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千字文”第四组
洪蒲生编著
第四组:了解科学
未知的天地
——读《万物简史》
扬中外国语中学九(9)班 陈昊民
任课老师 王 红
“这似乎是一部注定要成为新世纪最受欢迎的科学之书。”这是《纽约时报》对比尔·布莱森所撰《万物简史》的评价。的确,这就是一部不仅令我,更令千万读者所陶醉的作品,它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深刻的科学道理。
盒子里的盒子
长久以来,人们不断问着这样一个问题:“万物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后来,人们发现了原子,但新的问题立刻产生了,“没有比原子更小的东西了吗?”
科学家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有一部分a粒子被反弹回来,于是原子被证明是有原子核的,核外有电子在绕着原子核高速飞行。不约而同地,人们又提出了下一个问题:“原子核真的不能再分了吗?”
不久,人们就发现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一个正电荷的质子所组成。又不久,夸克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比尔形容道:“这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盒子里面永远仍套着一个盒子。”书中还介绍道,在寻找新物质的道路上,似乎物质的体积与人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成反比的。物质体积越小,代价就越大。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兴建大型的原子对撞机,尝试用巨大的能量使原子加速到非常快,然后使之相撞,来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比尔强调,人类的探索绝无止境。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盒子可能就是被你我所打开的。
天际外的天际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哺育着我们人类。到底地球外的星体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到底宇宙有多大?
曾几何时,人类曾自以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曾几何时,人类又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但后来,我们终于发现,连银河系也不过是整个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比尔在书中罗列了至今人类所知的一切外太空的情况,这令我深感好奇和惊讶。到底明天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自身知识的丰富,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追寻问题之解。
回到地球
我们曾自以为对地球有着较详细的了解,可当我们发现地球上的七分海洋几乎都是神秘世界时,我们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离海平面有一万米以上的距离。上世纪曾有人乘坐潜水艇——实际上就是一个用几十厘米厚的钢板制成的铁球,下沉到那个深度,结果意外地发现,那么深的海水中竟然还生存着一种小比目鱼。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公式推导出那里所需要承受的压强有多大,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些动物何以能够生存。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都在等待着我们今后去解决。
《万物简史》就是这样一部详细叙述科学发展史的书籍。任何一个人读后都会发现,我们的知识就像个气球。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使气球变大,这也就意味着气球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空间,而那空间里有些啥,又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原因和动力。
未知的天地无尽,但我们正在努力扩大着我们的已知天地。
战争武器的演变
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六(3)班 吕英杰
任课老师 夏永明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世界上各部落之间就经常发生一些战争。当时人类已初步掌握了石器、骨器、木器的制作方法,因此产生了石箭、骨弓、木棒等原始的武器。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演变,促进了冷兵器辉煌时代的到来。
在4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煅铸方法,并用于制造戈、刀、剑、戟等兵器,世界战争史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此后,随着铁、钢等金属的冶炼方法被发现,冷兵器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更多的知名冷兵器被制造出来。在中国的冷兵器迅速发展的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古欧洲各国也开始发展冷兵器,众所周知的古希腊各城邦在混战中也大量使用了冷兵器。
南北朝时期,一位道士的无心之举创造出了火药,但当时还无人想到将火药用于战争,而是仅仅作为制作烟花的一种材料。而中世纪的欧洲,经济、宗教和文化有了很大发展。15世纪,欧洲人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支使用火药击发的枪械,此后,作为新兴的武器,火枪、火炮迅速发展,并逐渐传遍世界,于是“热兵器时代”拉开了帷幕。
同时,人类的战争也开始从陆地向海上蔓延,人们在高大的舰船上装上大炮,用于海上作战。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略中国,他们使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向中国人民发射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使昔日辉煌的文明古国变得奄奄一息。都说“借来的拳头打不死人”,可洋鬼子就凭这个把古老的中国给打倒了。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随着飞机、坦克等新兴武器的广泛使用,战争开始现代化。先后爆发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了数不胜数的坦克、飞机、战舰、航母、潜艇乃至导弹,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1945年,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壮篇章,同时也向全世界投下了核武器的阴影。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虽然没有爆发世界大战,但大小规模的战争也从未间断,和平发展的主流之下依然暗潮汹涌,许多国家争相发展自己的高科技武器,随时防备着敌对国家,其中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长期“冷战”,就是典型的例子。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人类的战争开始向太空发展。越来越多的间谍卫星、军用飞船,正在见证这一过程。我常常幻想,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战争也许会完全在太空进行,激光、粒子武器将代替传统的枪炮,机器人士兵将代替有血有肉的人类战士。
