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行万里路”第四组

洪蒲生编著


第四组:东渡看扶桑:

     我的日本之行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八(8)班 陈雨珺

     任课老师 邹 旭

    

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和老师、同学去了日本。那是一次文化交流,但对于那时幼小的我来说,以为就是一次丰富多彩的旅游。

没有住在宾馆,而是住在与我同级的日本同学家中,没有去富士山等闻名世界的景点,而是就在一处我现在都说不出名字的小乡村……但结果,也正是这种不像旅游的日常生活,使我具体亲切地感受到日本的文化。

在第一天晚上的欢迎会上,我见到了接下来五天要与我一起相处的日本学生,她叫彩野。我用才学会的几句日语,向彩野和她爷爷问了好。彩野是个很腼腆的女孩儿,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个子不高,干净的黑发扎成一束垂在脑后,坐在她爷爷身旁没说几句话。倒是彩野的爷爷,热情得让我有点招架不住,那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不停地将各种生鱼片、还有其它海鲜,都夹进我的碗里,可他不知道我吃不惯这些啊!盛情难却,我只好强颜欢笑地把那些淡红色的鱼片沾上酱油就往嘴里塞,嚼个两三下就吞了下去。我想,这些海鲜对于他们来说,一定是最能代表日本的美味,所以才拿出来与中国客人一起分享。

我们都看过地图上的日本列岛,轮廓细细长长的,人口密度很高。可彩野家居住的这个小村庄,也就十几户人家。从家中到一个大一点的饭店或商场,都要有二十几分钟的车程。

我到彩野家的时候是晚上,看不清房子的颜色,只能大概看个外形,不过这也够了。不得不说,她家房子太大了,前后两幢楼都是她家的,每幢两层,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个究竟。脱鞋,进屋,我看到了彩野其他的家人,她的奶奶、妈妈和爸爸,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那种和谐和欢乐立即打动了我,使我感到这一定是个幸福的家庭!

日本的文明礼节是大家都知道的,这在第二天早上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大早,彩野的奶奶为我们准备了早餐——日本有名的拉面。彩野一家和我围坐在桌边,和往常一样,我夹起面条就“咻,咻”地吸进嘴。但忽然我意识到,他们吃面都不发出声音,面条被夹入嘴中,轻轻地用牙齿咬,没有一点声音。相比之下,我这“咻咻”的吃法便显得十分粗鲁,我立刻就感到两颊发烧了。好在他们什么也没说,还问我好不好吃,我当时就觉得他们真的太善解人意了。

上午,我与同行的伙伴去了日本的一所小学。大家围坐在学校的篮球场,完全没有国度的界限,也没有多大的语言障碍。我们弹奏乐器,向日本学生展现中国的文化,日本学生合唱那首著名的《樱花》,表达他们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大家都很开心,一起做游戏,一起跳舞……那一刻,我深深感受着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

这里的大街上没有一个垃圾箱,所有的废物都得自己带回家扔掉,路面干干净净,没有人随地吐痰……这是我亲眼所见,讲卫生早已成为日本人的习惯。

    那一次在日本的文化交流,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两国学生欢乐相处的几天中,我得到了不少有益的感悟。

    

     送牛奶

     (日本,初中)今冈干夫

    

    “铃铃铃……铃铃铃……”

    一阵闹钟的声音,我猛地睁开了眼睛,飞快地翻身起床、换衣服、洗脸。

    送牛奶和报纸的生活从此就开始了。爸爸、妈妈还没有醒,于是我悄悄地、急急忙忙地出了家门。

    屋外有点凉意,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第一次送牛奶和报纸可不能迟到,我骑上自行车,飞也似地向东京堂奔去。

    上小学时,早上一起床,我就直奔大门口去取牛奶和报纸。这是我的工作。每次去大门口时,我都觉得很奇怪:这牛奶和报纸都是什么时候送的?谁送的?没想到从现在起我自己却开始送牛奶和报纸了。

    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和我们三个孩子。爸爸是个司机,妈妈为了照顾小弟弟而留在家里。靠爸爸一个人工作,维持五口之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我们住的房子是借的,爸爸还有个理想,总有一天自己要买所房子。

    不要乱花钱,要爱惜东西,这些事我虽然都想过,但上了中学需要有一笔钱。我要尽可能地减少爸爸的负担,所以决心开始送牛奶和报纸,自己挣一点钱,另外还打算为三年级时的修学旅行积存一点儿钱。

    起初,爸爸妈妈不同意,但我对爸爸妈妈说:决心已下,决不动摇。

    爸爸、妈妈大概理解了我的决心。几天之后,同意我送牛奶和报纸了,但也提出了一些条件:不能因为送报、送牛奶而影响学习;早上要坚持自己早起,不要让别人叫。这些条件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停止让我送牛奶和报纸。

    4月1日这一天多么令人盼望啊!我乐得眉开眼笑,内心充满了喜悦。送牛奶和报纸将能得到一些钱,这种欢乐和喜悦也许是由此而来的吧!

