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学作文》之三十
洪蒲生(编著)
展望卷:面向世界
(2) 旅游篇
例文75:
景洪情结
丹阳师范二(1)班 王丽萍
(1998年“增华阁”获奖作品)
厌倦了现代都市欣欣向荣中的喧闹嘈杂,厌倦了现代都市物质文明中的勾心斗角,厌倦了现代都市游刃有余中的精疲力竭……你,愿意随我去寻找那种返朴归真的境界吗?有那样一座城市,她一定在你心底埋藏过。
我们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当然包括祖国的西南边陲,那里有一个耀眼闪亮的紫水晶般的地方,有一个令人向往的神秘的名字,那就是西双版纳的景洪。当飞机越过一座座山峰,你会发现这里没有笔直的公路,没有高耸的楼房。有的只是那一座座的山和时而几座,时而孤零零一座,像草帽一样的傣家竹楼。你会误以为它是氏族社会的住房吗?你会误以为它是诸葛亮的隆中草屋吗?你再看那一棵棵椰子树拔地而起,那么高,那么密。正是椰子成熟的季节,看到那一颗颗硕大的椰子一簇簇地结在树叶底下,你也许会垂涎三尺吧?哦,你再看,那是导弹棕,听说只有景洪才有啊!那你就多瞧瞧吧,白白的秆子,上面有一圈一圈的罗纹,到顶头时呈一个弧度,然后逐渐变细变细,最后,顶上长出几片手掌似的叶子,真像导弹啊!你会禁不住想,难道这一棵棵树也喜爱看在西昌发射的导弹,甚至把自己也长成导弹的样子吗?多可爱的树呀!那边还有什么“见血封喉树”、“害羞树”、“痒痒树”。那“唱歌树”的嘤嘤嗡嗡不仅引得人们跟着一起唱,使“歌声振林樾”,而且引得“跳舞树”也抖动着叶片,以自己妙不可言的舞蹈来欢迎远方的客人。
你,一定是艺术的知音,当然也包括舞蹈,从杨丽萍那令人心醉神痴的舞姿中,你一定能悟出这养育过这位傣族舞蹈家的地方是多么富有灵气。走进民俗村,走进傣家竹楼,在浓郁的芳香中,你仿佛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哦,脱下你的鞋,低下你的头,女主人热情地把你迎进去,而男主人却抱起孩子灰溜溜地到楼下去了。人们说,这是个乾坤颠倒的地方。傣族人以女孩为荣,女孩是一家的顶梁柱,就像汉族的男孩一样。在这里主要是女孩接受教育,然后出外挣钱,为自己“娶媳妇”作准备;而男孩则从小进寺院,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然后到十几岁才上小学,到年龄就被女孩“娶”回去。生儿育女关系重大,第一胎如果生了儿子,做丈夫的地位更低。第二胎如果再生个儿子,那丈夫就有被“休”掉的危险!当然妻子的责任也大,要到外面去挣钱养活自己的丈夫。谁家妻子把丈夫养得白白胖胖的,那她就是全寨最有能耐的人;谁要是把丈夫养瘦了,当心全村人的指责呀!因此,在景洪,“老奶奶爬树比猴快”就不足为奇了。说到此,傣家竹楼中笑声朗朗,汉族的女士们不约而同地昂起了头,瞧着身边的丈夫得意地笑;而汉族的男士们则摇着头苦笑。笑声朗朗,其乐融融,傣汉一家,情深意长。
你,一定也是文学的爱好者,当然读过傣汉情深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你一定读到过那些上山下乡年代的故事。走进热带雨林边上的橡胶林,每一个傣族人都会感慨地说:“当年上海知青在时,种下的橡胶树才是小苗,如今已长成大树了。然而,树是他们种的,人已经远走高飞了……”是的,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劳作过的上海知青大多已经走了。然而,思念绵绵无绝期,景洪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西双版纳的景洪就是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它集秀丽的风光、奇特的民俗、傣汉的深情于一地,怎能不令人无限向往,怎能不令人回味无穷呢?
