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作文纵横谈(22)

洪蒲生编著


五、科学篇

习作例文65:

小星星

镇江市实验小学六(1)班 姜一纯

2007年“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首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曾伴随着多少孩子成长,给予他们多少瑰丽的想象啊!每天晚上,星星们总是在空中眨着它们那调皮的眼,欢乐地俯瞰着人间。

我对星星充满了喜爱之情。它们的光没有阳光那么强烈,也没有月光那么柔美,所以它们并不太引人注意。但它们却从不自暴自弃,总是非常尽职地发出那并不耀眼的光,不停地闪闪烁烁,以群体之力装点着深沉的夜空。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星星们给我的感觉,不像“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那样悲壮,也非“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那样闲适,而是显示着一种平凡而匆忙的节律。它们每天东升西落,不同季节又有不同的变幻,正如我们人类生活中,无数平凡而又辛苦劳累的人们。这些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星,寄托着多少普通人的情感啊!

当牛郎织女被浩瀚的天河隔开,只能遥相面对时;当诸葛孔明星落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时;当嫦娥飘飘奔月,从此远离了人间时;当人们注视着在天空一划而过的流星许愿时……星星们总是照样眨着眼,目睹这一切,包容这一切,感化这一切。这一切永远是如此真实而动人,难道不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吗?

夜空中,小星星们排成一个个点,一条条线,一个个面,组成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星座,它们为人们美化着天空,指引着方向,甚至能预报天气……这当中又蕴含了多少生动的传说啊!有人把它们与命运联系起来;有人把它们当作神灵充满了敬畏;有人为它们编织有趣的故事;还有一些人,则用望远镜瞄准、探索着这些星星——他们是天文学家。

自古以来,与星星会面就是人类美丽的梦想。从远古时期的肉眼观测,到万户那一次悲壮的实验;从伽里略用普通望远镜观察到木星,到现在那几十层楼高的射电望远镜;从明代的“火龙出水”到现在的“长征火箭”,无不体现着人类对探索星空的不懈追求。当美国的飞船成功登月时,当阿姆斯特朗说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时,整个世界都为之欢腾,因为人类与星星会面的梦想已经开始实现了!当杨利伟于2003年搭乘“神州”飞船成功上天的那一瞬间,中国再次沸腾了。杨利伟从万户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我们与小星星的距离更近了,它们已不再显得那么神秘。

现在,当我仰望星空,怀想永恒时,我是多么希望,宇宙中将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小星星呀!

习作例文66:

人类永远渴望到太空去

(俄罗斯,高中)叶琳娜·格罗莫瓦娅

浩瀚的天空一直在召唤着我们。我眺望着繁星,似乎觉得它们近在咫尺。繁星啊……埃—佩特里高原将宇宙分成了两部分:底下是汪洋大海,左右两边是一望无垠的崇山峻岭。人间的灯火与夜空的星光连成了一片,甚至分辨不清,是星星贸然下凡寻找自己水中的倩影,还是人们逾越了可能的界限,登上了太空,点燃起无数盏明灯。

多少年来,太空一直是令人向往又让人却步的地方。早在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初期,就有神秘的道利国的居民和罗马的军团兵士,继而是拜占廷的建筑师,相继识破了夜间星空图。我面对着无垠的宇宙,站在那里,内心感受着一股魔力,仿佛千年之前第一批登上高山之巅时的人们的心情。

人们在登山。然而山,这不仅是人类向往去征服那尚未被征服的一切,而且是人类要向上飞腾的渴望,是对万象更新的春天的感受。山是精神的象征。无怪乎古代人们认为上帝住在天上,而且住得加倍高,在高不可攀的天上的高山上。善良的上帝啊……齐阿普斯金字塔、斯通赫吉石头、印加人的建筑,还有亚洲古代天文台——这都是人们飞腾的尝试,是他们为了探宝而稍稍撩起的帷幕。人为了离天空更近,他们建造了宝塔,登上了高山,并且看到了广袤的永远吸引着人们的天空。

人们在登山,只有强者才能不畏山高,步步高升。我们正走向天空……

岁月流逝,万物变迁。如果天文史的第一纪元始于万年之前的话,那么第二纪元就应从1590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时算起,而第三纪元就要从我们时代开始了(确实很难说出具体日期,也可能是第一颗卫星上天的那一年,或是第一次借助电子望远镜进行观测的那一年,或是第一次登月的那一年)。前两个纪元天文研究基本上是通过光学途径进行的,而今天却可以利用大量的最新发明创造,如:电子、红外线天文望远镜,射电检波器,中微子回收器,装有各种灵敏仪器的航天站等等。

