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读写结合学作文(20)

洪蒲生


第十九题

亚运会正在进行中,如果你对它有所关注和了解,可从“难忘的精彩”、“感人的瞬间”和“多彩的花絮”这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也可以自己命题,以亚运题材为内容作文。

读写参考(19)

明确中心选好材

本届“增华阁”大赛的当天,广州亚运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到一半,我在命题时曾有点犹豫:让同学们写这个题材吧,怕大家因为功课忙,本来只有一半的内容再打折,会不会没有足够的内容可写呢?不让同学们写吧,这可是个重大的题材,“增华阁”大赛怎么能回避如此盛大的体育赛事呢?而且以往的事实也证明,对体育感兴趣的同学还相当不少呢!所以,结果我还是为之命题了。

尽管赛程只进行了一半,但规模如此宏大的赛事依然精彩纷呈,赛场内外纷繁的人事令人眼花缭乱,同学们即便是看报看电视,其印象也往往是一鳞半爪,且浮光掠影,未必能准确把握。所以,我在命题时特意引导同学们选取一定的角度,适当缩小选材的范围,这样眼光就比较容易聚焦,中心也就比较容易明确了。除了我提供的三个题目之外,还特别为同学们留下了自由命题的广大空间。结果呢,有些同学写得还不错,但绝大部分都属于“难忘的精彩”和“感人的瞬间”,至于组合式的“多彩的花絮”,好像没看到。后来我想,可能是一般同学都不大知道所谓“花絮”是什么意思,这就不能怪他们,只能怪我不能设身处地想他们之所想了。

大体来说,这道题要想做好,首先要抓住中心,或集中于一人一事,或集中于一人数事,或集中于几个人的同一类事,总之焦点要清晰,文章的立意才能够明确。第二就是选材要恰当,不但要恰当,而且对相关的人和事要尽可能了解清楚,才能做到过程明晰,重点突出,细节生动,才能有力地表现主题,感动读者。反之,则很可能出现焦点模糊、内容分散、大而化之、缺乏细节等毛病,或者就是在关键的地方露出破绽,功亏一篑。

这样的记实文章由同学们来写,自然与在场的体育记者大不相同。他们的优势是在现场有更加直接的观察,有更加强烈的感受,再加上他们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乃至对运动员等更深入的了解,写起来自然游刃有余,解析更准更深,其效果也能更加感人。同学们却只是旁观者,即便是热情的粉丝,一般也只是隔岸观火,临水羡鱼,要揣摩运动员的情感,领悟赛场上的道理,都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大家在看报看电视的时候,必须更加认真仔细,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努力复原现场的情景,并设身处地地体会运动员的心理,才能把文章写好。事实证明,有些同学做得很不错。

例文(60)

奇迹——最后的绝杀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八(11)班 叶 帆

世界杯悄然而去,我们终于又等到国足大显身手的机会——亚运会。虽说大家对国足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有中国队的比赛总是精彩的。第一仗以0比3负于日本,老实说早在国人的预料之中,应该说很正常。但第二仗,大家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因为这一仗是对阵并不太强的吉尔吉斯坦队。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随着解说员开始解说,比赛开始了。中国队开球,前锋带球突进,犹如二战时期的坦克部队,无视对方的阻截,奋勇前进。也许是昨晚没睡好觉,也许是有点忽视对方,中国队一不小心就在前场被断球。反之,吉尔吉斯坦人却以巧妙的传球,利用边锋突破中国队的防守,离球门越来越近。不过中国队还比较镇定,防守的阵形没有乱。突然,中国队员一记漂亮的铲球,将球铲出了场外,呵呵,干得不错。什么?裁判跑了过来,什么情况?任意球?事情有些严重,不过还算好,没罚黄牌。人墙站好,屏住呼吸,中国队全力防守任意球。那球猛地飞起来,绕过了人墙,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直逼球门,门将向右扑去,竟然没有接住,只见网内一阵剧烈的抖动,球进了!怎么会这样?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跌坐在床上,哎,无语……

