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读写结合学作文(19)

洪蒲生


第十八题

1986年,诗人北岛写了一首《一切》,流露出灰暗消极的情绪,诗中写道:“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后来,诗人舒婷写了一首《这也是一切》,请看:

这也是一切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暴折断;/不是一切种籽/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没有补偿;/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是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舒婷的《这也是一切》,是一首情真意切、形象鲜明的好诗,表现出一种健康高尚、乐观积极的心态。请弄懂全诗的具体内容和深刻含义,然后自己命题,写一篇赏析文章,要求联系当今社会实际,分析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读写参考(18)

赏诗鉴美看意象

北岛的诗无疑带有强烈的悲观情绪:如果一切都是命运,那抗争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切都是烟云,那信仰还有什么价值?如果一切都没有结局,那就否定了所有的开始;如果一切都稍纵即逝,那就否定了所有的追寻。说这样的话,用的是全称肯定判断,用的是愤慨决绝的语气,反映的是灰暗消极的心态,否定的是整个世界。这是诗人在把强烈的感情抒发夸张到了极至,全不管什么分寸节制,也不做什么冷静剖析。这样的诗,于情也许可以理解,于理则大可一议了。

于是,舒婷便反其道而行之?

非也!如果舒婷的诗与之截然相反,那她就该有一系列的全称否定判断:即“一切都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如果那样写,那他们就是各执一端,最后将殊途同归,都站在了辩证法的反面。所以舒婷是形象中有思考,热情中有冷静,她“否定”的只是“全称”,即“不是一切都怎样怎样……”:不是一切大树都在风暴中被折断,有的大树依然迎风挺立;不是一切种籽都在空中飘荡,有的种籽已经落地生根;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总有一些会引发人们的共鸣;不是一切梦想都在期望中坠落,总有一些还引导着人们向前看,向上看……这样写,就不是针锋相对的反驳批判,而仿佛是在并肩前行中亲切地安慰和劝解,在对比分析中用感人的形象以理服人。

《这也是一切》的第二个特点是密集的诗歌意象纷至沓来:风暴中的大树,飘飞着的种籽,泉水般涌流的真情,鸟儿般飞舞的梦想,火焰在熊熊燃烧,星光在微微律动,歌声拨动了心弦,呼吁引起了回响,深渊前阻止了灭亡,灾难后帮助了弱者,痛苦时抢救了心灵,血泪中展现出欢容……如此层现叠出的形象思维,既如微微动听的诉说,又像振振有辞的排比,不由你不心动,不由你不心服。

于是,舒婷最后终于使用全称判断了:“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请注意,这里的全称判断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一分为二的集合体:不仅“现在”中包含着“过去”和“未来”,而且正是从“过去”中才孕育出“未来”,“未来的一切”都是“生长于它的昨天”。也正因为如此,这“希望”本身就是从“过去”中孕育出对“未来”的期待,就是从“昨天”中生长出对“明天”的理想;这“希望”本身也包含着“失望”,所以要我们把它“放在肩上”,承担起“为它斗争”的责任,尽快消除其中的“失望”,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希望”——唯一不应该的,就是消灭了“希望”本身的“绝望”。

例文(56)

这也是一切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七(1)班 刘 畅

每个人都会有消极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想要放弃的时候,那么,是像北岛那样从此一蹶不振呢,还是像舒婷那样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呢?读了舒婷的诗,我想我们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不是一切种籽,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在我上课老师家的楼下,有一处草丛里生长着一株株鞭状植物,它的种子很多,密密匝匝地挨在一起。

有一次,我好奇地走进草丛,去观察它们。出来后,裤子上竟布满了绿色的小点,就是那些种籽。无论我怎么抖,它们都不掉下来,伸手去拂也没用,那些种籽竟像生了根似的,顽强地吸附在我的裤子上。无奈之下,我只好慢慢用手去拔。很明显地,我感受到一股对抗的力量,仿佛有一张吸盘似的。