但不管怎么说,战争终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甚至将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让世界人民能安居乐业,“共住地球村”。
机密报告
(新加坡,初中)南子
队长:
星历25472年,我奉命离开绿星,到地球完成一项特殊任务。我的飞船通过伽马射线区之后,突然进入X-76号黑洞。陷入黑洞是一种诡异的经历。重大的吸力,使原子核内的中子和质子靠得更紧。我们的身体和飞船的体积不断缩水,可是我们觉察不出,只觉得身体的重量在不断增加。幸亏我们的飞船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所以通过黑洞时安然无恙。
通过了黑洞的时空隧道以后,我们到达了银河系。我们以超光速七倍的速度航行。到达了太阳系,才放慢速度,以光速前进,最后降落在地球上。
队长,这次的任务极其艰巨。我们的国策是消灭一切敌人,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根据我国未来学家的研究,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有一个星球叫地球,那里进化着一种生物,具有高超的智慧。未来学家预测,这种叫做人类的生物,若让他们自由发展,过了许多世代以后,将是我们绿星人的大敌。所以,未来学家主张,在他们羽毛未丰的时候,一举将他们歼灭,永绝后患。
我在地球上观察了三年,得出结论:地球人不可能对我们绿星人造成太大的威胁。理由如下:地球的资源有限,而地球人却毫不珍惜,滥用资源已经到了可恶的地步;更可笑的是,人类对自己居住的环境,随意污染。人类还把原本完整美好的山河大地,割裂成许多壁垒森严的国土,然后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发动战争,消灭同类。
人类是贪婪、卑鄙和自私的。许多人一阔脸就变,一爬上高位,就以为自己是上帝,可以令人永生,也可以叫人死去。人类天天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可是团结就像沙漠里的蜃景,永远可望而不可及。
最高当局发出指示,要对地球进行无情的打击。其实,这样做是多余的。地球人所走的道路,是自我毁灭的道路。不过,为了服从上司的命令,我们最近对某国的一座核电厂的电脑发出一连串错误的指令,使得它的操作程序紊乱,结果泄露出大量辐射尘,使成千上万人死亡。
我们的下一次行动,是策划一项大阴谋。为了防止地球人截取我们的情报,在此不加详述。
绿星人14号报告
有思维能力的机器人
(韩国,初中)金少虔
英国的一名教授说,他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思维能力的机器,并说这台机器能帮助解开人类的大脑之谜。
伦敦皇家科技与医学学院的教授伊格尔·亚历山大通过计算机软件向人们演示了他所发明的机器——“马格纳斯”(“马格纳斯”是以19世纪一名德国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是如何采集信息并作出初步决策的。
亚历山大在伦敦科学博物馆的一次讲座上说,“马格纳斯”能帮助科研人员理解大脑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并弄清意识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人体的所有器官中,人们对大脑的了解最少,研究人员只是知道神经元能在人体全身交换信息并发出信号,但对这些机能的作用过程却知之甚少。
亚历山大说,“马格纳斯”能帮助揭开这一秘密。
这台机器由人造神经元构成,人们向它出示了一组照片(这组照片上有一只猫、一只老鼠和一只蝴蝶)以后,它就能再现并识别这些照片。
“马格纳斯”还能记住这组照片的前后顺序,而且后来的实验表明,它能够记忆屏幕上的一幅拼块地图的摆放位置,并能将打乱后的图片正确摆放。
这台机器人进入“睡眠”状态时,它还能回忆起它在以前的实验中所见过的画面。
亚历山大说:“在睡眠中唤起潜意识是人类熟知的现象,这些图象只有在这台机器处于‘睡眠’状态时才能出现,这是因为这些都是它在‘前世’中所经历的画面。”
亚历山大称,人类大脑能以同样的方式从周围世界接受信息作出反应,不过,“马格纳斯”只有人脑思维能力的百万分之一。婴儿生来就会活动四肢,然而,在他的大脑还没有辨别能力时,四肢的运动是杂乱和无意识的。记忆和经验对于婴儿的决策能力和有识别、有目的地运用四肢的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亚历山大说:“记忆是意识的一个主要特征,这其中包括对现实的认识和对未来的预见。”
有人担心这台具有思维能力的机器会像科幻小说中所描绘的那样最终统治世界,亚历山大打消了这种忧虑。他说:“没有必要惧怕那些具有意识的机器,这些机器将会是友善的、易于操纵的,和它们相识将会是一件快乐的事。”
有些科研人员怀疑他是否真正制造出了一台具有思维能力的机器。英国开放大学的斯蒂芬·罗斯说:“我认为不会有人相信亚历山大教授发明了一台具有意识的机器人,它的‘意识’是象征意义的,支配骨骼系统的主要因素是经验、经历和社会关系,撇开这些去给‘机器人的意识’下定义似乎是靠不住的。”但谁也不能否认,亚历山大发明的“马格纳斯”的确是出众的机器人。
(译者:左安)
综合讲评:
为了完善知识结构,夯实文化基础,发展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中小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参观、听讲座等方法,尽可能多掌握一点科普知识。但现在,我们的教育文化传媒系统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学校里有关的课程和讲座较少,电视上通俗有趣的科普节目更少,出版的书籍中又充斥了大量玄幻庸俗的内容,把孩子的想象力引向非理性的方面,不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这方面,有些国家比我们做得好,所以在他们的中小学生习作中,写到科普知识的比较多,有的文章也写得很不错。
比如本组文章中的《机密报告》和《有思维能力的机器人》,就都涉及到当今的前沿科学,表现出作者对有关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写作上也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记得在1999年“增华阁”的获奖作文中,有一篇大港中学高中生邹轶写的《写在21世纪的“留言本”上》,类似新加坡的这篇《机密报告》(见《和你一起学作文》第141页),写得也很好。
《读〈万物简史〉》是对一本科普读物的简单介绍,写得扼要清楚,可以引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战争武器的演变》是本组写得最好的一篇。小作者的有关知识全面而系统,他不仅具体介绍了几千年来战争武器的发展变化,而且正确划分了“冷兵器”、“热兵器”、“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几个阶段,以及陆地、海上、空中乃至太空等几大范围。有关武器的知识很多同学都知道一些,但往往比较凌乱,不全面,不系统,像吕英杰这样,就学得比较扎实了。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