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作文纵横谈(4)

洪蒲生编著


第二章:重点分说:

一、审题:应试作文第一关

(1)审题例说之一:“网”

所谓审题,就是严格地审思题意,研究它的语法结构,它的内涵外延,发现其中明示和暗示的信息和含义。在应试作文的写作中,这自然是首先要过的第一关。

像“网”这种没有任何限制词语,外延非常宽广的题目,我们首先要深入地挖掘一下它的内涵,再根据它的含义开拓思路,进行多向思维,最后选择某一种思路来立意。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网,有形的可以想到蜘蛛网、鱼网之类,无形的可以想到法网、因特网之类;从含义上来想,网可以理解为一种阻碍、一种约束,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联系、一种沟通和交流;联系到具体的写作,我们可以写“网”的本义,也可以写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比如,有同学写了一篇以“网”为题的小小说,通过有关“蜘蛛网”、“鱼网”等细节的象征性描写,来引发一个在逃犯罪分子胆战心惊、风声鹤唳的恐惧心理,同时暗示出一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社会环境。小说结尾,主人公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决定去自首。像这样的写法,作者显然是在放开思路以后,选定了立意的重点,把“网”写成捉拿犯罪分子的天罗地网。有些同学之所以没写好,就是因为只把浅层次想到的内容东拉西扯地说说,没有在立意上进行聚焦。

(2)审题例说之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审题还有一个“视角”和“视野”的问题。写“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道题,许多同学都在还原杨万里《小池》(全诗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即便有所演绎和发挥,其视野也局限在描绘自然风光的范围。实际上,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句诗在现代语言中的踪迹,就可以发现它已经近乎一个成语,被广泛运用于推介初露头角的新秀,鼓励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赞颂新生事物的生命力等场合,甚至经常成为人物通讯的标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已经发展了这句诗的本义,使用了它的比喻义。审题的视角这样一改变,选材的视野马上扩大,令人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果按这样的理解来选材立意,就可以在学校里和社会上发现更多可写的内容。

(3)审题例说之三:“红绿灯”

“红绿灯”这个题目,包含一组意思相对的内涵,即“红灯停,绿灯行”,实际上是在传达两种相反的信息。那么,参赛者应该怎样来解读这个赛题的含义呢?

有的作者把红绿灯写成“看客”。他们写了一些发生在红绿灯下的故事,诸如爷爷在风雨中送孙女上学,交警为过马路的人修自行车之类。这样写,本应是文章立意来源的红绿灯,就成了故事背景中无足轻重的“旁观者”,实际上与故事本身并无关系了。这,也是一种“偏题”的表现。

有的作者采用了歌颂红绿灯的立意,说它们不论严寒酷暑,都能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为人民指挥着交通,正如许多平凡的无名英雄一样。这个解读虽然不错,但是并不好,因为作者完全忽视了红绿灯独特而生动的个性。你想,如果我们仅从这个角度来写,那么换成“路灯”、“霓虹灯”或者“航标灯”,不也都大体上差不多吗?这实际上就是把“红绿灯”的具体特点置之度外了。

有些写得好的同学,则从“红绿灯”的个性特点延伸出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并由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于是,他们想到“规则”和“安全”关系,想到“纪律”和“自由”的关系,想到“令行禁止”的重要性。总之,从交通规则联想到社会人生的一些重要问题,大大拓宽了立意的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确定一个中心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事例,在具体阐述时注意扣题,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习作例文11:

做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大港中学高中 王 燕

1990年“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秋韵:

惊悉你父亲去世,我很难过。你6岁丧母,现在才17岁,又丧父,命运对你真是太残酷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你,我怎么变得如此笨拙?实在说不出话能减少你的伤痛。你那天痴痴呆呆,任泪水洗面,被人扶走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挥不去,抹不掉。

秋韵,我说什么呢?贝多芬,你最崇敬的人,你没有忘记他吧?“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他对你的忠告啊!你常向我谈起这位伟大的人物,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你常常忘情地哼着《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你曾经激动地谈到他爱情失意、双耳失去听力仍不向命运屈服,反而创作出了更加伟大的作品。记得吗?秋韵,你愿意贝多芬在天之灵看到你这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吗?抬起头来,把眼泪擦干,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呀!

鲁迅先生在给一个丧妻朋友的信中写道:“……人有恒言:‘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仆为一转曰:‘孺子弱也,而失母则强’。此意久不语人,知君能解此意,故敢言之矣!”而我则想再转为:秋韵一弱女子也,而失父则强!