中国队莫名其妙地被进了一球,心情十分郁闷,幸运女神似乎也不站在我们这边,门框好几次救了吉尔吉斯坦队。上半场伤停补时之时,中国队大举进攻,几乎全队都向对方禁区穿插,一记漂亮的传球,没有越位,停稳,转身,一脚劲射,球飞向球门。啊,球在接近门框,“嘭”的一声,中国队又浪费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我想,在所有的电视机前,大概有无数口鲜血吐在屏幕上了!中国球迷只好在失望中等待着下半场。

下半场,中国队又一次次发动猛烈的攻势,那球就是不听话,不是又和门框来个亲密接触,就是又偏出门外,中国球迷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伴随着队员暴雨般的射门,各种角度,各种射法,带来的竟是各种形式的不进,把人都要急疯了。时光如流水,在人们的高度兴奋中不知不觉地流去。已经到了下半场的伤停补时,只有最后的四分钟了,中国球迷的情绪跌入了低谷,已经开始绝望了。比分依然显示着冷酷无情的“1比0”,那个“0”是如此地刺眼,如此地无助。

当解说员开始分析此战失利后中国队在小组中面临的严峻形势时,中国队又一次发动了似乎并无希望的进攻,但那球忽然悄悄地滚进了球门,刹那间,场上一片寂静,没有球网的抖动,没有解说的话语,也没有人们的欢呼,这一刻,空气仿佛都已凝固,只剩下心跳声,“扑通,扑通”。大约过了两秒钟,如同火山爆发,场上沸腾了,欢呼声震耳欲聋。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道:“进了进了进了进了进了进了,本届亚运会中国第一记进球,终于进了!”比分变成“1比1”,两队在悬崖边上恢复了平衡。高度兴奋之中,中国队又一次断球,突进,杀入腹地,射门,又一次没进,接来的几次冲锋,中国队似乎又回到了上半场的状态,怎么射也不进。正当解说员准备接受一场平局,开始重新分析局势的时候,中国队杀到对方门前,球再一次飞进了球门,与此同时,哨声响起,奇迹出现了,中国队在最后时刻绝杀,完成了史上少有的大逆转。

这一刻,队员们汗水与泪水交流,全国的球迷也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

编者评语:本文集中写一次比赛的过程,大体上反映了那次比赛的情况,缺点是最关键的两个进球都没有具体的描写。我记得其中一个有点运气,一个却颇为精彩,遗憾的是我也记不清了。如果我们是体育记者,说不清这两个进球就是最大的失责。

例文(61)

亚运之“最”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七(12)班 田耀天

2010年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了第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其后,所有亚运会的参加者都兴奋地投入了紧张的15天赛程。截至11月21日上午,中国体育代表团战果辉煌,已获得138枚金牌,67枚银牌和65枚铜牌,在金牌榜上遥遥领先。纵观这些天来的赛事,可以说说若干个“之最”。

首先我要说的是“最坚持”,这说的就是我们的女排。14日晚,她们与韩国队争夺冠军,头两局,中国队失误太多,接发球始终没掌握好,韩国队以大比分2比0领先。到第三局开始,队员们好像突然找回了感觉,扣杀成功率大幅提高,韩国队一时乱了阵脚,总是被中国队找到弱点趁势得分。就这样,女排连扳三局,以3比2实现了对韩国队的大逆转。我认为,她们之前的失误应该是心态问题,因为在前不久的世锦赛上,中国队曾以0比3完败给韩国队,自信心可能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放松心态,实现大逆转,没有坚持不懈的韧劲肯定是不行的。

亚运会上还有一场“最轻松”的比赛,也是在14日晚上,我们的“超级丹”在半决赛对阵韩国选手朴成奂,人们都说朴成奂是林丹的“克星”。可我并不这么认为,而林丹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比赛一开始,林丹就打了个5比0,连续扣杀得分,势如破竹,而朴成奂却总是把球打出界,所以,林丹很快就以21比15胜了第一局。第二局,朴成奂状态依然欠佳,双方的争夺也显得不那么激烈了。可以说,林丹是兵不血刃就战胜了朴成奂,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场“最轻松”的比赛。林丹的一下个对手是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伟,他们都将向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发起冲击。林丹什么奖都得过,就是还差一个亚运会男单金牌,我们祝他好运!

