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和你一起学作文》之三十一

洪蒲生(编著)


(三)景观篇

例文78:

南怡雪景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九(6)班 钱津辰

2012年“增华阁”获奖作品

曾经看过许多地方的雪景:八达岭呼啸狂舞的大雪,笼罩着起伏的长城,“惟余莽莽”;姑苏城静静飘落的小雪,细细薄薄,我见犹怜。可我还从未见过哪一处的雪,像南怡那样温柔婉约而又落落大方。

旅游车在机场接到我们,便驶向南怡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昏昏欲睡的我猛然听见了一阵欢呼:“南怡岛!”我赶忙拉开窗帘,便看见在冬日的阳光淡淡柔柔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圣洁的雪景。前方不远处,是波平浪静的海面,美丽的南怡岛就像一块玉璧,倒映在水中。真的到了,我不禁也雀跃起来,对那片净土生出了无尽的猜想。

当我们乘坐游轮踏上那片土地时,都忍不住发出阵阵的惊叹。满眼的雪白,地上,树上,屋顶上,轻软的雪像是有灵性一般,覆盖得恰到好处,纯洁的南怡似一位浅笑盈盈的少女,让人忍不住想一亲芳泽。

屏住呼吸,我轻轻地迈开步子,在雪地上留下一个个浅浅的脚印。那纯净得不含任何杂质的雪白,把我的心也荡涤得一片空灵,只觉得心中要是有了半点杂念,便是对这份纯净的亵渎。

走进南怡,才发现这岛上其实是别有洞天。中间一条主干道,两旁都是林荫树,淡淡的薄雪遮盖了部分树叶,就像含羞露怯的孩子,天真无瑕地显现出心底的美好。

太阳明明还挂在天上,空中却又飘起了小雪。片片朵朵蝴蝶般的雪白,从迷茫中飘飘而下,仿佛无数调皮的小精灵,亲昵地投入这南怡岛的怀抱;而南怡岛在这细雪纷纷的映衬下,也愈显得妩媚娇艳。一群群孩子从雪地上掠过,在身后撒下一串银铃般的欢笑。而他们的父母,大多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低着头轻言笑语,时不时抬起头看看不远处快乐的孩子,脸上流露出幸福的表情,那般温馨,那般和谐,一下子暖了人心。偶尔,还能见到一对满头银发的老人,手挽手相互依偎着,步履蹒跚地在雪地上慢行,继续着他们深情的爱恋。不远处,又走来一对年轻的夫妻,一个小男孩拿着刚买的水果烙饼,吹了吹,放在一个小女孩冻得红红的小手上。我不禁吸了吸鼻子,甜蜜的果香似乎可以闻见,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底。

走过大道,左方是一片略微宽阔的雪地。我走过去,把一层薄薄的雪儿划开,就有一个小巧精致的许愿瓶露了出来。这些许愿瓶大小款式不同,里面的具体内容也不同,相同的是那真诚企盼的心意。洁白的雪,掩着红,盖着蓝,缀着绿,织出了一片如梦的绮丽。

据说,南怡岛是以一位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命名的。这里也是那位将军安息的地方。我不由得有些羡慕那位南怡将军:生前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死后能在这样美丽如画的小岛长眠,能有如此温柔纯净的白雪陪伴。

尽管在南怡只呆了一个下午,但它那绝代芳华已被我深深铭记,午夜梦回,常闪现那圣洁的回忆。

例文79:

最动听的声音

镇江市二中高二(8)班 吴 星

2004年“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没有任何犹豫,我耳旁响起江风吹袭芦苇的声音,如此动听。

一荡一荡的芦苇,如精妙的乐器,寂寞地等待有着惊世技艺的乐手,临江而立,心如止水。她总是桀骜地昂起头,看着一切从眼前滑过。江舟渐行渐远,天边的落日仓皇西顾,仿佛不愿再升起。哦,她究竟在等待着什么?没有人能够说出答案,也许,连她自己也说不出。