例文76:
在芬兰度暑假
江南学校七(1)班 钱涵仪
2012年“增华阁”获奖作品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因为姨父和他父母的邀请,我和妈妈一起去了芬兰。
刚下飞机,就有一股特殊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四处观望,多么宽敞的大厅呵!过了安检,我才感到真正进入芬兰了。
到姨父的家还有段路,我建议坐公交,小姨笑了笑说:“这里没有公交车这种交通工具,我们要去坐快车,因为这里的森林太多了,公交车无法通行,只有快车的轨道才能穿过森林!”话音刚落,姨父就拿着四张车票走来,大家一起上了车。
经过几小时的折腾,终于到了姨父家,一个长方形的房子,全是木头做的,窗边还放着几盆红得像火一样的花。门前有樱桃树和苹果树,还有两盆紫红色的绣球花。整个房子看起来,就像童话中的一样。
一进屋,我就接受了一个大拥抱,姨父的父母十分热情,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口中的呢喃,但心里却感到暖暖的。
晚上,小姨带我们去桑拿。桑拿,就是往烧得滚烫的石头上浇冷水,让它把冷水蒸发成水蒸气,这样桑拿房里的温度就会很高,但这不是夏天的“干热”,而是“湿热”。我穿着泳衣,躺在大木椅上,到蒸得我汗流浃背时,小姨又拉我去游泳。我的脚一接触到水,就感到冷。妈妈见我不肯下水,就拖着我下去,还向我泼水。我大呼小叫地在水中狂扑,踩得河床里稀泥直飞,小姨开玩笑说我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终于,我适应了水温,直到桑拿给予我的暖气从身上消失,水越发刺骨,我才不情愿地上了岸。
第二天,我和小姨一起去割草。她还带我去看后院的桨果和蘑菇,我想这些东西一定很好吃。午饭后,我们还在园子里发现了一只胖胖的小刺猬。
大概过了一周,小姨带我去他们的度假屋玩。度假屋位于森林中,是双层房。我和妈妈就睡在房车里。我们的房车足有7米长,很漂亮。度假屋前后长满了野生蓝梅,很干净,可以直接食用,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蘑菇,许多叫不上名儿的野花。屋子前面还有一个湖,湖里有许多小岛,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湖边有一座木浮桥,伸向湖中10米。湖水很干净,每天我都到那儿去洗漱,有时还在那儿钓鱼,有一次钓到二十几条呢!如果碰上雨过天晴,湖上甚至会出现一座彩虹桥,简直是美不胜收。
由于接近北极圈,半夜天也不黑。有时候我玩电脑玩得昏天黑地,睡觉后也分不清昼夜,外面明明很亮,看看钟却是半夜,十分有趣。
度假屋方圆100米内的土地,都被小姨夫妇俩买下了。离度假屋不远处,还有一个桑拿房,它们之间的道路,还是我的婆婆和公公在2008年铺的呢!屋顶上有芬兰国旗和中国国旗,这是两国友好的象征。
幸福的日子过得很快,不久,我就依依不舍地和芬兰告别了。
例文77:
美丽的月亮
(缅甸,高中)貌莱温
我提着行李登上火车,两个哥哥已经找好了座位,我们放好东西后就打开了车窗,乳黄色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在我与送行的伙伴们沐浴月色挥手告别的当儿,火车鸣着长笛缓缓离开了车站。摇曳在旗杆旁的绿色信号灯与沙耶瓦底市留在一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这次是赶往仰光参加解夏节的。
在我的位置上看不清月亮,我便和大哥调换了座位,这时就可以尽情地赏月了。凉爽的月夜将出发前的疲劳一扫而光。这次我们改变了白天乘车的习惯,马上尝到了夜晚旅行的甜头,我边想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盘银月。
现在正是缅历七月十五前夕,月亮格外明亮美丽。那些常来破坏月亮尊容的乌云都不见了,只有淡淡的云丝从月前拂面而过。我寻找着月亮中间的玉兔和舂米的老翁,哦,在那儿!和平时一样依稀可辨。
闪烁在月亮西边天空中的群星也渐渐清晰了,犹如蓝色的石壁上撒满了宝石花。我打开随身带的《天空的星星》一书,对照分辨着天上的星星。这边的一组是北斗七星,那边最亮的一颗是北极星,还有很多书上找不到的星星。这真是一个群星聚会的夜晚!若是在这样月明星辉的夜晚佛陀下凡来到人间,那景色该有多么美妙啊!