    妈妈说:“起晚了可不行,早一点睡吧!”3月31日的晚上,我把闹钟拨到五点,心里默默地说着:请让我五点醒来吧!

    这一晚我比任何时候都睡得早。

    到了东京堂一看,其他送牛奶和报纸的人也都来了。我把牛奶箱架在自行车后座上,然后把夹有广告的报纸装进一个袋子放在自行车前的筐里。

    “各位辛苦了,牛奶和报纸就拜托你们送了。”

    听着阿姨的话语,我出发了。

    牛奶瓶晃来晃去,发出一阵阵互相撞击的声音。此时,别的我什么都不想,只想着可别把牛奶弄翻了,千万别送错了。

    我一面确认订户的卡片,一面挨家挨户地发送。当我把最后一张报纸送出去时,心里充满了欢乐。啊!终于送完了!

    我神清气爽,急急忙忙地踏上了返家的归途。

    “没有送错吧!”妈妈一个劲儿地盯着我,担心地问道。

    “嗯,没有。”我对妈妈说。

    往后的那些日子,并不像第一天那样顺利。下雨天,牛奶瓶很滑溜,报纸也被淋湿;有台风的时候,自行车都要被刮倒;家庭作业很多,还要对付测验;有时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起床真叫人难受;月底去订户家收款也不顺利,家里老没人,收到这些款最少要四天,有时竟要一个多星期。这些事真叫人生气。

    “加油干吧!”妈妈鼓励我说道。这么点事情就打退堂鼓,这暴露了我意志的软弱。

    牛奶和报纸不早一点儿送去的话,四十家订户就要等着,想到这里,我又增添了干劲。

    奋斗了一个月。4月30日这一天,我第一次拿到了九千一百日元。这一天,我永生难忘。

    与其说得到了无限的欢乐,还不如说我真正地、深深地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为他人而作出的努力。

    从开始送牛奶和报纸,至今已有五个多月了,我用挣来的工钱买了运动鞋、学习用品,一点儿都没有乱花。剩下的钱都存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有四万日元左右了,这笔钱是修学旅行时的费用,爸爸要买房子的话,我也要拿出一笔钱。

    加油干,一定要送好牛奶和报纸。

    

               幸福是什么

                (日)岛田洋七

               

我小时候寄养在外婆家。外婆独自抚养两男五女共七个儿女,熬过了艰难的战后重建年代。我到外婆家住的时候是1958年,外婆58岁。生活当然不宽裕,但她总是那么开朗乐观、精神抖擞。而我呢,在和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那时外婆的工作是清扫佐贺大学和佐大附属中学、小学的教职员室和厕所,快的话上午11点左右就可以回家了。走在回家路上的外婆,样子有点奇怪, 她每走一步,就发出“嘎拉嘎拉”、“嘎拉嘎拉”的声音。我仔细一看,她腰间好像绑着一根绳子,拖着地上的什么东西一路走来。

    “我回来啦。”

    外婆还是弄出“嘎拉嘎拉”的声音,若无其事地招呼我一声,走进大门。我跟在后面进门,外婆正解下她腰上的绳子。

    “阿婆,那是什么?”

    “磁铁。”外婆看着绳子说。绳子一端绑着一块磁铁,上面沾着钉子和废铁。“光是走路什么事也不做,多可惜,绑着磁铁走,你看,可以赚到一点外快的。”

    “赚到钱?”