天黑,夜凉,月华如银,江水淙淙哗哗地东流。万籁俱寂的时刻,乐手终于姗姗而至,你却不要以为乐手必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他是雷厉风行的伟丈夫!可是,再无畏的刚强也会被柔韧化解。他放慢了脚步,好奇地打量这奇异的乐器。他是如此入迷,以致开始如痴如醉地弹奏。那乐音哟,由近及远地荡漾开去,仿佛小溪从山涧流出,流出,越来越豪迈,越来越粗犷。小溪流出高山,乐音骤然降调,沉稳庄重起来,间或有几个跳跃的音节,像空谷中的鸟鸣,把山坳静谧的一面呈现出来。忽然,乐手的指尖又飞快地拨弄,乐声转急,并且越来越急。那一荡一荡的芦苇的乐器,怎耐得住这样的激情!她弯了腰,却始终没有低下高贵的头。她的身躯是柔韧,她的意志是坚韧。乐声急到不能自制,又突然静了下来。乐手站起来,揩去汗水,拍拍灰尘。他是风,江上的风,他是不能停下的;尽管他如此眷恋,他能做的,也只能是眷恋地离开。

乐手离开了,我却仍然沉浸在那动听的音乐里,我知道小溪已经奔流到海,那最后的静音是一种境界。无的境界。无而无绊,无而无垠,无而无畏。听到芦苇荡慢慢地静下来,我就在那最最安静的时候,听到了这精彩的演奏中最动听的声音。

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但独有激烈过后的无声才是最动听的。芦苇停动时那种伴着凛冽江风的无声,让我联想起戏剧谢幕后的时刻,观众和演员都已离去。偌大的剧场里,惟有那些始终属于幕后的人,此时已经站到了台前,开始无声地忙碌。

他们像芦苇一样有着高贵的灵魂,弯着腰,却从不会低着头。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沉默,他们所弹奏出的乐音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他们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乐手,他们总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奉献,然而,他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剧终人便散,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享受安宁、赞美安宁,所以他们始终默默无闻。

我们可否掀开人世的喧嚣,去看看下面究竟掩藏着多少宝藏?我不确定你会看到怎样的珍宝,是温润圆滑的珍珠,是光芒四射的宝石,还是足赤足质的金银。也可能一无所有。你也许听不到任何声音,但在那时,如果你心如止水,那么,你也可能听到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例文80:

唤醒星辰

(澳大利亚,初中)艾格纳丝

我整个早上都在费力地打扫教室。我们扫呀,洗呀,拖地板,掸墙壁。正是春天到来之时,到处都是春的气息。

我们来到一条河边,这是条明澈耀眼的奇妙的小河,它不停歇地匆匆奔流,一路欢歌。

我们即刻就喜欢上这条河了。沿着河岸,我们一边走一边倾听、张望。干脆,我们坐下来,在草地上欣赏河岸那边的风景。

回家是惬意的事情,我们走出草地就看见了穿过田野的小路,很快便又到了前面的小河。我们对家的期待如火。

在夏季里,当我读书或是写作时,我并不感到孤独,尽管我真的是孤身一人。但若一个人真想要品味孤独的话,就让他看看群星吧。来自那天堂般的世界的光芒,会将他与他所触及的一切分离。

人们不禁会认为,那空气是故意被设计得如此透明的,好让尘世间的人们能够感知那天体中永恒的崇高与壮美啊!

从尘世的街道望去,它们是何等的美妙!假如星辰在一千年中只出现在一个夜晚,人们将会怎样地顶礼膜拜,并世代相传那城市的神奇!可是,这些美的使节们却出现在每个夜晚,以它们痴迷的笑容,点亮整个宇宙。

群星唤起人们心中的崇敬:尽管它们永远存在,却永远无法企及。其实所有的自然之物都能留下类似的印象,只要你的精神向它们开放,便感知到它们的影响。

自然永远不会显得低俗平庸。即使最有智慧的人也无法洞察它所有的秘密,从而因发现它所有的完美而失去好奇心。

自然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聪明的灵魂的玩偶。鲜花、动物和群山,反映出他黄金年华的智慧,就像它们曾带给他的童年那样淳朴的欢乐一样。