还有一场“最惊险”的比赛,那是一场乒乓球女子单打的半决赛,我国选手郭跃对阵日本选手“瓷娃娃”福原爱。一开始,福原爱就抓住郭跃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很快拿下两局。郭跃之后艰难地扳回了一局,可福原爱接着又胜一局,使郭跃处在危险的关头。其后郭跃奋起反击,连扳两局,双方打成了3比3。在关键的决胜局,郭跃先以6比8落后,之后却超常发挥,连扳5球,以11比8胜出,从而与友李晓霞会师决赛。这场比赛算得上“最惊险”。

本届亚运会还有不少“之最”,比如“最感人”,“最坚强”,“最勇敢”之类,都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编者评语:本文面队的不是一场比赛,而是整个亚运会,作者首先确定了一个立意的中心,就是要写亚运会只“最”,由此便有了一个切入的方向,同时也明确的选材标准,文章的“路子”就出来了。作者写了三个“最”,然后提一下还有“最感人”、“最坚强”、“最勇敢”等等,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但原文还写了两小节,那就属于拖泥带水了。

例文(62)

难忘的精彩

镇江市江南学校七(7)班 丁 鑫

广州亚运会的各项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健儿都在争取好的成绩。

中国队已经拿下了128枚亚运金牌,其中有一块最令人难忘。

在体操女子个人单项决赛中,女子高低杠的比赛倍受人们关注,因为在前不久的荷兰世锦赛上,中国队的高低杠名将何可欣和黄秋爽,双双掉下器械,只获得第七和第八。这对她们,尤其是对以前从未丢掉过高低杠第一的何可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11月16日,体操个人单项决赛全面打响。下午一时许,女子高低杠比赛开始。首先出场的是黄秋爽,她的实力也是很强的。但在世锦赛上换杠时,不慎从低杠上掉下。今天她能打好头炮吗?随着她举手亮相,比赛正式开始!她的一整套转体与空翻动作都没有再失误,下法也近乎完美,结果获得了15.875的高分,来了个“开门红”。当时我想,何可欣一定会超过她,而且能获得16分以上的高分。我带着自己的猜测继续观看比赛。在等待中,何可欣终于出场了。她面无笑意,神色严峻。一上杠,她就做了一个高飘的“李娅空翻”,完成得非常漂亮。接着,就要做她世锦赛上出现失误的空翻。电视机前的我,咬紧了自己的嘴唇,心中默默地为她加油。随着她流畅地完成空翻之后又牢牢地抓杠,我原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何可欣战胜了自己。在全场观众紧张的注视下,她燕子一样稳稳落地。她成功了!全场爆发出欢呼,可欣终于可以欣然一笑了。最终,她以16分以上的高分获得了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

高低杠,高低杠,有高杠,也有低杠,可欣从北京奥运时的颠峰,到荷兰世锦赛时的失意,又登上广州亚运会的顶峰!这个过程,像极了她在完成一套漂亮的“高低杠”动作。

我们的人生也像是在完成“高低杠”的表演:先从低处开始努力攀登,有时登上事业的高峰,有时又落入“失败”的低谷,但我们继续奋斗,往往又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颠峰。

编者评语:本文也是写了一次比赛,但没有停留在比赛本身,作者很有创意地把高低杠比赛变成了一个比喻,并联系我们的事业和人生,阐述了其中隐含的哲理,这就使文章的立意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例文(63)

感人的瞬间

句容市二中初二(2)班 李艺璇

2010年11月,广州成了全亚洲,甚至全世界的焦点,亚运赛场上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次次使我掉下眼泪。

激动的泪

在射击赛场上,一位韩国选手,不,是一位韩国“妈妈”,吸引了我的眼球。解说员说,她已怀有8个月的身孕,但为了自己的亚运梦想,仍然坚持来参赛。

赛场上的她挺着个大肚子,是那么显眼,行动也很艰难,更别说要打10枪了。每打一枪,我都看见她大汗淋漓的脸显得更加苍白无力,但她每一枪的成绩都很好。正在我猜想她是否能拿金牌时,结果出来了,她果然拿到了从来都是中国人包揽的这块射击金牌。

我当场就被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自己也很激动,她说这块金牌是她和宝宝一起拿的,是宝宝给了她力量!

