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爱你的人为你受伤——读《亲爱的安德烈》
印筱萌
扬中市一中九(13)班
2012“增华阁”获奖作品
龙应台,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位“天真女侠”曾在宝岛台湾燃起燎原之火,唤醒了一代人的良知。她的笔触凌厉如剑,直指台湾社会的咽喉,被余光中称为“龙卷风”。然而,自我阅读了她与儿子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以后,我对她的敬佩又更深一层,原来在她理性、睿智的笔下,不仅能勾勒出千军万马,也能流淌出脉脉深情。
“重新认识一个二十一岁的人”,这是龙应台对她与儿子安德列通信目的的阐释。安德烈十四岁时与她分隔两地,七年后再见之时,她恍然发现儿子于她仿佛变成了一个陌生人。她是中式思维,安德烈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们互不了解,时代与文化的阻隔让他们之间多了一堵无形的障壁。虽然他们之间并非没有母子之爱,然而,当他们在餐桌前面对面坐着,却只是相顾无言。“我当年的安安已经不见了,但我要认识如今的安德烈。”龙应台这样下定决心:与儿子一同写一个通信专栏,一同学习如何向对方表达心中的爱。
阅读着母子俩的通信,我心中充满着惊讶。他们谈论政治,谈论历史,谈论性,谈论失去,谈论信仰……这些最严肃、最深刻,连专业学者也不敢随便议论的领域,竟能在一封封家书中成为话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封信是《人生诘问》,龙应台对儿子的“生死大问”--作出了回答。关于“在死后希望如何被世人记得”,龙应台答:“我只在乎如何被你和菲力普(龙应台的小儿子)记得。”她愿成为孩子风雪旅途中的一堆柴火,“点燃心中的热度和光”,带给他们温暖,让他们能继续赶路。只要孩子们望见春日里烂漫的花朵时,能够忆起她,于她而言就已足够。——这难道不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最真挚的告白么?
龙应台与安德烈的通信,是处理亲子关系的一个极好范例。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世上最亲密的人之间温度会降到冰点,争执、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都已屡见不鲜。我相信,天下的父母与子女都是彼此相爱的,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不理解与误会,心灵之间的“柏林墙”才会越筑越高。其实,只要亲子双方都放下身段,平等地交流与沟通,以坦诚的心相互了解,这堵看似坚不可摧的“柏林墙”便会轰然倒塌。当亲子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关于家常与学习,而是就时事、人生彼此敞开心扉,他们就一定能成为灵魂的知已;当亲子之间所见的不仅仅是蹙眉与冷眼,而是真心的微笑,向对方勇敢地说出心中深埋的爱,他们便能找到最本真的幸福。
感谢龙应台与安德烈的通信,他们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与父母子女相处,如何让家庭之中永远是和煦温暖的春天,如何让亲子的心愿契合如一。让我们从现在起,用沟通冰释一切误解与矛盾,不要让爱你的人为你受伤!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