当我们在这个意义上谈起自然时,我们头脑中有种明确的但依然是极其诗化的东西。我们所指的是多种自然景物所组成的整体印象。正是这一点,把伐木机中的木材与诗意的树木区分开来。

在早晨我看见的迷人的风景,无疑是由二三十个农场组成的。这一块是米勒的,那一块是曼兵的,但他们谁也不拥有这一片风景。

大地之上有一种财产,只属于能用眼睛组合起这一切而看见整体的人,那就是诗人。这是这些农场中最美好的部分,他们手中的地契合约对此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看见自然。大部分人看不见太阳,或者说,他们只是在表面上看见了。太阳只照亮了成年人的眼睛,却照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自然的爱好者是这样的人:他的内在和外在的感觉仍然和谐一致,他仍然保持着孩子一样的心灵和活力,即使他已步入成年;他与天空和土地的交流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食粮。

在自然中,一种野性的喜悦贯穿他的全身,不管他正承受着多么真实的悲痛。自然说,他是我的创造,不去管那些不相关的不幸和忧伤吧,和我在一起,他应该感到快乐。

既不仅仅是太阳,也不仅仅是夏天,而是每一个时辰,每一个季节都带来喜悦。因为从酷热得令人窒息的正午到严寒难当的午夜,每一个时辰,每一次季节的轮换,都对应着并且影响着人的不同的精神状态。

无论是悲哀或是喜悦,自然都能同样地与之呼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空气是有着难以置信功效的兴奋剂。在森林中,我们是永远年轻的。在这个神奇的森林中,高雅和圣洁统治着一切,庆典四季不断,而客人们即使度过成千上万年也不会厌倦。

站在苍茫的地表上,我沐浴在喜悦的空气中,上升到无穷的空间里,所有低俗的自尊自大都突然消失了。

我是那无法包容的、永远不朽的美的崇拜者。

在荒野中,我找到了比在街上或村庄里更亲切、更贴近生命的东西。

在宁静的风景中,尤其是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人看见了与它的天性一样美的东西。

(译者:温华)

综合讲评:

上一组三篇文章的重点都在记游,这一组三篇的重点却在面对自然景观的人文思考,最终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冬日阳光淡淡柔柔的映照下”,在“波平浪静的海面”上红装素裹的南怡岛,正与钱津辰期盼平和宁静的心境相契合,而上岛以后,她感触更多的是人们的亲情爱情,许愿瓶的真诚企盼和对昔日英雄的追思,如此稳馨的氛围和圣洁的心地,更使她感动,而这才是她深深铭记南怡岛之“绝代芳华”的原因。

《最动听的声音》是一篇将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炉的散文。在作者笔下,江风弹奏芦苇的声音是动听的声音,这是写景;然而他认为最动听的声音却是那无声胜有声的静音,这就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思考了。随着作者思路的延伸,作者把最高的赞美献给了那些在幕后默默无声作奉献的人们,这也就是老子所谓“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哲理。

而《唤醒星辰》,则更以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思维统率全文,指出只有超脱世俗,始终保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童心,才能欣赏到永恒、完整、神圣的自然美。作者不过是一位初中生,却有如此深沉的思想和如此老到的文字,令人惊叹。

下面请大家阅读的是深田久弥的《富士山》。可以说,这篇文章集中了整个日本民族对富士山的观感,而作者的深刻之处在于,他能从中概括出富士山最大的特点,即“伟大的通俗”,你怎样理解这个“伟大的通俗”呢?

