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千字文”第三组
洪蒲生编著
第三组:描写动物
小蜗牛
句容市华阳中心校三(4)班 端木子豪
任课老师 周裕童
周末,我在老家的后院里发现了一只小蜗牛。我弯下腰来仔细看着它,可它一见到我就像见到敌人似的迅速躲进它的“小公馆”里去了。这个小小的壳上面有一圈圈深褐色的花纹。我左顾右盼,千呼万唤,他就是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从它的“小公馆”里出来“侦察敌情”,可是看到我正盯着它,又赶忙缩回去了。这家伙可真机灵。我想,我不能再吓着它了,就离它远一点,静静地继续观察。
终于,它出来了。哇,这次我可看清楚了。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像四根天线立在头顶上,四根“天线”上分别长着四只眼睛。小蜗牛开始行动了,它把头向前一伸,身子也跟着伸直,拖着笨重的壳慢慢向前移。好像已经过了半个小时,它才爬了几十厘米。这时我又惊奇地发现:蜗牛爬过时,身后会留下一道白色发亮的痕迹。我想,这应该是它用来记路认方向的吧?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对我说,这是它分泌的液体,可以润滑地面,加快它行走的速度。天哪!即使这样,它还是太慢了呀!难怪有首歌唱道:“葡萄还未成熟,你现在上来干什么?等我爬上去它就成熟了……”
哈哈……
蚂蚁搬家
(日本,初中)花黎好自
我想在水蜜桃树阴下看会儿书,忽然发现一队蚂蚁在搬家,于是我把书放在树杈上,决定观察一下蚂蚁。
我蹲下来仔细一看,蚂蚁头上长着像拐棍似的东西,用它试探着往前走。我正想着:它们的眼睛看得见吗?就看见它们碰到草地,马上倒退几步,绕个弯儿继续朝前走。
我看见队伍前面有三只蚂蚁,它们离开队伍,正在你追我赶,很像我们赛跑似的,特别有意思。其中有一只蚂蚁落后了,它好像在说:“等等我。”摇摇屁股赶了上去,另外两只停住脚,瞧着它。
我想着:“给你们捣捣乱!”便把一只大蚂蚁放进队伍里。
只见小蚂蚁用拐棍似的东西碰碰大蚂蚁,好像在问:“你是谁?”
我觉得真好玩儿,又往队伍里放了块小石头。第一只小蚂蚁碰到小石头,看了看,翻过去走了。第二只也翻过石头走了,但是第三只蚂蚁却绕开小石头走了,于是后面的蚂蚁就都模仿它,绕着走了。
我心想:“哎,还挺聪明的呢!”
我想出一个好主意:用盐和砂糖做个试验。我跑到厨房,把盐和糖各拿了一点儿来。
我放了些盐在队伍里,有三只蚂蚁,像是闻味儿似的,转着圈儿闻了闻,又走掉了。
“这一回是甜砂糖。”说着,我把糖撒在地上,这次,大大小小的蚂蚁急急忙忙地都赶来了,它们围着砂糖打转转,好像高兴地在说:“这味道真不错呀!”
蚂蚁的队伍都跑到砂糖这边来了,砂糖周围聚满了蚂蚁,白砂糖都被黑蚂蚁遮满了。
这时,一只蚂蚁抱起一粒砂糖走开了,接着,一只只蚂蚁,有的把砂糖顶在头上,有的衔在嘴里走开了。回家的队伍,变成了黑白两色的。我说:“多拿些吧。”就把剩下的砂糖都撒了下去。蚂蚁好像很高兴,搬得更起劲了。
头上,太阳光线很强烈。我想着,蚂蚁们也热吧,就让我用青芋叶当小伞给它们遮阳吧!