秋韵,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那则故事吗?小林强自小父母离异,母亲生活艰辛,心情压抑,得了精神病,终日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那年他才7岁。他小小年纪,从此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月72元的生活费交了房租之后,所剩无几,还得安排好母亲和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费用。他照料着患病的母亲,坚持上学,而且成绩优秀。那天,你泪如泉涌,哭得好伤心呀!

秋韵,我的朋友,小林强就是你的榜样。振作起来吧!化悲痛为力量,完成你的学业,不要辜负你爸爸对你的期望。

人生漫漫征途,坎坷、挫折总少不了。我们要牢记:“只有百折不挠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变不利为有利,化挫折为动力。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分明是他苦难历程的写照。爱迪生也是自幼历尽辛酸,凭着对科学的无比热爱和百折不挠的追求,终于成为名扬世界的“发明大王”。诸如此类的事例,真是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秋韵,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一向不轻易落泪的我禁不住泪流不止。这又是一位“保尔”,已被中央军委授予“钢铁战士”的光荣称号。他因为救人,被火烧坏了双手、双脚和五官,但他把笔绑在手臂上,写出了十几万字的《去意徊徨》,他的名字叫刘琦。是的,他的形体似乎已经不再像一个人;是的,他曾经想到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他向自己发起了挑战。他说:“我的思维是健全的,我的特殊经历给了我特殊的感受,值得我写下来,奉献给人们,同时也能证明:我还有用!”“只有自己,才是我们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刘琦的这句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相信对你我都会有所启发。

“人生本来苦恼就多,再多一次又如何!”秋韵,我的好朋友,希望不久我就能看到一个全新的、顽强的、坚韧的你!

保重!

你的朋友:夏 雨

1990年11月30日

读懂材料再拟题

本文所依据的材料如下:“鲁迅在给一个丧妻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夫人逝去,孺子良为可念……人有恒言: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仆为一转曰:孺子弱也,而失母则强。此语久不语人,知君能解此意,故敢言之矣。’请根据鲁迅话中的主要论点,自己命题,写一篇议论文。”审读这个材料,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这段话中的古文词语,比如“孺子良为可念”意为“孩子实在令人挂念”;“恒言”即“常言”;“为母则强”意为“做了母亲就能坚强起来”;“语人”就是“对人说”等。看懂了这段文字,就知道鲁迅所说的“孺子弱也,而失母则强”,其意思就是“孩子本来软弱,失去母亲后,会在艰难困苦的磨练中坚强起来。”据此,王燕就明确了文章应有的立意。于是她通过安慰、鼓励一位丧父的朋友秋韵,阐述了这个观点,写成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文章的题目“做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习作例文12:

“非典”惊铃

镇江市十一中初一(2)班 袁 泉

2003年“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非典”时期,人人提心吊胆,个个紧张兮兮。出门时,各人归各人,连见了熟人都畏畏缩缩。家家都在悄悄叮嘱,感冒发烧千万不能对外人说。为什么?说你是“疑似非典”,马上就要隔离,那岂不太可怕了!

我家还特别有个烦心事,因为我姐姐就在北京这最严重的“非典疫区”上学,把全家人都担心死了……

“妈妈,看!北京又增添了几十名疑似患者。”我叫道。妈妈一声不响地走过来,脸色凝重地盯着电视看。

“叮铃铃……”忽然响起了电话铃声,我赶忙拿起电话问道:“姐姐吗?你好吗?”可是,从电话里却传来令我丧魂落魄的话:“我不是,我是你姐姐的朋友。你姐姐感冒发烧了,已被送进医院,被怀疑是非典。她要我转告你们,我就打电话来了!”下面她还说了些什么,我都不知道了。这时,妈妈走过来问:“谁打来的电话?什么事?”我说:“姐姐得非典了,哦不!她是感冒发烧,被怀疑得非典了,进医院了!”“什么!孔薇得非典了?我得赶紧告诉她父母。”说着,妈妈就急匆匆下楼去了。

过了一会,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就说:“孔薇真不小心,发烧怎么能对别人说?”我说:“不让别人知道也不行啊!如果真是非典,不说不是害人吗!”妈妈听了,也不说话了。

夜晚,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老是在想:也不知道姐到底怎样了,她爸爸妈妈该多么着急啊!