延伸阅读(3)

富士山

(日本)深田久弥

关于这座日本的第一名山,如今还需要说什么吗?为了编《富士山》这本书,我曾查阅过文献资料,对这种文献资料将来还要出多少也无法估计。恐怕全世界也没有哪座山如此之多地被人提及、歌咏和描绘过了。

它还拥有世界第一的其它资格。翻开山岳史家马塞·克尔兹写的《世界登山年代记》,可知633年役小角就登上了富士山,而且,这也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登上如此高的山。小角登山虽是传说,但在平安朝成书的都良香的《富士山记》里,却写着山顶火山口的形状,所以,那时一定有谁已经上过山了。是富士山首开人类所到达的最高峰的记录。而且,这个记录后来保持了很久。直到1523年人们登上波波卡特佩特尔山(5452米),这个最高记录保持了八九百年。一个夏季有数万登山者,这大概也是世界之最。日本的男女老少,所有阶层、所有职业的人,都立志“有朝一日登上富士山”。这样具有民族性的山也很罕见。

与其这样说,莫如说它是国民的山。日本人从儿童时代起就是唱着富士的歌、绘着富士的画成长的。人们也常将当地形态最美的山取名为某某富士。它是独一无二的高峰,总是被人作为最美、最著名、最神圣的东西的普通典型来例举。

世界各国有各自的名山,却没有像富士山这样代表一个国家、成为国民精神财富的山。从昔日吟唱富士山“无法形容”的万叶(日本古典诗歌总集《万叶集》)起,我们日本人由富士培养出了多么丰富的情操。如果没有这座山,也许日本的历史都会走上另一条道路。

在这个小小的岛国,最可怕的就是火山爆发了。在小岛鸟水氏津津乐道的关于富士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从山顶神社到海拔一万尺的等高线,形成了陡峭的角度,而从这里到正门、大宫町之间,一条线又斜垂在一望无际的天空。这条长长的线,悠扬飘逸,规模宏大,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除了海洋的水平线以外,大概是我国肉眼可见的最长的一条线了。”

其实,不仅在我国,即便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恐怕也难以发现这样的线条。顶峰海拔3776米,大宫口海拔125米,一条线一泻千里似的画出等高差,这样的例子在地球上也绝无仅有。

从富士山产生了“八面玲珑”这个词。无论从东西南北哪个方位看,其优美匀称的形状都没有变化。所有的山都各有千秋,并形成独特的魅力,而富士山则单单占了一个“大”字。我将它称为“伟大的通俗”。虽然小天才们会感到委屈:这样说殊无情趣,俗不可耐,但是,结果却不能不对伟大的通俗性缴械投降。

这是一种不玩弄小聪明的巨大的单纯。它面对所有人,任何人也不拒绝,但是任何人也能掌握它的真谛。即使儿童也能描绘富士山,但要表现它的真实面貌,画坛巨匠也感到棘手。有的摄影家感叹道,一辈子只拍富士,却无满意之作;有的哲学家则凝视富士山而思绪万千。

这座不过是从地面冒起来的巨大土块、大个儿的圆锥体山,却在什么地方显得那样神秘、那样复杂吧。富士山给所有的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山部赤人(日本奈良时期的歌人)唱道:“不尽高山入眼来,精神百倍无倦容。”芭蕉(松尾芭蕉)吟诵道:“云雾瞬息散,峰峦百景生。”大雅(池大雅,日本文人画的鼻祖)曾数次登上富士,每次都变换道路,从各个角度观察,创作了《芙蓉峰百图》。北斋(葛饰北斋,画家)也是富士的赞美者,有富岳三十六景中的杰作《凯风快晴》和《山下白雨》传世。梦窗国师(日本高僧)则采用富士为园林的背景,北川透谷(日本诗人)则在富岳发现了诗神。

富士山是大众的山。它为民谣小曲所歌唱,为狂歌(日本流行的滑稽歌)、狂句(日本一度流行的诙谐俳句)所调侃,并始终为谚语和比喻所引用。报纸创刊号的头版一般都是富士的景色,冠有富士名字的商社、商品也不胜枚举。

富士山任人摄取,而又具有不容任何人侵犯的气势,永远耸立着巨大的身姿。

(未完,因本书还在修改,待定稿后再重发。)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