诚实守信的重要,这样一来,作者的思想就乱了,文章的走向也就迷路了。那么,同样是组词,为什么结果大不一样呢?我看关键还是在于忽视了中间的那个“与”,即没有在研究“名”和“实”之间的关系上着眼,首先把“名”和“实”放在一起组词,却另把一个“利”拉进来搀和,又把一个“诚信”拉进来搀和,这一来就不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了,就变成“军阀混战”了。
由此可见,我们的汉语是多么奇妙啊!单音词,双音词,表示两个单音词之间关系的成语,这其中的微妙变化多着呢!稍有不慎,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思路也就不一样了,所以说,我们在审题时,在立意时,在行文中,都一定要再三斟酌,使我们的思维更加严谨,力争做到滴水不漏。
例文(52)
名与实
丹徒区冷遹中学三(1)班 胡兆康
名与实有时若即若离,但也是相辅相诚的。名是指名声、名誉、名望,实是指内在的真实。徒有虚名而没有实在的内涵,名声不会变得广大;反之,有了真实的“内容”,却没有出名,也只能默默无闻。如果说名气是鱼,那实在就是水。鱼没了水,只能残喘;水没了鱼,就缺乏生气。内涵是人生的基础,必须是坚实的,牢固的。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成名,厚积而薄发。
有人以为名人一定有内涵,其实未必。那些有名声的人,何曾都有内涵?从古至今,出现的名人不计其数,但有些只是名不副实。
比如高俅,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他无恶不作,欺压百姓,陷害了无数英雄豪杰。他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人,当初只是因为踢了几脚好球,就得到了王爷的欢心,一步登天,成了高太尉。他真正干了什么大事呢?我想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为宋朝,去镇压梁山好汉的起义,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是犯了滔天大罪。想这些好汉若被朝廷重用,那将会发挥多大的作用!可恨正是由于像高俅这类的名人,最终将支“特种部队”全部杀害。这样的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都是祸害。可惜当今社会,这样的人层出不穷,不但没有被社会排斥,反而被大肆追捧,比如网络上新出现的哥姐文化等等。
内在也离不开名气,没有名气的内涵只能默默无闻。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你想,如果爱因斯坦生活在穷困山区,从小不能上学,那恐怕世界上至今也不会有“相对论”。有名气的内涵则不同,它可以发扬光大,像爱因斯坦一样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美国,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名气的重要。有一位出版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久久脱不了手,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方法,就给总统送去一本书,总统很忙,没空看那本书,就敷衍了一下说:“这本书不错。”于是,这个出版商就打出广告说:“这是总统最爱看的书”,结果这批书就一销而空。后来又把一本书送给总统,总统说了一句“很糟糕”,书商便又打出广告说这是“总统讨厌的书”,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书又一销而光。第三次,总统什么也没说,出版商又大做广告说,这是“总统难下定论的书”。就这样,商人大发其财,总统则哭笑不得。
由此可见,名人效应真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如果确有实在的内涵,再加上名气效应当然就更好了。
名是鸟,实是林;名是花,实是土。名与实的关系自然还是应该以实为主,努力在实上下工夫,同时发挥名的作用,你就一定会成功。
编者评语:开头结尾对名实关系的表述总的来讲是不错的,但文中的两个具体事例都有点问题,高俅的名实关系其实是相符的,因为他实际上是一个大坏蛋,出的也是恶名,可谓名副其实。卖书的例子则更像一个加过工的笑话,倒是很能说明名人效应的重要性,但这种广告已经涉嫌欺诈了。所以说,这篇文章如果能找到更加准确的事例,其结论的逻辑性就更强了。
例文(53)
名与实
丹徒区高资中学九(1)班 左俊贤
古人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可如今社会,人们为了出名,却不择手段,一味地炒作,往往导致事实扭曲,名存实亡。
为什么这些人要通过炒作出名呢?无非是为了谋取私利。但利字右边一把刀,私欲过盛是有危险的。人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古语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真想出名,那就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依靠自己的努力;靠别人吹捧,靠人为炒作,那是歪门邪道,出了名也不能持久。历史上有个大名人王安石,他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虽然位高名重,凭的却是实力,你如果没有他那样的真本领,就不要痴心妄想。
