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练千字文”第八组

洪蒲生编著


第八组:沟通心灵

     虹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八(8)班 段佳南

     任课老师 邹 旭

    雨过天晴,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里溢满了泥土的芬芳,这使我心情舒畅。

    我凝望远方,又有点忧伤。我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小鸟,不能飞向远方,妈妈又不在身旁。

    我抬起头,仰望天空。迷朦中,天空中好像架起了一座桥。我伸出手指着它说:“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彩虹!”既惊讶,又感到无比兴奋,因为我实在是太久太久没看到它了。

    那彩虹悬挂在半空中,随着雾气被微风吹散,显得更加清晰。我心中的忧愁也仿佛被风吹走了,我的心也放晴了。

    我开始奔跑,我要去寻觅,我想找到那彩虹桥头。我一心想登上这座桥,想去看看小时候在童话书里,在梦境中出现的那美好的一切。

    我一边跑一边向远处望去,我看到那边是扬州,那座有妈妈的城市!我加快了脚步,希望在彩虹消失之前登上它。

    三分钟,五分钟……我累得气喘吁吁,抬头看那彩虹,依然在远远的半空中……我只好放弃了。

    坐在树下,仰望那彩虹,心里依然满是幻想:如果我登上那彩虹,走到桥那边,就能和妈妈在一起了。如果见到妈妈,我就可以一直抱着她,再也不放手了。也许,她也在想着要从这彩虹桥上过来看我呢!

    想到这儿我开心地笑了,但热乎乎的泪水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妈妈,我真的很想你。

    抹去眼泪,站起来,再一次仰望那彩虹,它依旧那样美丽。但此时的虹,已承载了我满满的思念和祝福。我想,此时在桥那边的妈妈,也一定感受到了我的思念和祝福,因为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想到这里,我终于还是笑了。

     一封信的见闻

     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六(3)班 陈 瑶

     任课老师 杨 靓

    

    我是一封信,一封极为普通而又意义特殊的信,我来自一座小山村。

    我出自一个留守儿童之手,收信人是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好几年没回来了。父母走的时候,他才刚刚5岁,从此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过着穷苦的生活。

    如今,他已经10岁了,也会写信了。他终于下定决心,从爷爷那儿要来了父母的住址,要给父母写一封信。他想让我找到他多年未归的父母,叫他们回来。

    于是,我就在这老房子昏暗的烛光下诞生了,是男孩用一根短得不能再短的铅笔头完成的。第二天,他随去县城卖菜的爷爷找到一个邮局,要把我寄出去。

    邮局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孩子,便说:“这里是邮局,小孩子跑进来干嘛,快出去!”男孩慌乱地说:“阿姨,我想寄信。”说着,他还扬了扬手中的信。旁边有一位戴眼镜的叔叔奇怪地问:“你一个小孩子,寄什么信呀?”他接过男孩的信看了看说:“是寄给你爸爸的吗?”男孩说:“是的。我爸爸妈妈几年没回来了,我想他们。”

    好心的眼镜叔叔同情地看看他,就帮他买了一张“中秋团圆”的邮票,贴在我的右上角,然后就把我投进了邮箱。

    邮箱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我就这样躺在一堆信里。到了下午,有个邮递员把我们装进一个大大的的袋子里,送上一辆邮车,邮车又把我们送上火车,然后又是汽车,整整走了三天,我才算到达了目的地。邮递员把我交给了一位胡子拉渣的中年男人,我想他肯定就是男孩的父亲了。

    男孩的父亲用有点颤抖的手拆开了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竟然泪流满面,泪水落在我身上,凉凉的,但他又笑着对男孩的妈妈说:“你看,儿子已经会写信了。”男孩的妈妈接过信,也是又哭又笑的。

    夫妇俩小心翼翼地把我放进抽屉,就开始商量起来,最后都坚决地说:“不管怎么说,今年我们一定回去!”我听了真高兴,男孩的愿望实现了,我的使命也完成了。

    

               一封信的旅程

 (巴西,六年级)安德列娅·吉马兰斯·德奥利维拉

 