我被这些种籽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了。这只是一株不起眼的,甚至有可能没有名字的植物。然而它的种籽却能如此坚定地附着在我腿上,要我帮它们去寻找另一片生存的土壤。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收起这些种子,播种在我家楼前的土地上。

“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

巴金的《繁星》,大家一定读过。文中的星星,被巴金描绘得那样动人。文章写于巴金乘船去留学的途中。星星的光芒虽然微弱,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光明无处不在。在巴金眼里,这些星星正是光明的象征,它们确实是在报告着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汶川地震,是国民心中的痛。然而在救援过程中,曾有一阵阵歌声,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在一片废墟之下,埋着一位刚上小学的小女孩,恐惧、疼痛,像潮水一般涌上她的心头。但她并没有绝望。面对死亡的威胁,她开始唱歌,唱了一首又一首,一直不停。等到救援人员终于将她救出时,她仍在唱《两只老虎》。小女孩最后被截肢了,但在病床上,她仍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的歌声,没有被人们忽略,而是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是展现欢容。”

日本国际机场的钉子户,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而他们的坚持,也换来无数人的尊敬。那七个“钉子户”,面对机场人员的威逼利诱,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土地是我的,谁也别想拿走。没办法,跑道只得绕开去。

我相信,那七个钉子户,在打赢了这场官司后,脸上一定绽放出了最开心的笑容。

现在的一切,即使有不称心如意的,也是为了孕育你的未来。请定好自己的目标,向着它坚持不懈地奋斗吧!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展现在你眼前,蔚蓝的天空也一定会任你翱翔!

编者评语:本文大体上是好的,但没有提及北岛诗与舒婷诗的对比,只从舒婷诗中拎出几个句子孤立地分析,未能充分展开,内容就显得单薄了一点。另外,所举出的四个例子当数第三个最好,因为符合赛题中“联系当今社会实际”的要求,其它三个均有可议之处:第一个只解释了诗句的本义,并未引申发挥;第二个只讲了巴金的比喻义,也未联系实际展开;第四个只是特殊的个案,缺乏典型性。

例文(57)

保持乐观的心态

——感悟《这也是一切》

扬中市第一中学九(20)班 侯明君

不是一切大树都会被风暴折断,风暴中总有那一片翠绿挺立;不是一切种籽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千里马终会遇到伯乐;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沙漠里也存在绿洲;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断翅膀,成功的路上总有那百折不挠的身影。

永远不要把一切归结为命运,因为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霍金——一位伟人,上天只留给他三根手指的活动能力,但他仍不愿自己的命运就此被注定,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他用三根手指敲出了闻名世界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人生之所以能乘风破浪,是因为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生活中总有舍己为人的典范;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它们本身就是曙光的一部分;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每个人心底都珍藏着生命之歌,赞美之歌。

谁说一切都是烟云?真善美都将永驻人间。雷锋是助人为乐的模范,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尽管英年早逝,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永远被人们铭记,总会有人继承发扬他的精神,继续为社会作奉献。

谁说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山谷中的回音便是最好的证明;谁说一切损失都没有补偿?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谁说一切深渊都是灭亡?岂不闻置之死地而后生?谁说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弱者也能成长为强者;谁说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所有圣洁的心灵都将永远受人敬仰。

人们往往抱怨自己失去了很多,却忽略了自己也得到了不少。当然不能说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结局需要我们自己去追求,也一定可以追求。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在自己心中描绘出一片壮阔的蓝图,那是勇敢者的期盼。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种子现在就已经埋下;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辉煌的成就来自曾经的努力。

并非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希望是人们永恒的目标和动力。只要心中存在着希望的火种,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再艰难的路也能被走过。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希望更大的目标。永远不要放弃,在心底留着一份希望,那就是成功的起点。

谁说人生充满悲剧?谁说人生只有挫折?但愿你我的人生都充满乐观精神,让乐观精神成为人生的主旋律。是的,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你就会发现,即使在阴霾的天气,云层上面也还有灿烂的阳光。