    “这些废铁拿去卖,可以卖不少钱呢!不捡起掉在路上的东西,要遭老天惩罚的。”外婆说着,取下磁铁上的钉子和铁屑,丢进桶里。桶里已经收集了不少“战利品”。外婆出门时,好像一定会在腰间绑着绳子,我简直看呆了。但这还不是最让我惊讶的事。

    外婆把钉子、铁屑都丢进桶子后,又大步走到河边。我跟在后面,奇怪外婆为什么看着河水微笑。

    “昭广,帮我一下。”她回头叫我之后,转身从河里捞起木片和树枝。河里架着一根木棒,拦住上游漂下来的木片和树枝。之前我到河边张望时,还在好奇那根木棒为何横在河里,哪里想得到是外婆用来拦截漂流物的“法宝”!外婆把木棒拦下来的树枝和木片晒干后当柴烧。

    “这样,河水可以保持干净,我们又有免费柴火,真是一举两得。”外婆豪爽地笑着说。现在看来,外婆早在45年前就已经致力于资源回收利用了。

    木棒拦住的不只是树枝和小木块。上游有个市场,尾部开杈的萝卜、畸形的小黄瓜等卖不出去的蔬菜,都被丢进河里,也都被木棒拦住了。外婆看着奇形怪状的蔬菜说:“开杈的萝卜切成小块煮出来味道一样,弯曲的小黄瓜切丝用盐腌一腌,味道也一样。”

    是这样。

    还有一些果皮受损的水果,也因为卖相不好而被丢弃。但是对外婆来说,那些“只是外表差一些而已,切开来吃,味道一样。”真是这样。

    就这样,外婆家大部分的食物,都仰仗河里漂来的蔬果。而且,夏天时西红柿用河水冷藏着漂流下来,更加好吃。甚至有时候,会有完好无损的蔬菜漂下来。当时,市场批发的蔬菜还沾满泥土,需要兼职的大妈在河边冲洗干净,通常都是十几个人一边聊天一边洗菜,总有人不小心手一滑,蔬菜就被水冲走了。

    每天,总有各式各样的东西顺流而下,被木绑拦住,因此外婆称那条河是我们家的“超级市场”。

    她探头望着门前的河水,笑着说:“而且是送货上门,也不收运费。”

    偶尔,木棒什么也没拦到,她就遗憾地说:“今天超市休息吗?”

    外婆说这个超市只有一个缺点,“即便今天想吃小黄瓜,也不一定吃得到,因为完全要听凭市场的供应。”

    真是无比开朗的外婆啊!别人家是看着食谱想着要做什么菜,外婆是看着河里想:“今天有什么东西呢?”再决定菜单。

    外婆对那条河的情况了如指掌。

    有一次漂来一个苹果箱子。里面塞满米糠,米糠上放着腐烂的苹果。我拿着斧头,打算把米糠倒掉,只留箱子当柴火时,外婆就说:“你先摸摸米糠里面。”

    “啊?”我心想,“为什么?”但还是乖乖地伸手去摸——里面竟然还留着一个完好无损的苹果!我简直觉得外婆真像个预言家。

    还有一次,漂来一只很新的木屐。“只有一只,没办法,当柴烧吧。”我拿起斧头时,外婆又说:“再等两三天吧,另一只也会漂下来的。”我想再怎么幸运,也不会有那么如意的事吧。可是两三天后,另一只木屐真的漂下来了,吓我一跳。

    “那个人掉了一只木屐在河里之后,一时还舍不得,但是过了两三天就会死心,把另外一只也扔了。这样,你就刚好凑成一双了。”外婆的智慧,让我惊叹不已。

    1991年,91岁高龄的外婆去世以后,我更深刻地领会到她带给我的人生启示:幸福不是金钱左右的,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

               不鼓掌的人

(日本)藤森成吉

    我突然发现这家伙很不正常,惟独他一个人不鼓掌,真不可思议。

    演讲者慷慨激昂,台下掌声阵阵。大伙儿把手都快拍烂了,还是一个劲儿地向着讲坛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简直是在一齐鸣枪射击。有人嫌鼓掌还不过瘾,竟情不自禁地喊叫起来。“对!一点不错!”“我们都挨了打!”“警察是我们的敌人!”

    警察犹如街道两旁的树木,布满会场四周。每当群众鼓掌、喊叫时,他们眼睛里就闪烁白光;佩剑仿佛是套在家犬脖子上的锁链,发出“咔嚓”、“咔嚓”的恫吓声。不用说,这种举动纯属徒劳。演讲者的谴责句句在理,具有法庭和陪审员的权威。何况,警察今儿又是被告。

    警察要是胆敢在这种场合动手打人,大概到会者谁也不会袖手旁观的吧!这一点群众清楚,被告们心里也明白。正因为如此,他们至多只能白白眼、拨弄拨弄佩剑而已。

    “谴责警察‘五一’暴行大会”笼罩着法庭般的庄严和激昂的气氛。演讲的工人大声怒斥,听众的心里也在大声疾呼。台上台下同仇敌忾。然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惟独这家伙阴沉沉的,一声不吭,显得无动于衷。