第二天一起来,就见大姨娘,也就是姐姐的母亲,无精打采地坐在我家沙发上,等着姐姐的电话。终于,电话响了,姨娘抓起电话就大声喊:“孔薇吗?孔薇吗?”结果并不是姐姐,是朋友找我的,我说了两句就挂了。姨娘仍然坐在那儿,一脸的焦虑。

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又不是姐姐,是我爸同事。姨娘更显得焦躁不安了。

当电话再一次响起的时候,姨娘对我说:“你接吧!”我拿起电话问:“谁呀?”“是我,你姐姐,我妈在吗?”我激动地喊:“在,在!大姨娘,是姐姐打来的电话!”大姨娘一把抢过话筒就问:“孔薇,你怎么样了?在医院好不好?医生怎么说?护士对你怎样?”大姨娘一连串问了这么多问题,不知姐姐在电话中是怎么说的,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只见大姨娘听着听着,表情终于放松下来,又不停地关照说:“是感冒就好!那就不要害怕了。以后每天都来个电话,好让我放心。”

此后几天,姐姐每天都有电话来,但我们还是在为她担惊受怕,直到有一天……

我打开电脑,准备删除一些文件,随后打开了我的邮箱,里面有一封新来的邮件,我一看是姐姐发来的,赶紧打开了它,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一排排的文字:“袁泉,我的感冒完全好了,我已出院。请告诉我妈妈,都不要为我担心了……”

我一路欢呼,跑下楼去,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大家听了都非常高兴,妈妈一面说着“好了好了”,一面赶紧去告诉大姨。

命题聚焦造悬念

这是一篇反映“非典”期间亲情关怀的文章,对于经历过“非典”时期的读者来说,其真实的细节描写足以引起大家的回忆和共鸣,堪称那个特殊时期社会心理普遍恐慌的生动记录。作者以“‘非典’惊铃”命题,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准确聚焦,“非典”是文章的特殊背景,“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惊”是人物心理的特征,这几个词合在一起造成的“悬念”,有效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习作例文13:

与师有约

扬中市外国语学校初三(6)班 刘 琦

2007年“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生活处处皆学问,或者换句话说,生活处处有老师。不断地“与师有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眼界,陶冶我们的情操,又何乐而不为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与书本常有约。

深夜,独坐台灯下,我捧着一本《鲁滨孙漂流记》久久不愿放下。虽然已经读过好几遍,但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受,都会对鲁滨孙肃然起敬。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超凡的勇气和面对困境的从容不迫,他就是我的老师。当然,使我受益的不仅是《鲁滨孙漂流记》,我还会和格兰特船长一起畅游海底,和海蒂一起面对苛刻的女管家,和骆驼祥子一起经受烈日暴雨,和毛毛一起追捕灰先生……

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觉得,读一本好书也等于和许多老师面对面地交谈。常与书本有约,增长了我的知识。

电视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与电视常有约。

到了我们这个年级,很多同学在看电视时都会伴随着家长的责备和唠叨,他们往往认为看电视只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好的电视也是我们的老师。我喜欢看《新闻联播》,从中我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从而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我喜欢看《高端访问》,从中我可以学习中外伟人的成长历程,从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我喜欢看《人与自然》,从中我可以领悟到和谐之美,从而将保护环境视为己任……

当然,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电视节目“照单全收”,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常与电视有约,开拓了我的视野。

自然是人类成长的摇篮,我与自然常有约。

谁都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我们还必须认识自然这位老师。

放下书本,关上电视,让我们走出去,感受一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杨万里的“映日荷花别样红”;体验一下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还可以想象一下卢纶的“月黑雁飞高”,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大自然的千般变化,万般美景,都是书本上描绘不完,电视上播放不尽的。常与自然有约,陶冶了我的情操。

总之,“与师有约”也可以是与书本有约,与电视有约,与自然有约。或许,我们从它们那儿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学校老师那儿学到的更多。

别样解题出新篇

一般同学写“与师有约”这道题,都是写自己与老师之间的事,所以他们多半写记叙文。但陈琦却对“老师”这个概念作了广义的引申,把“书籍、电视和自然”都定义为“老师”。这样一来,她所说的“有约”也就并非指一件事了。她的写作重点不在叙事,而在说理:即“书籍、电视、自然”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我经常“与之有约”,从它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对题目做了别样的解读,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也就随之不一样了,写得好,就能出新。

(待续)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