编者评语:与上一篇相比,本文的议论就比较充分,作者运用简洁的文字和类似的句式,还有与原诗协调一致的韵律,与舒婷进行了相得益彰的应和。当然,这也同时使人感到,文章被原诗局限住了,很难作更大的发挥。

例文(58)

不是一切

——评舒婷《这也是一切》

丹阳市华南学校九(1)班 林 璐

北岛把一切都看成了一片灰暗,舒婷却告诉他“不是一切”都如此。

玫瑰凋零之时,领悟不是一切的馥郁都会停留在今朝,所以它宁愿化作春泥保护后代,把自己献给未来的春天;繁星闪烁在天空,明白自己并不是仅仅指示黑暗,也预示着光明,所以依然顽强地坚持着自己微渺的节律。

舒婷的《这也是一切》,带领我重新梦回生活,梦回自然,梦回昨天。

是啊,不是一切真情,都会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诉说着比翼双飞的真情;孟姜女哭倒长城,只为凄叹丈夫的离去,控诉秦王朝的压迫,悉数那至死不渝的真情;沉香劈华山救三圣母,那坚持不懈的毅力,坚定的决心,体现着亲情的感召与力量。

不妨再看看社会生活中无数的小细节,小感动,小浪漫。

早晨上学走在路上,见一对老夫妇携手相伴而行,想必是晨练结束有些累了吧;又见一位老爷爷骑着电动车,带着自己的老伴去华南卖菜,虽然生活艰辛,却也温暖实在。

深夜,当你酣睡时,母亲来为你掖被;你的优秀成绩,使父母露出甜美的微笑。生活中种种的小细节,都饱含着人间的真情,带给我们感动,也营造出温暖浪漫的气氛。

是啊,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梦想是自己的,应该由自己来主宰,哪能任人摆布,哪能半途而废?即使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有坎坷,有阻碍,即使有失败会给你的心情蒙上阴影,但只要自己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在中考的那天,可以充分发挥,成为省丹中的一员。可是在九年级的拼搏中,我的成绩跌宕起伏,期中考试更尝到了痛苦的滋味。你也许感受不到那种滋味,有生以来,我以为再大的失败自己也能承受得住,但这一回却几乎要崩溃了。对化学和物理,我真是深感无奈。不过在爸妈面前,我表现得还算坚强,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默默无语。我的梦想并没有破灭,虽然经受了严重的挫折,受到了创伤,但它依然存在,梦想的翅膀并没有被折断,我还希望在明年的六月,它依然能带我飞进省丹中的大门。

是啊,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是展现笑容!

不管里眼泪血印还是展现笑容,这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你能发愤图强,刻苦钻研,就别担心眼泪血印;你若嘻皮笑脸,混日子,就别指望展现笑容。那些坐在教室里什么事都不做,浪费父母钱的人,你说他们能成功,能有好成绩吗?那些热爱学习,期望学习,对学习一丝不苟,踏踏实实的人,你说他们最终不能展现笑容吗?我看,收获的喜悦一定会洋溢在他们心中。

生活充满阳光,青春缤纷绚烂,我们为何不抱着乐观的心态?为何不相信奇迹会出现?为何你总要说“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哎,其实你错了!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未来的美好靠自己去创造。什么“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你开始了吗?你怎么知道就肯定没有结局?

舒婷的《这也是一切》让我重新领悟这大千世界,带我梦回生活,梦回自然,梦回昨天,帮助我找到正确的答案!