(译者:徐启动)
鼹鼠米莉的登月旅行
(英国,二年级)波丽·芬德雷
鼹鼠米莉在做烤饼。烤好了,米莉决定在等它冷下来的这段时间美美地去散个步。她探出鼻子。“唔唔!”她说,“我闻到了烧汽油味。”她是对的,那里有一只旧火箭。
“喔!”她找到了火箭的门。门口很圆。没锁,她走了进去。真是又漂亮又暖和,还有一把大大的红椅子。看上去很舒服,她坐上去才发现根本不舒服。事实上,椅子又冷又滑,还是有弹性的。“呵!”她说,“多有趣的一把椅子!”
突然,火箭开始移动了,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是坐到了发射按钮上。“喔!”她说,“这下我要去火星了喽!”但是,她没有到火星,而是到了月亮上。但这也足以令人兴奋啦!火箭舱内有一件还有一点氧气的旧太空服。米莉穿上了这件衣服。她显得多漂亮呀!
她瞥了一眼窗外。“喔!”她喘了一口气,在她的前面,就是太空。“喔!”她又叹了一声,“唉,我还是准备好,很快就要到达月球了。”随着一阵轻微的撞击,米莉登上了月球。
“好快!”米莉叫了起来。她走出火箭,四周一片漆黑。她看了看自己的脚下,地面是白色的,那些有趣的洞口叫做陨石坑。
“多有趣!”米莉跳呵,蹦呵,跳呵,蹦呵。
但在太空待了一些日子以后,她也感到了令人厌恶的孤独。
一天早晨,她听到了来自地球的鸟鸣。这是一只到太空来度假的鸟。他问米莉为什么闷闷不乐。于是米莉告诉他:自己如何烤好了饼,如何发现了火箭,又怎样坐到了发射按钮上。
“于是我就来到了这里。”她叹了口气。
“我懂了。”他说,他的名字叫鲁伯特。“我带你回家去。”他对她说。
“好的,谢谢!”米莉叫了起来。
“保证。”鲁伯特说。
“太好了!”米莉说,“得花多少钱?”
“除了一口袋鸟食外什么也不要。”他说。
“真棒!”米莉说。
“好的,”他说“那我们回去吧。”
“OK!”米莉说。
他们就这样走了,使米莉惊讶的是,他们如此之快就到了家,大约只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鲁伯特得到了一口袋鸟食。他走后,米莉自己喝了茶,还吃了烤饼。
看那些鹰
(美国,六年级)特纳·洼恩
在我们朗斯峰山深处的老家,鹰常被乡邻称为“鸟头领”、“大鸟”或“神鸟”。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朗斯峰山里的孩子从认识天空的那天起,也就同时认识了鹰。因为鹰常常出现在蓝天上。人们只要抬头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并不是白云和彩虹,而是轻盈灵动的一两个或三四个小黑点。这些小黑点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导引着,不断地擦亮了天空……
“大鹰飞,大鹰高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飞到南来飞到北。最后飞到太阳公公的好房间。”这是幼小时母亲教我儿歌中的句子,以至于后来每次看到飞鹰,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哼起《大鹰高飞》的儿歌。那情形,那景致,相信可以让每一个有心的目击者动容。然而即便看鹰看得再多,《大鹰高飞》唱得再好,我对大鹰的具体形象还是不甚了解。
因为在我的视野中,大鹰总是在高处以黑点的缓慢游移或是急速划过的方式呈现的。只有偶尔离你最近的时候,才可隐约看见那对随风轻盈舒展的翅膀。而更多的时候,大鹰则在我目光所及的最高处,守望着我所熟悉的那些山岗、溪流、牧场、田地和村庄。