    他一动不动地端坐在我的邻座,仿佛波涛中的一块岩石。面孔浅黑,身体似乎有点虚弱,鼻子向旁歪斜,目光锐利,身穿土黄色粗布工作服,看上去像是个中年工人。他嘴唇紧抿,正出神地望着台上的演讲者。

    “混蛋!”我暗暗骂道。居然巧妙地混了进来,你在拼命地看什么呢?是把反抗者的面孔一一记入脑海中的手册?还是像蜻蜓那样转动眼睛环顾四周呢?……于是我对他严加监视起来,但这家伙依旧纹丝不动。过了好大一会儿,他都没拍过一下手,也没喊过一声。也许他压根儿没这种念头。

    我不免纳闷起来。恐怕是个新特务吧!不!说不定是个狡猾的老狐狸也未可知。我把注意力全集中在这家伙身上了,至于台上的演讲早丢在一边。我决定和他打个招呼。就在我正要把脸凑过去喊声“喂”时,突然发现他的双瞳像电光一样在闪亮。啊呀!这条狗真怪,在哭呢,是不是有所触动了呢?……就在这当儿,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震撼了整个会场。他失神地举起迄今一直垂着的那只手,可是刚举到胸前又垂落在膝盖上。

    这时,我才看到了一样东西。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其意义远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大得多,我的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四周一片昏暗,我极力睁眼凝视,确实没错,搁在膝盖上微微颤动着的东西是一只没手掌的手,不!是研磨棒。

    我的眼前闪电般掠过一个幻觉:传送带宛如几十条耀眼的白练,奔腾不息。马达隆隆鸣响,机器令人目眩般地飞速旋转。突然,五根手指和手掌碰到磨得光亮的钩形加工品,顿时在一片浅红色的烟雾中飞舞……

    我全明白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你!”

    我失声抽泣,眼前一片模糊,还是伸出双手紧握住他那山芋般的、无声地颤动着的物体。

    

    相关链接: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约4000个小岛组成,面积约379700平方公里,人口约127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日本的山地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六,全境有168座火山,其中活火山38座。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为全国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境内地震频繁,全国平均每天约发生四次地震,有“地震国”之称。

    1868年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对外进行侵略。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1904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侵占朝鲜。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1972年9月29日,日本与我国建交。

本组的两篇作文和两篇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不同时期日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很平凡,要把具体、琐碎的日常生活写成文章乃至文学作品,关键要看我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感”就是感受、体验,就是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我们认识生活的基础;“悟”就是辨别、思考、升华,就是从一般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中体会出更深刻的情理。由“感”而“悟”,“感”“悟”结合,这就是我们写作必备的主观条件。

    陈雨珺去日本,原以为是一次丰富多采的旅游,结果却只是住在乡间与腼腆的彩野和她热情的长辈相处,在一起吃生鱼片,吃面条;还去学校和日本学生一起联欢,在街上观察日本人的生活环境。然而,结果她却体会到:“正是这种不像旅游的日常生活,使我具体亲切地感受到日本的文化”——这就是陈雨珺写作本文的指导思想,而在写作的时候,她就要把日本文化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具体地表现出来。

    今冈干夫的《送牛奶》写得更好些。他通过送牛奶的亲身体验,感悟出劳动的艰辛,坚持的重要以及成功的快乐。文章在结构安排上也有自己的特色:首先重点描写第一次送牛奶的生动体验,其中又补叙了自己决心送牛奶的缘由,以及父母对他的支持和要求。而对其后持续了近半年的送牛奶经历,则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这样的详略安排和交错穿插,使文章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

    至于《幸福是什么》和《不鼓掌的人》,则以更强的艺术力量使我们深深感动。前者通过一位穷苦农妇的日常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一种“知足长乐”、“自得其乐”的幸福观;后者聚焦于工人集会上的一个细节,最终突显了无产阶级的痛苦和觉悟。前者选取外孙观察外婆的角度,一次又一次地设疑解疑,使外婆的形象越来越鲜明,作品的主题越来越突出。后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我”高度警惕的“监视”之中,使其动作、表情纤毫毕现,最终揭开了“不鼓掌”的谜底。作者通过“我”眼前闪过的“幻觉”,形象地说明那位工人失去手掌的经过。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悲惨境遇,他们已被异化为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物体”,失去了人的自由和尊严。

    《幸福是什么》写的是上世纪中期“艰难的战后重建年代”,《不鼓掌的人》所写的年代更早一些。作者藤森成吉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1928年当选为“全日本无产阶级艺术同盟”的第一任委员长。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