编者评语:这一篇的优点是联系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作者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写完后多看两遍,删去不必要的字、句、段,重复的话一多,文章就松散了。

例文(59)

北岛,请抬起头来

——读《这也是一切》有感

句容二中初三(9)班 施许可

谈到《这也是一切》这首诗,先要说说舒婷写它的原因,开始是因为她的朋友北岛写了一首《一切》,流露出灰暗消极的情绪,后来她就写了这首《这也是一切》,针对性地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舒婷的诗与北岛的诗正好相反,表现出积极的心态,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这正是我们青少年所应该倡导的乐观精神。

初读这首诗便为其细腻的笔触,隽永的文字,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所折服。欢快的文字就像那跳动的音符,一点一滴融进我的心灵;朴实的情感像就那母亲的话语,一字一句温暖我的心房。确实是这样的,一点也不夸张,一点也不做作,这正是我的感受。

再读一遍时,作者那辩证的分析使我肃然起敬。例如第一段中写道:“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我读着,不禁连连赞叹,这些诗句也为我们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前进,绝对不能像北岛所说的那样,以为“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北岛或许一时被蒙住了追求光明的眼睛,因而看不到生活中的光明和希望。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重读第二遍时,我更多地领悟了作者那深邃的思想。那些耐人寻味的诗句,仿佛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幅春暖花开,绿草如茵,莺飞燕舞,其乐融融的美丽图景。舒婷所展示的思想感情,绝不是狭隘的情愫,她对北岛的反驳,已经升华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未来和谐世界的向往。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的头上/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而不是展现欢容。”这是第三段,这些金玉良言,会在我们遭遇挫折或苦难时,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我们不是天生的弱者,也不会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就像大文豪海明威所说:“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是被打败的,你可杀死他,就是不能打败他。”我们要有正确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将一切困难踩在脚下。

中国人民经历的灾难还少吗?2008年年初的冰雪,年中的地震,今年的矿难,诸如此类的考验真是数不胜数,但我们炎黄子孙没有被打垮,反而取得了更大的胜利。2008年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举办了规模空前的上海世博会,现在又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州亚运会。这一切,不都证明了舒婷诗歌的正确性吗?

北岛,请抬起头来,看到光明和希望,勇敢地继续前进吧!

编者评语:显然,这一篇是写得最好的,不但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分析拓展比较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谈到了舒婷诗的艺术特色,这就更加符合赏析的要求了。

文学悦读(18)

把握想象与现实的距离

——读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

读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本以为中国没有高水平的科幻小说,但这本书却带给我意外之喜。看了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一段话,更使我对他的创作经验有醍醐灌顶般的解悟。

刘慈欣指出,写科幻小说必须注重对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把握,他进一步解释说:“科幻小说中的想象世界肯定不能与现实世界太近,否则就会失去其魅力;但想象世界与现实的距离也不能太远,否则读者无法把握。创造想象世界如同发射一颗卫星,速度太小则坠回地面,速度太大则逃逸到虚空中,科幻的想象世界只有找准其在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平衡点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我觉得,此话不仅是他创作指导思想的概括,也为读者理解和欣赏科幻小说指明了路径。

读完他的这本作品集,我便用这个观点,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书中的11篇作品进行一番考量,觉得写得最好的是《流浪地球》、《带上她的眼睛》和《全频带阻塞干扰》;而《坍塌》、《诗云》、《梦之海》、《朝闻道》和《人和吞食者》则此之;《天使时代》、《混沌蝴蝶》和《光荣与梦想》又次之。

《流浪地球》描写太阳由于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400年后将发生名为“氦闪”的剧烈爆炸,膨胀成一颗红巨星,连地球都将在太阳内部运行,然后很快被汽化。故事开始的时候,离氦闪的发生,只有20年了。为了逃避世界末日,人类在过去的380年中,已经开始实施一项伟大的工程:先为地球装上许多巨大的发动机,按一定角度给地球制动,使它停止运行;然后全功率开动所有发动机,使其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接着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距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在中途再使地球恢复自转,并开始减速;最终进入比邻星的轨道,为人类安一个新家。这个全球移民的过程将延续2500年,大约一百代人。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眼前这20年,即首先要尽快逃离氦闪的死亡圈。

就我目前的知识水准,自然做梦也不会有如此壮丽辉煌的想象,但它所包含的情理,又有实实在在的现实基础:太阳注定是要灭亡的,所谓氦闪迟早要发生;即便是现在,地球所面临的各种威胁,也早已在人类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所以说,这个故事的想象,既没有远到难以理解,也没有近到似曾相识。。而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作者既敢于作极为大胆的夸张,又善于严谨地写出其理论上的科学依据。。如此的大气魄,大手笔,怎能不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呢!