幸福的泪

那天,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男子举重教练执教的最后一场比赛。

在乌兹别克斯坦队员上场时,他拍了拍队员的肩膀,好像在为他加油。我分明看到他的眼里有泪花啊!

哦,原来这天也是他的生日。

我在想,以这种方式来庆祝生日,未免有些遗憾了吧!

但他专注地看着他所为之付出了无数心血的运动员,每一个动作都使他紧张得揪心。

没举成功。

此时别国运动员的比赛我都无心去观赏了,后来中国运动员又举得非常漂亮,就在金牌已成定局时,那位乌兹别克斯坦运动员又上场了。教练仍用他那坚定的眼神注视着运动员。

成功了!

尽管如此,他的成绩与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根本无法相比。

老教练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亚运旅程,这令我感到有点辛酸。但就在他与观众挥手告别时,奇迹出现了:全体观众起立,像齐唱国歌似的,为他唱起了《生日歌》

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好让让眼泪肆意流淌。

最后他哽咽着说:“我非常高兴,我爱中国!”

当然,我也流泪了。我想,以这种方式过生日,真的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遗憾的泪

世人瞩目的游泳比赛,终于开始了。

“张琳大战朴泰桓”,他能成功吗?

我看有点悬。

运动员入场时,朴泰桓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本来长相就帅气的他,很轻松地,戴着耳机,听着音乐。

而中国游泳男队的宠儿张琳,似乎没那么轻松。果然,他就是赶不上奥运会冠军朴泰桓,而本来不为众人所知的中国小将孙洋却发挥出色,一直紧跟在朴泰桓身后。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朴泰桓是冠军,小将孙洋拿了银牌,而大家寄于厚望的张琳,却只得了第五名。

当所有运动员陆续从泳池上来时,我看到张琳哭了。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挥挥手,走了。

这似乎和北京奥运会上刘翔退赛的那一幕有些相像。

同样是被人质疑,同样是成绩不好,同样是那遗憾的眼泪。

不知为何,我也哭了。

也许是为张琳感到遗憾吧!也许是为孙洋感到骄傲吧!也许,两者都有一点。

但我们相信张琳,相信他还会迎来自己的辉煌。

亚运会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但那些感人的瞬间,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也许,这就是一届盛会留给人们最深的记忆吧!

编者评语:选材很典型,确实都是感人的瞬间。语言简洁流畅,虽是断裂式行文,但文断气不断。

例文(64)

难忘的精彩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七(18)班 鲍子寒

盼望着,盼望着,四年一度的亚运会渐渐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赛场上的运动健儿们挥洒着汗水,努力地拼搏,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些难忘的精彩吧。

亚运会的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轮烈日当空照,万众期待的男子铁人三项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健儿们,在花团锦簇的广州你追我赶,顽强拼搏。现在正在进行的是铁人三项的第一项——自行车,运动员们都在高速行驶,成群结队地向前方飞一般骑去。呀!那是谁?怎么一个人孤单地骑在最后?仔细一看,哦,原来是一位来自蒙古国的选手,看他的动作有点吃力,很费力的样子。我便在心里笑着,还想:这位运动员可真水呀!是不是蒙古国没有优秀人材,就派这种残兵败将来比赛?想着想着,我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电视里精彩的比赛上,渐渐忘记了那位蒙古国的选手。