你以为一步登天,出了名就完全是舒舒服服的好事吗?正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小心冻死你;就算想出名也不一定是坏事,可你也不能太心急,小心被热豆腐烫死!名声,是需要有等量的实力做前提的。历史上有个大诗人陶渊明,他有学问,写得一手好诗,却淡泊名利,一心向往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无意出名,结果却名垂青史,这就是“实”的力量。
你还别说,现在的时代,只要有大才,你想不出名都难。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信息传播的威力真是难以估量。即便在唐朝,像李白那样的天才,诗写得那样潇洒漂亮,连死都死得那样诗情画意,无怪乎他早就名扬四海了。再说那位诸葛亮,他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隐居起来不想出名,偏偏还有个刘备来三顾茅庐,非请他出来干一番大事业不可。
所以说,要想出名,还是要下决心务实,可别想着学潇洒哥、犀利哥这些人,三天红遍全球。你要是真想,那就去学吧,估计不超过一年,我将会在精神病院见到你憔悴的身影。有这功夫,你还不如去学学辛弃疾,来一个“了确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那可要有一身智勇双全的真本事;或者学学文天祥,来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可要做一个赤胆忠心的真英雄。
说来说去,没有实力就没有名气,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你继续努力,就不至于有名无实。如果你想玩花样,身败名裂也正常。哪一天你成名了,应该学学刘邦,礼贤下士,懂得人心向背;不要学那秦始皇,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要知道名气是大家给的,大家也可以拿走。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就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可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乃万古流芳,不过你首先得学他的忍辱负重,坚持不懈。
总而言之,名与实本是相辅相成,有多少实就有多少名,不必苦苦追寻;只要尽到自己的本分,大家就会还你一个公平,一个名副其实的评价。
编者评语:这位作者可是装了一肚子历史知识,说起来洋洋洒洒,语言相当流畅,而且口语化。但原文的表述有点混乱,改成这样就好得多了。关于李白的死,作者听到的只是一个传说,是好事者根据李白的特点胡编出来的。
例文(54)
名与实
镇江实验初中八(9)班 陈 敏
有一种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有一种人,根深蒂固,名副其实。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有这样两棵树,一棵叫名,一棵叫实。它们似乎长得差不多,细细的树枝,有着小小的、绿绿的叶。
一阵风
名与实站在阳光下,吮吸着甘甜的雨露,享受着太阳的恩泽,感觉舒服极了。实赶快把得到的养料输往根部,让自己的根向下伸展,扎得更牢些。名却不同,他轻轻地,将养料送到树枝上,树叶上,让树枝长得更光滑,让树叶绿得更鲜嫩。实有点着急地对名说:“快把养料给根吧,不然风大了你挡不住的。”名却不以为然。这时,又一阵风吹过来,名在风中颤抖起来,实又劝名尽快把根扎牢,但名依然不放在心上。
一阵大风
过了一段时间,实长高了不少,树干粗壮而结实。在他一旁的名长得比他还要高,纤细的树干,修长的树枝,嫩绿而繁茂的叶,漂亮极了。名感到非常得意,因为他刚刚赢得“最美树木”的称号。可实心中有数,名的树干中缺乏养料,已经开始空了,根也只是浅浅地扎在土的下面。好心的实很为他担心,又开始劝名重视根本了。但名却嘲讽地对他说:“你这是嫉妒我吧?我看你还是关心关心自己吧,别成为我的陪衬!哈哈。”实听了,只能叹气而已。此时,正有一阵大风刮来,实屹立不动,名却已经开始摇晃,但幸运的是,只是摇晃而已,所以名也并不放在心上。
一阵狂风
几年过去了。实又长高了不少,而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扎实的根,粗壮的树干使他获得了“最壮树木”的称号。名虽然依旧很漂亮,但他的树干已经完全空了,根也只是略微向下伸展了一点,勉强能稳住宽大的树冠。实叹了口气,刚想再劝劝名,名就不耐烦地说:“别又跟我讲那些,你只不过得了个‘最壮’而已,哪里比得上我的‘最美’!”话刚说完,天色骤变,森林里刮起了狂风,名在狂风中前俯后仰,自己也开始感到恐惧,他浑身颤抖地挣扎着,并且发出了痛苦的喊声。
实坚定地站在风中,怜悯地看着名,再想说什么也来不及了。
咔嚓一声,瘦弱的名在风中齐腰折断,美丽的树冠也跌落在地。
编者评语: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写法。作者把比作两棵树的“名”与“实”拟人化,分别赋予他们“追求虚名”和“脚踏实地”的品格,然后层次分明地演绎出一个生动的故事,读起来饶有趣味,又深受启发。
例文(55)
名与实
句容市二中三(9)班 张玉橙
“妈,今天老师让我们填写等级自评了!”吃午饭时,我兴冲冲地对妈妈说。
“是吗,那你怎么写的?”