我读《带上她的眼睛》的时候,正逢智利在抢救被封闭在底下700米深处的铜矿工人。现实世界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与小说中令人荡气回肠的诗意情境相呼应,更使我感受到从人间真情到艺术大美的升华,虽然这两者的相遇只是一种巧合,小说中的一位男宇航员,长期在太空封闭环境中工作。当他终于有了两天假,可以到美丽的草原去散散心的时候,上司请他带上一双眼睛去同游。这“眼睛”其实是一个传感器,它所看到的影像将传送给一位姑娘,而屏幕上显示,她正处在一个密封舱中。在两人“旅游”的过程中,姑娘的激动和伤感异乎寻常,以致最终因未能看到日出而痛哭失声……由此形成的悬念,到结尾终于解开:姑娘是一位领航员,但她所在的“落日” 号飞船不是飞向太空,而是潜入到地球深处。由于同伴在事故中死亡,只剩她一人被困在船舱中,最终沉到了离地球表面6400公里的地心。在这两天的“草原旅游”之后,她与地面的联系将中断,虽然可以依靠飞船上的生命循环再活50至80年,但她只能在绝对的孤独中度过余生。

也许是为了强调全人类的大爱,作者并没有把男女主人公写成一对恋人。小说最后写道:“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这是一个多么深情别致的构思啊!其实我们所有的人都将与她等距离,都能感受到这颗地球的心脏在跳动;这为科学而献身的姑娘,将在全人类的心中得到永生。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把他们写成一对恋人或许会更感动读者,因为如此瑰丽新奇,定能诗化看上去有点老套的故事,将一切平庸气息荡涤得干干净净。〈坍缩〉等五篇,我之所以认为“次之”,就是觉得对一般读者而言,作者的想象与现实的距离略远了一点。由宇宙坍缩所引起的时光倒流,尽管我们听得不少,总还是感到匪夷所思。但作者还是很有创意,在小说的结尾,竟连叙述的文字也整个倒转:“了始开缩坍,了始开移蓝……”,真是非常有趣。《诗云》和《梦之海》有点像比较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游戏之作,虽然有点虚无缥缈,但其中对古诗的“科学意译”却令人忍俊不禁,对量子计算机那首十九个“啊”一个“唉”的五言诗所作的解读更是妙不可言。同样,在《梦之海》中,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甚至把全球的海洋都搬上了天空。而《朝闻道》,则把科学家对宇宙大统一模型的探索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乃至宁愿走上祭坛用生命去交换“终极真理”,这种牺牲精神固然可敬,但还是过于玄虚了。至于《人和吞食者》,则多少显得有点怪诞。

以上都属于想象离现实稍远,而在《天使时代》、《混沌蝴蝶》和《光荣与梦想》中,想象与现实又靠得太近,甚至变成了政治宣传的简单图解。在这种小说中,读者又能准确地预测情节的走向了。

我觉得,除了要把握想象与现实的距离,刘慈欣还应更注重科学与文学的融合。他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多有独出心裁的构思,语言的功底也非常好,但其过于单一密集的叙述方式,则在加快推进情节的同时,减少了通过客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机会,有时甚至使人物几乎只剩下符号的意义。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向凡尔纳学习。他之所以在科普方面得到鲁迅先生的推崇,除了他能够适当把握科学知识的难易程度之外,还因为其作品的故事新奇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尽管那只是一些通俗化的故事和类型化的人物,但对于志在科普的科幻小说而言,却正是最适宜的表现方式。现在有人认为凡尔纳已经过时,这我是不能苟同的,在科学上致力普及,在文学上追求生动,依然会有最大量的读者,依然能成为新时代的经典。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