那些或愤怒或兴奋的大鹰,常常会在高空尽情鸣啸。尤其是在天空乌云密布、山雨欲来之时,高飞的大鹰尽管被厚厚的乌云所牢牢遮盖,但却遮盖不了它的频频鸣啸。此时一个人若默然在大地之上,静静倾听着从天空坠落的大鹰鸣啸声,就不难感觉到大鹰在高处如何像闪电般穿云破雾,尽显生命的雄姿丰采。作为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自然会对大鹰产生敬畏之情,而对大鹰长得像什么也就无所谓了。事实上在我的老家,真正寻找机会仔细观察过大鹰的人并不多,毕竟大鹰都是翱翔在天上,从未看见过它在树木上栖息。即使大鹰到地上捕食蛇鼠或小鸟、家鸡,那速度也快得让你一时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以至于你分明感觉到的只是瞬间发生过的一个V形大字的黑色速写。
在我的印象中,大鹰从高空俯冲到地上捕捉好食物然后又冲向高空的过程,每次都做得完美无缺而无懈可击。要不,它也就不配叫大鹰,山地人也不会叫它“鸟头领”和“神鸟”了。正因为有了“鸟头领”和“神鸟”的令人敬畏的称呼,在我的山地老家,人们从来不打鹰,也从来不讨论鹰长得像什么之类的话题。在乡亲们的思想意识里,大鹰永远是家园的守护神。而我呢,似乎在母亲《大鹰高飞》儿歌的启示下,逐渐抱紧书本,最终如大鹰高飞一样,飞到遥远的大山外的一座城市里学习。
也就是在远离老家的城市,我才在动物园里隔着一道铁丝网,第一次真正看清了大鹰长得像什么样子。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在动物园里所看见的大鹰,全然没有我印象中大鹰所应有的丰采与气势,而是只在游人面前流露出无限的悲哀与屈辱。由此可知,大鹰一旦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作为一只大鹰原有的本来形象。
在野生动物频频遭猎杀的年代,大鹰也日渐从天空中消失。而在我的感觉中,无鹰的天空是一个残缺的天空,或者说是一个死寂的天空。虽然现代工业文明能给我们的天空带来众多的人造“神鹰”——飞机,但这种“神鹰”再多,也终究不能替代自然界中真正的生命之鹰。须知,真正的生命之鹰是天空的灵魂,而人造飞机永远都不是。天空灵魂的逐渐消失,是否在提示着人类文明中的阴影在渐渐增加?
我所担心的是,如果真有那一天,老家的天空也缺少了高飞的大鹰,我肯定会在朗斯峰沉默的天空下泪水涟涟……
综合讲评:
这一组的四篇文章,写的都是对动物的观察和思考,总的来讲各有特色,但最好的自然是《看那些鹰》,其作者竟然只是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委实令人惊叹。
《小蜗牛》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观察,小作者从急不可耐到气定神闲,小蜗牛从谨小慎微到沉着镇定,全文饶有兴致地描述了小蜗牛的动作神态,突出了一个“慢”字,结尾再引用夸张至极的歌词,更产生一种幽默的情趣。
《蚂蚁搬家》表现出更加复杂的观察和思考,而且包含了小作者的介入行为,就带有科学实验的性质了。但从文章中似乎很难确定:蚂蚁们究竟是不是在“搬家”。
《鼹鼠米莉的登月旅行》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构思完整,叙述清楚简洁,其情节的关键部分也写得符合情理。要知道作者还是一位二年级的娃娃,写成这样可真棒!小作者写到鼹鼠最终从月亮上归来,居然还没忘记让它吃掉出发前烤好的饼,令人忍俊不禁。
至于《看那些鹰》,那真是一篇情景交融、富含哲理的好文章。小作者不仅从高低缓疾等几个方面形象地描写了鹰的动作特点,更生动地突出了鹰的非凡风采;不仅抒发了对鹰的热爱赞美之情,更表达了对这种“神鸟”的敬畏之心;不但深有感触地把自然界中的鹰与动物园中的鹰进行对比,更深刻地指出,即使人造的“神鹰”也无法与它相比,因为“真正的生命之鹰是天空的灵魂”。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能写出如此敬畏自然、呼吁环保的佳作,其文思才情真是无可限量。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