哇,日本的选手好帅啊!铁人三项赛的第二项——游泳已经开始了。日本的选手此时正排名第一,一马当先地破浪前进;在他的后面,一大批运动员拼命追赶。到了这些运动员都已上岸时,镜头又从领跑着的日本选手切换到了那名蒙古国的选手,他此时刚从自行车上下来,又义无反顾地跳进水中,十分努力地在水中扑腾着,速度显然很慢,但他仍然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游着……

第一名到达终点!来自日本的运动员获得冠军,其他运动员也陆续到达终点。可那名蒙古国的选手却不见了踪影。“人呢?他会不会因为太累而中途放弃比赛?”正当我这样自言自语的时候,他又出现在众人眼前,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向终点前进。只见他脸上满是水,也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或者是刚才游泳时还留在脸上的水。

此时我已经完全不敢笑话他了,我对他的顽强和坚韧充满了敬意。我虽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可他在比赛中的形象却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至今难以忘却。

编者评语:这的确是“难忘的精彩”,诚如鲁迅所言:“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例文(65)

流泪后,更坚强

扬中市外国语学校初二(8)班 刘逸民

完美的舞姿,动人的微笑,可爱的话语,这是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给我留下的印象。我喜欢她,因为她的纯真,因为她的自信,因为她的优秀……她是一名全能型体操运动员,今年十月成为女队的队长,紧接着又为中国在体操世锦赛上获得一枚宝贵的银牌。她就是江钰源,一个来自广西的女孩。

前几天是广州亚运会的女子体操比赛日,我作为源源忠实的“粉丝”,自然不能错过她的比赛。

第一天的比赛项目是女子团体决赛。作为队长的江钰源打头炮——第一个出场参加高低杠的比赛。只见她轻盈地跳上高杠,紧接着是一串接一串的转体,腾空。她的动作非常娴熟,我不禁为她拍手叫好。然而,在她做结束动作时,落地没有站稳,双手撑地了。这是个极大的失误,现场观众都发出了惋惜的叹息。显然,这对江钰源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她以往的比赛可从来没有失败过啊!下场后,她的表情十分沮丧。这下我有些着急了,心想:“源源啊,千万不能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后面还有三场比赛呢!”幸好,接下来的何可欣和黄秋爽发挥正常,使江钰源没有了太大的压力。

第二场比赛是平衡木。也许是受刚才比赛失误的影响,江钰源明显地紧张起来,动作也不那么流畅舒展了。哦,前团!这个动作还真够难!我屏息凝神,紧盯着电视机屏幕。“不好!”我失声叫起来:江钰源居然掉下了器械!我不禁哀声叹气,唉,队长唉……江钰源似乎要哭出来了,原来经常扬起的嘴角抿得紧紧的。“这下她的压力太大了,”我暗想,“上天保佑,你一定不能泄气呀!”

我的祈祷好像并没有起作用,江钰源又在她的强项自由操上栽了跟头。这一次,我清楚地看见了她眼眶里的泪水。

她坐在地上,头低着,那长长的马尾辫安静地垂在肩上。泪没有流下,她拼命忍着,因为她深知,她还有一项重任,她还要在跳马中展现自己,这不是哭的时候。她的队伍坐在她身旁,给予着她无声的安慰。忽然,她迅速擦干眼角的泪,毅然站赶来,坚决走出了失败的阴影,她要用实际行动来展示她的风姿,她的自信与坚强!

跳马比赛开始了。站在跑道边的江钰源看起来十分严肃。这一跳,检验了她的水平;这一跳,证明了她的实力;这一跳,展示了她的坚强!完美的键子后手翻900度并稳稳落地,使她博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江钰源,好样的!”终于闯过跳马关的她,下场后还是哭了,但不久,一抹“江氏笑容”又挂在了嘴边……

我不知道赛后的江钰源是怎样想的,但我明白,她的泪和笑使整个亚洲看到了中国女孩江钰源坚定的心。她的眼泪和笑容都是美的,比金牌还美,它是亚运精神的象征,更是亚运会上一道绚丽的风景。加油!江钰源,愿你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流泪之后的你,一定更坚强。