火车的速度逐渐快起来了,月光下显得格外醒目的白色里程碑,一个个迎上来又迅速地被甩到了后面,绿色的稻田也在旋转着后退。当火车缓缓进入蒲基这边的树林时,惊飞了一只小鸱(读“痴”,鹞鹰)。行驶好一会儿,火车才驶出树林,这时我突然看见路边有一只大肚白鸽,就像一条正在伸懒腰的滑鼠蛇,它和火车并行一会儿,在一个地方拐进橡胶林,一会儿又钻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又拐进去了。火车也像那只大肚白鸽一样,在树林丛中出而又进,进而又出,一会儿在黑暗中行驶,一会儿又让月光倾洒在车身上,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在毛蓖车站,火车要停一段时间,我们下车散步,一阵诵经的声音传来,顺声望去,只见不远的一座佛塔前聚集着的人们正在那里朗诵经文,有的盘膝而坐数念珠,有的在静观默想。他们的表情是那样宁静,流泻在他们身上的月光也是那样柔和,笼罩在灯月交辉之中的佛塔肃穆美丽。我不禁想起诗人纳梭的诗句:
皎洁如银的月光,
这凉爽静谧的夜晚,
肃穆美丽的佛塔,
这和平安宁的夜晚……
汽笛声把我飞向佛塔的思绪打断了,我们又回到火车上。火车开动了,并逐渐加快了速度。月亮也以同样的速度追逐着我们,时而还把自己的光束抛向路边的溪流和池塘,在前面迎接我们。在与月亮的赛跑中,火车永远不会得胜的。
我们的火车时而在村庄中间穿行,时而从村边驶过,每当火车通过,那些在村庄里玩耍的孩子都停下来向火车挥手欢呼,连依偎在妈妈怀里托着盘子向月亮讨吃油米饭的娃娃也似懂非懂地晃动着小手。而火车路过大城市时,就连聚会在一起弹吉他消遣的人都对火车不屑一顾。不管怎样,火车照样向前行驶,把一座座城市、村庄抛在后面。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月亮也越升越高,渐渐地,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已经看不到月亮了,只有把头伸出窗外才能看到,月亮周围是一圈金黄的亮环,亮环外围是深蓝色的天空,最外一圈鱼鳞状的浮云一直撒向天边。北斗七星的尾巴翘起来了。望着这美丽静谧的夜空,小时候母亲教过的一首儿歌,似乎又断断续续地萦绕在耳畔:
天地间,云儿飘,
随你一瞧就知道,
大夜空,是黑板,
让你画上星满天……
这首催眠曲伴着有节奏的火车声使疲劳了一天的我不知不觉地感到眼睛有些朦胧了,恍惚中,我看到月亮在微笑,星星在奔跑。啊,我真想飞到它们身边去看个明白,无奈我的视线越来越模糊了……
睡梦中,我跟随前来迎接我的星星飞到了月亮身边,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遨游……
综合讲评:
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我们在写作中首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般说来,题材自然以新鲜为好。新鲜大概有这样一些含义:新近发生的,鲜活生动的,新颖少见的,奇异巧合的,甚至是一般人闻所未闻的。我国古代的小说,就是从搜奇志怪开始的,即使像《世说新语》中那些描写日常生活中人物言行的作品,也还是要在“新鲜”二字上着眼。当然,这种选材的趋势也很容易使人过分地追求故事情节,甚至走向怪诞、荒谬、迷信,所以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告诫。但话又要说回来,孔子是决不会反对新鲜的,《论语》中那些精彩的片言只语,如果不是因为其内容深刻而有新意,其表达又简洁而新颖,人们又怎么会从古到今始终津津乐道呢?
王丽萍写西双版纳的景洪,其题材的新鲜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形形色色的奇异树种,对一般读者而言,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当地重女轻男的奇特风俗,更令人兴趣盎然;至于“上山下乡”时期傣汉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大多数当代读者也是不了解的。所以,如果我们觉得这篇文章颇具可读性,那首先是因为题材的新鲜性。
同样的道理,《在芬兰度暑假》也没有忘记写这个高纬度国家的新鲜事,那就是穿过森林的轨道快车,童话中一般的家居,和小姨一起去桑拿,到森林中的度假屋去采蘑菇、钓鱼,还有对中国人来说更加神奇的白夜。不足的是,作者写得过于简约了,如果能写得更加具体细致些就好了。
与上两篇文章不同的是,《美丽的月亮》虽然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题材,却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写出了新鲜感。许多写景文章都是定点的、短时间的观察,而《美丽的月亮》则是长时间的、长途的动态观察,作者坐在夜晚的火车上,沿途对月亮、月光、月色以及月色中的相关景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流动而变幻的缅甸月夜的迷人景观。这样的文章,自然需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和感悟,在结构上也需要更加精心的安排。作者连续多次,且不断有所变化地描写月亮,同时又收放自如地写一些相关事物,使文章通篇氤氲着一种诗意的氛围,由此可以体现出写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道理。
下面请大家阅读的是茨威格的《世上最美的坟墓》,文中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你怎样理解这个“纪念碑式的朴素”?为什么茨威格说:“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延伸阅读(2)
世上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他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受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