    嗳,孩子们,少年们,老人们,大人们,我是最古老的通信工具。

    我认识世界各地,白雪覆盖的高山、城市、河岸和平原。我走遍世界各地,送去我的消息,解除远方的思念……有人笑逐颜开,有人唉声叹气,有人甚至伤心落泪。

    我宣告诞生、节日、死亡、结婚和别的许多事情。我可走进宫殿,走进办公室,也出入于寻常百姓家——穷的和富的,我还去过监狱和农场。

    我现在告诉你,我有一次这样的旅行:

    我降生在贝鲁澳利松多,一个姑娘给了我生命,她要把一些消息告诉她的一个亲人。她在写我的时候,带着无限的柔情和爱,情意绵绵,还掉下了几滴眼泪。

    我被写上日期,封口,贴上一枚精美的邮票。我多么高兴!我是这样的美丽。

    随后,我被送到邮局,一次令人神往的旅行就要开始了。我离开了我的小主人温柔的小手,此后就被塞进邮局的一个大筒中,那里已经挤满了一堆与我一样的信件。成千个同伴向我招手,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朋友到来。终于大肚子邮筒被塞满了,人们把我和其它的信收集在一起,送到机场。

    我太高兴了!我第一次坐上了飞机,我在蓝天白云间穿行,星星就在我的身边。

    最后,我来到了另外一座城市。还来不及休息,就又接着上路了。

    我们到达圣保罗后,被装上汽车运往库里蒂巴。

    在那里稍微休息了一下,第二天清早因为要继续赶路,我便趁这个机会打了一个盹儿。

    天刚蒙蒙亮,我又被带到火车站,直接进了一节货车内,这是一趟翻越崇山峻岭开往巴拉那瓜的火车,舒服极了。从车厢里可以看到整个山脉和沿途景色:鲜花、小鸟、树林深处还隐约可见一座小教堂。我们经过了多少个瀑布和隧道,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要去的城市。一个年轻的邮递员把我放进帆布包里,驾起他的摩托就飞也似地走了,差一点没把我吓晕过去。

    啊,我的天!好大的风呀!我被紧紧地捆在他的帆布包内,但我真怕掉下去。终于,我被轻轻地放进一个小邮箱内。不一会儿,有一只温暖的手把我取出。她抚摸着我,眼里滚动着泪珠,差一点把我湿透。这是一个个子不高的太太,她捧着我闻了又闻,深情地把我贴紧她的胸脯,随后坐到她的安乐椅上。她微笑了,眼里却依然挂着泪花。她轻轻向上推了一下眼镜,柔声地,深情地念道:“亲爱的妈咪……”

    她念了一遍又一遍,随后把我和其它的信放在了一起。那些信是从别的地区和别的国家寄来的。

    有些信的年代已经久远,有的信皮已发皱甚至破损,纸张也已发黄。她们很疼我。有一封信还是很多年以前的,那时有人向小主人的妈咪求婚。还有另外一封信是1973年的,它告知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正是这个孩子,后来给了我生命。这封信带着激动和微笑欢迎我,因为她也急于知道我那小主人的近况。我已开始熟悉我的新家庭,尽管我还怀念着我的旅行生活。我靠在一个角落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也许我不会被叫醒——谁能知道呢?除非有一天,我们心里又勾起了思念之情。

    (本文获1988年“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第一名金质奖章)

    

                笔 友

                  (法)巴尔扎克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会演变成人生的重大经历!我从历时20年方告结束的一段生活经验中认识了这点真理。

    这经验是从我在21岁读大学时开始的。有一天上午,我在一本营销很广的孟买杂志某页上看到世界各地征求印度笔友的年轻人的姓名和通信地址。我见过我班上男女同学收到未曾晤面的人寄来厚厚的航空信。当时很流行与笔友通信,我想,何不也试一试?