利用人造卫星预报天气,播放电视,进行大地测量,对于这些已经没有人再感到惊奇了。今天任何一个中学生谈论起宇宙来都会比几十年前的一名学者讲得还要多。不久前人们对许许多多东西还是陌生的、不理解的,如今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人人能接受的了。我们所处的世纪是原子、超速、等离子区、遗传工程、宇宙旅行蓬勃兴起的世纪,停下来观望一眼星星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这并不是伤感,只不过是我们很少考虑,如此飞速的进步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当科学家推导出一个新公式,或是发现一条新定律的时候,实际上他从来没有料想到,人类在认识的阶梯上每登高一级,就会有可能被利用来反对人类自身:我们的祖先所以教会我们击石取火,并不是为了中世纪宗教裁判所点燃起熊熊烈火,也不是为了以后德国法西斯点燃焚书的火炬;把气球放到了天空,却没有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爱因斯坦从来不会想到原子核的研究会引来广岛人的眼泪,我们征服宇宙不是为了把科学成果运用到带有激光武器的卫星上去。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的利用都有两重性。毫无疑问,科学要有利于和平事业,国际合作要有利于友谊和相互了解,这是当代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宇宙应当成为人类的实验室。许多事情就是按照这一方针办的。我认为必须更多地进行医学、生物学实验,它可以直接丰富我们对人类的了解。这不仅为了地球上的人,也为了宇宙中的人、明天的人。由俄罗斯宇航员扎尼别科夫和蒙古宇航员古尔拉格奇共同进行的就是这样的一项实验——继续研究人对失重现象的适应问题。

工艺学和技术物理学方面的实验、观察和测量,天气预报,行星的研究实际已被采用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于宇宙研究的丰硕成果我不准备一一赘述,即使卷帙浩繁也述说不尽,因为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沿着轨道不停地运转着,不断传递着宇宙的新消息。

人类渴望超越时间,看到未来,想知道为自己准备好的将是什么。如果卢契亚奴斯、保杜恩、龙利、魏恩幻想克服地心吸引力,直接飞行,那么今天的幻想家们思索的却是银河系、黑洞、射电脉冲星、类星体。当然,他们同时也考虑着人类的命运。他们在谈到未来时很是不安,并且警告人们要认真地想一想。列姆、叶弗列莫夫、阿齐莫夫、卡赞采夫的呼声仍萦绕在我们耳际。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斯特鲁国茨基兄弟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感慨道:“人们啊,请停下来,请想一想,你们在做什么?我们都是地球的子孙,爱护地球吧,它是我们的家园,唯一的家园!”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唯一的家园!但是地球上却蓄积了如此之多的武器,足可以把像地球大小的两个星球化为灰烬。我们要制止世界性灾难,否则我们将成为观赏繁星的最后一代!莫扎特、格里哥的音乐,佛来米的绘画和鲁勃辽夫的壁画,莎士比亚、普希金、齐奥尔科夫斯基、库尔恰托夫的作品将与我们一起毁灭,人类的文明也会与我们同归于尽。

我们现在都是不到20岁的人,没有见过战争。我们知道1945年8月的胜利是以何种代价换来的。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保存着奖章、勋章、揉皱了的照片和发黄了的前方来信,家家都把它们视若珍宝。我们不要流血牺牲,我们要争取和平!如果什么时候有天外来客到地球上,或是地球上的人去有智能的兄弟那里,就让一切冲突和争议都通过谈判的途径解决吧!而今天必须使这可爱的大家园成为我们统一的大家庭,决不让悲观主义者的预言实现……

……我了解了高山,同时也了解了群星。那硕大灿烂的星星,还有格鲁舍弗林中草原上那明亮的月光,使我心醉神迷。我相信建筑师们一定会在邻近的银河系建造起一座座城市,银河不再是神秘的了。当夜幕降临时,你看一看星空。我的那颗星星非常小,我无法指给你看,这样更好,它对于你永远就是一颗普通的小星星。你一定会喜欢眺望星空的……星星也一定会成为你的朋友……

难道人类再不会看到星星了吗?