“我给自己写的评语是:本人热爱学习,尊敬师长,按时完成作业……”
妈妈眯着眼睛,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但上课有时说话,做小动作,且不够热爱体育活动。”我接着说道。
话音刚落,只见妈妈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你怎么写自己不好呀?”
“这是事实呀!”老师说事实什么样就要写成什么样。
“老师说归说,难道老师说的就是圣旨吗?我看老师说的你也没有全部做到啊,老师叫你早晨起来读书,你读了吗?不管怎么说,这是你的升学档案,一定要认真对待。”
“照实写不就是认真吗?”
“反正如果你总评达不到A等,即使文化课成绩再好,也上不了重点高中。”
“那怎么办?”我被吓住了。
“怎么办?凉拌!早就告诉过你,写自评一定要慎重下笔,你就是当耳旁风,脑子不想就往上写。反正我管不了你了,上不了重点高中别来找我。”妈妈说完就走了。
下午,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下定决心找班主任把等级自评要回来。
不过,我前脚刚要踏进办公室的门槛,就被班主任叫住了:“哎,你来得正好,放学带几个人到我办公室来,帮我把自评输入电脑。”
听了这话,我真是喜出望外。这样一来,我就有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修改自评了。
放学后,我带了几个人来到老师办公室。我们每个人都拿了一沓自评表,埋头工作起来。我一边输入,一边张望,看看我的表格在谁那儿。哈哈,真是无巧不成书,它就在我自己手上!我赶紧在输入的时候把后面的内容改为“团结同学,积极完成各项任务且表现出色。”
“天助我也!”我暗自感到庆幸。
终于卸下了心头那沉重的包袱,原来惴惴不安的心也变得平静多了。回家时正巧碰到了班主任,我就向他询问自评的作用。
老师说:“自评只是升学档案的一部分,到时候同学还要互评,老师也要评价。先写自评,也是要看看大家是不是实事求是。如果你的自评与别人对你的评价完全不吻合,就说明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
老师那慈祥的目光让我羞愧不已,恨不得立即找个地缝钻进去。为了避免老师发觉我的异样,我道了声谢后便匆忙地离开了。
回到家后,想想老师说的那番话,也觉得老师讲得很对。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黄铜再怎么亮也不可能成为金子。写自评既然要实事求是,就应该讲究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我们就是要追求名与实的一致,尽量发挥优势,弥补缺点;而不能用华丽而虚假的外表来掩饰自己!