编者评语:与上一篇一样,作者把镜头对准了一个人,集中而又波澜起伏地描写了她的意志品质。作者对江钰源的确比较了解,对体操运动也比较熟悉,语言也比较准确流畅。

文学悦读(19)

“闪小说”之“闪”

最近看了一些“闪小说”,是比上限定为两千字的小小说更短的小说,长的几百字,短的只有几十字。短到这种程度,量变引起了质变,一般的小说技法已经很难施展,其构思的精巧就成了它的撒手锏。

善写闪小说的匈牙利作家厄尔凯尼•伊斯特万指出,要做到“在作者方面使用最少量的信息,在读者方面产生最大量的想象。”“闪”就是篇幅“极短”,一“闪”而过;但又要让人眼前一亮,那就必须有思想和灵感的火花。

汉魏六朝那种极短的志怪志人小说,算不算“闪小说”呢?我以为是不能算的。那只是传闻轶事的片断记录,成为小说的自然雏形,并无自觉的文体意识,与现当代文学中苦心经营的精短小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列异传》中有一则关于干将莫邪之子为父报仇的传说,只有两百多字,也很引人入胜,但只能算一个“故事梗概”。后来鲁迅将其敷衍成短篇小说《铸剑》,则向我们展示了从素材到精品的加工过程。现在写精短小说,自然不能再去写些“故事梗概”,而应该像王蒙所说的那样,去“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波兰有一篇《文艺批评家和部长》,说部长征求批评家对某作品的意见,批评家的回答变了六次:“小说是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庸俗的知识分子”,“确切地说,就是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这是一部坏小说”,“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在他每次回答之间,部长都在摇头,到最后才道出了摇头的原委:“这衣领真别扭”。一个场景几句话,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细节,却因驴头不对马嘴而发光。当然,这令我们想起契诃夫的《变色龙》,但此篇的创新之处在于,部长并没有表态,甚至根本就没注意批评家在说什么,他因为衣领的别扭,正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脖子。而这位官员的“跟风症”,已经发展到风声鹤唳的地步了!

再看契诃夫的《威胁》。一位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于是在报上发表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我将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小偷一看非常害怕,就偷偷把马送还了。有朋友问老爷,你父亲当初究竟是怎么做的呢?老爷答曰:“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登报声明煞有介事,“非常措施”声色俱厉,释放着事态严重的信息,多年来贵族老爷的心狠手辣吓坏了小偷。然而揭开谜底,这“威胁”竟是一根银样蜡枪头。小说写于19世纪80年代,俄国农奴制早已废除,贵族权势江河日下,其色厉内荏的表里不一,活画出无可奈何的狼狈相。前面“威胁”的信息越强化,后面老爷的自嘲就越可笑,读者的艺术享受就越大。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审美意识是两个层次的结构,透过艺术形式得到感性的喜悦,透过思想内容得到理性的满足。而这种理性的满足,有时是多层次的。如果我们只看到《威胁》中小偷的可笑,那就把更重要的一层意思遗漏了。屠格涅夫有一篇《乞丐》,说“我”在街上遇到一个伸手乞讨的老人,可是“我”摸遍了身上的衣袋,什么东西也没带。“我”只好紧紧握住他颤抖的手,表示抱歉。那乞丐浅浅一笑,也紧握“我”的手说:“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老弟。”然后就是小说的结尾:“我懂了,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2005年,镇江市“增华阁”作文大赛曾以这个故事为材料,要求写读后感,但材料漏掉了结尾,结果就大大缩小了读者的感悟空间。

有些闪小说甚至需要读者与作者共同点燃艺术的火花。比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单中的一页》:“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花束……(支出金额),同她共进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全文不到一百字,却隐藏着一个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的故事,连主人公的言行神态都可以想象出来,其奥妙之处,尤其在于文字中几个异样的信息——“提前……预付”、“送……花束”、“共进……晚餐”、“一大笔”、“一大笔”、“中年”。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