    我挑出一位住在洛杉矶的叫艾丽斯的作为我写信的对象,还买了一本很贵的信纸簿。我班上一个女同学曾告诉我打动女人芳心的秘诀。她说她喜欢看写在粉红色信纸上的信。所以我想我应该用粉红色信纸写信给艾丽斯。“亲爱的笔友……”我写道,心情紧张得像第一次考试的小学生。我没有什么话可说,下笔非常缓慢,把信写完投入信箱时,觉得像是面对敌人射来的子弹。不料回信很快就从遥远的加利福尼亚州寄来了。爱丽斯的信上说:“我不知道我的通信地址会列入贵国杂志的笔友栏,何况我并没有征求笔友。不过收到从未见过和听过的人的信实属幸事。反正你要以我为笔友,好,我就是了。”

    我不知道我把那封短信看了多少次。它充满了生命的美妙音乐,我觉得飘飘欲仙!

    我写给她的信极为谨慎,决不写唐突那位不相识的美国少女的话。英文是爱丽斯的母语,写来非常自然,对我却是外文,写来颇为费力。我在遣词用字方面颇具感情,并带羞怯。但在我心深处藏有我不敢流露的情意。爱丽斯用端正的笔法写长长的信给我,却很少显露她自己。

    从万余公里外寄来的大信封装着书籍和杂志,也有一些小礼物。我相信爱丽斯是个富裕的美国人,也和她寄来的礼品同样美丽。我们的文字友谊颇为成功。

    不过我脑中总有个疑团。问少女的年龄是不礼貌的。但如果我问她要张照片,该不会碰钉子吧。所以我提出了这个要求,也终于得到她的答复。爱丽斯只是说她当时没有相片,将来可能寄一张给我。她又说,普通的美国女人都比她漂亮得多。

    这是玩躲避的把戏吗?唉,这些女人的花样!

    岁月消逝。我和爱丽斯的通信不像当初那样令人兴奋。时断时续,却并未停止。我仍在她生病时寄信去祝她康复,寄圣诞卡片,也偶尔寄一点小礼物给她。同时我也渐渐老成,年岁渐长,有了职业,结了婚,有了子女。我把爱丽斯的信给我妻子看。我和家人都一直希望能够见到她。

    然而有一天,我收到一个包裹,上面的字是陌生的女人的笔迹。它是从美国爱丽斯的家乡用航空邮寄来的。我打开包裹时心中在想,这个新笔友是谁?

    包裹中有几本杂志,还有一封短信。“我是你所熟知的爱丽斯的好友。我很难过地告诉你,她在上星期日从教堂出来,买了一些东西后回家时因车祸而身亡。她的年纪大了——四月中旬已是七十八岁——没有看见疾驶而来的汽车。爱丽斯时常告诉我她很高兴收到你的信。她是个孤独的人,对人极热心,见过面和没见过面的,在远处和近处的人,她都乐于相助。”

    写信的人最后请我接受包裹中所附的爱丽斯的相片。爱丽斯说过要在她死后才能寄给我。

    相片中是一张美丽而慈祥的脸,是一张纵使我是一个羞怯的大学生,而她已入老境时我也会珍爱的脸。

    

    综合讲评: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以上四篇所写,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对沟通心灵的渴望和诉求。

    《虹》的作者把虹与桥的意象融合起来,形成了文章的立意,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她不仅期望着拉近她与妈妈的距离,更憧憬着母女间心灵上的亲近和抚慰。

    《一封信的见闻》真切地表达了留守孩子对身为农民工父母的思念,写得深情而富有特色。而《一封信的旅程》不仅生动地传达了一对母女间的深情,而且点面结合,综合地描写了书信在克服空间障碍、交流人间真情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写得生动活泼且充满美感,所以能获得“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的第一名。在我看来,陈瑶的文章动人心弦地表达了农村留守孩子对亲情的渴望,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去参赛,我认为也应该得奖的。但我们有不少同学,在写“一封信的见闻”这个题目时,却忽略了人间真情的表达,一味去编造玄幻离奇的故事,那又是一种“孩子气”的表现了。

    最后一篇《笔友》,是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作品,歌颂了人间真诚而优美的情怀,与他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恰成对照。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That insight solves the promleb. Thanks!

            ------- guest ( 临时用户 )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