编者评语:作者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得意味深长,含蓄地表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最终阐明了名与实的正确关系。原文有好几处点出“诚信”的重要性,表明作者要把主题归结到“诚信”问题上,但本文题目的要求是要阐明“名”与“实”的关系,这和“诚信“问题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所以作者这样写实际上偏离了主题,改成现在这样就好了。“名与实”这样的题目,一般是要求写议论文的,但有些同学偏能把它写成无懈可击的记叙文,这既说明他们很聪明,长于形象思维;也可能说明他们短于抽象思维,害怕写议论文。如果我后一半也说对了,那我还是建议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上多下一些工夫。
文学悦读(17)
“荒岛生活”的文学升华
——从笛福到凡尔纳
1704年9月,有个名叫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智利以西500海里的一座荒岛上,一个人生活了4年多,最终被一位名叫罗吉斯的船长发现并带回英国。
罗吉斯在《环球巡航记》中叙述了塞尔柯克荒岛求生的经历:在最初一段时间内,他郁闷害怕到了极点,甚至想自杀。在饿得无法忍受时枪杀了一只山羊,火药用完后,就开始追捕山羊;到罗吉斯发现他的时候,他竟跑得比狗还快。他最初吃不下东西,却始终没想到用海水晒盐。他唯一的精神生活就是与小羊小猫嬉戏,再加上读《圣经》。
罗吉斯的作品基本是记实,最多只能算报告文学。但在当时的英国文学界,塞尔柯克的故事显然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兴趣。不久就有一位作家斯梯尔访问了塞尔柯克,他在访问记中写道:“要求仅限于生活必需品的人是最快乐的,而欲望超过这个限度,所得愈多,要求也就愈多;或用塞尔柯克的话来说,‘我现在有八百镑,但我永远也不会像我一文不名时那么快乐了。’”后来有一位名叫库柏的诗人,也在以塞尔柯克为抒情主人公的诗中写道:“慈悲,这鼓舞人的概念,/它甚至给苦难以恩惠,/使人们安于一切事变。”
奇怪的是,这两位文学家都从塞尔柯克的遭遇和感受中提炼出一个“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主题。而生命的真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应该是一求生存,二求温饱,三求发展。其实,塞尔柯克之所以能跑得比狗还快,终究还是因为有所求才锻炼出来的。到了1719年,年近60岁的英国人笛福终于把荒岛生活题材的立意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彻底颠覆了英国文学界的解读,写出了名扬世界的《鲁滨孙漂流记》。在此之前,笛福从来没写过小说,他一直在险恶的商海中漂流,几番破产,几度入狱。但他始终不听从父亲要他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的忠告,虽然后来意外获得了文学上的成功,也未能还清欠债,于1731年客死异乡。
笛福是一个不满现状、不断追求的人,他的精神体现在鲁滨孙的身上,他的理想实现在《鲁滨孙漂流记》的结局中。若论他的文学才华,实在只有二流水准,难怪当时的文坛大家看不起他。《鲁滨孙漂流记》的结构疏于总体规划,首尾不能相顾,中间更有重复;语言平铺直叙,缺少生动描写;再加上全书无章无节,读起来疲劳不堪。全靠荒岛传奇的魅力,才使人欲罢而不能。但最终,这本书却凭借题材之奇和立意之高,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典型形象,为英国文学开辟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鲁滨孙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个热中于原始积累的中下层资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他反对封建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的门第观念和世袭制度,穷毕生之力追求资本积累,一心要凭个人奋斗改变自身的命运。他这种顽强和坚韧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他的荒岛生涯中,以至最终不仅荣归故里,而且返回荒岛视察,俨然以小岛的总督自居。但小说最后写鲁滨孙的大宗财富还是意外地来自当年在巴西的庄园,尽管主人不在,依然实现了极大的增值,这就引人注目地突出了资本的神奇。《鲁滨孙漂流记》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地赢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除了因为小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还有就是鲁滨孙积极求发展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抽象继承了。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一个多世纪以后,法国的凡尔纳再一次赋予荒岛生活题材新的生命力。他在《神秘岛》这部杰出的科幻小说中写道:“鲁滨孙创造了那么多奇迹,他们不知要比昔日的鲁滨孙强多少倍。”他们是谁呢?就是小说中流落荒岛四年多的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等五人。他们比鲁滨孙强在哪里呢?主要就强在能运用科学和群体的力量上。鲁滨孙在荒岛上只能保证基本的生存和温饱,而史密斯他们却实现了不断的发展,几乎要把那蛮荒之地建设成一个世外桃源。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作为,基本上类似一个原始人;凡尔纳在《神秘岛》中也写到了一个被遗弃在荒岛上几年的人,那就是其科幻三部曲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的水手埃尔东,他被史密斯等人找到的时候,已经几乎被还原成一个动物了。凡尔纳强调了长期孤独对人精神上的严重损害,鲁滨孙是靠精神上皈依上帝来抵抗这种损害,而史密斯等人则依靠科学和群体的力量,始终保持着健康的身心状态和积极的生活追求。凡尔纳对“荒岛生活”题材的这种升华,当然也显示了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关键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凡尔纳的文学才华也远在笛福之上。《神秘岛》结构完整谨严,悬念层出不穷,充满戏剧性的情节中更融合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发酵着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语言又是那样流畅生动。至于人物形象,虽然照例是类型化的典型,但这正是通俗文学所需要的。请不要瞧不起通俗文学,正如在世时备受讥笑的安徒生身后却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一样,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必将如生活之树一样长青。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