人类正走向宇宙……

(本文获联合国研究和平利用宇宙空间中学生作文国际大赛一等奖)

综合讲评:

为了完善知识结构,夯实文化基础,发展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中小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参观、听讲座等方法,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科普知识。

姜一纯面对灿烂的星空,展示了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文章涉及许多文史知识和天文知识,还比较准确地讲到了航天事业中的一些大事件。更重要的是,作者从星星发挥着“群体之力”和显示出“平凡而匆忙的节律”中产生的感悟,深刻而有新意。在文章结尾时,作者还表达了自己崇高的愿望。如果没有平时对天文知识的热爱和学习,是不可能产生如此雄心壮志的。

而俄罗斯中学生叶琳娜·格罗莫瓦娅的《人类永远渴望到太空去》,则显示出作者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本文不仅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严密的思维,而且有一种崇高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令人钦敬。我认为,这与俄罗斯文学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六、情感篇

习作例文67:

我对幸福的体验

扬中一中民办初三(3)班 郭 夏

2003年"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着幸福,爱与被爱的幸福,因为幸福是父亲每一个关注的眼神,是母亲每一句温柔的叮咛,那都是一种爱的牵挂。当我每天背着书包走进家门时,父母的守候就是我一天的安慰。那种被爱的感觉很甜,比蜜还甜。

那天,我像平常一样背着书包回到家,但是门却锁着。打开门,屋里一片漆黑。一股莫名的落寞涌上心头,因为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于是我打开灯,径直走进自己的小屋,想到平日里爸爸的关怀备至,妈妈的温柔体贴,心里就想,你们怎么还不回来呢?

突然,一个可怕的“可能”从我脑中蹦了出来:他们会不会出了意外?爸爸每天和妈妈都要骑着摩托车从城上赶到乡下,再从乡下赶回城里。他们会不会在途中被车……不!不可能!我不能这么瞎想,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老天爷不可能不长眼睛,一定不会这样对待我们。爸妈这样爱我,他们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和妈妈,难道老天不知道吗?“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呀,女儿挂念你们!”我不禁在心底呼唤。此时,我的耳朵像雷达一样,搜索着楼下的动静。我的心在期待、在盼望、在祈求着楼下会传来摩托车的声音。想着想着,我的眼前慢慢地一片模糊,滚烫的泪珠砸在手背上……

如果他们有什么意外,我会自责一辈子。如果不是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也不用费这么大劲把我送到重点中学去读书,更不用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于乡下的工厂和城里的家,也就不可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我开始抽泣。不,不会是这样,不该是这样,也千万不能是这样!这时,我才突然发现,我是多么爱我的父母,他们就是我的一切。我爱着他们,牵挂着他们,惦记着他们。

求菩萨!对,我跪在地板上,祈求菩萨的保佑。“老天爷,可怜可怜我,保佑他们永远平安无事吧!”我一边哭一边哀求。此刻,我的心好痛,被牵挂绞得疼痛不已。我知道,他们一刻不出现,我就一刻也不得安宁。

“嘀!嘀!”是摩托车的声音,我忽然振奋起来!对,一定是爸妈,一定是!

我笑了,疯了似地笑了。这是心情突然放松下来的笑,是牵挂后知道亲人平安无事时欣慰的笑,是沉浸在幸福之中无比喜悦的笑。

“对不起,对不起,你爸车坏了,来晚了!”妈妈刚进门,就一个劲儿地道歉,同时拉亮了灯。“怎么!你哭了?”她看着我花猫似的脸,很愕然。“没有啊!”我赶紧隐藏起自己的爱。我不好意思说什么,但我这时的心里,已经被幸福感涨得满满的了。

唉!如果说爱的负担是沉重的,那么爱的负担也是甜蜜的。爱和被爱,同样都是一种幸福。

习作例文68:

葬礼

(加拿大,高中)卢安妮·马蒂诺

我坐在外公外婆的卧室里,手里摆弄着一些不值钱的“艾吻”牌香水瓶,心里没有丝毫感觉。而起居室里,我的家人和亲戚正在沉痛悼念着死去的人,看上去俨然是一幅带有古典色彩的悼念画面。

外公刚刚去世,我并没有感到伤心。我真希望自己心里能难过点,我试过;听到外公故去的消息,我坐在自己的床上,强逼着自己哭,可就是哭不出来,最后倒是急出了眼泪。

我对外公,根本就谈不上了解。每次到外公家,我都感到害怕。我讨厌去那儿。他们总爱坐在电视机前,不停地抱怨着。每到这时,我就想大喊大叫。我想,我之所以要到老远的怀特菲去看他们,完全是为了让妈妈有心理上的满足:她要做一个别人所期望的孝顺女儿。而我们对他们没有感情。

这太糟糕了,违反常情,我该有点感觉才是,可我就是感觉不到什么。

姐姐招呼我上了汽车。大约十分钟,就到了殡仪馆。我刚穿过那些丑陋无比的木制门框,立即站到靠墙的那边。我们的外衣都脱下挂在那里。我发现,没有一个人是真心哭的。表姐南希的哭声很大,刚才在汽车上她就开始抽泣,现在已经达到了高峰,声泪俱下,因为这时人都到了,谁都可以看到她。如果我是她的话,我才没脸干这种出风头、丢人现眼的事。如果换了别人这样痛哭流涕,我决不会这样想。可南希不一样,她太矫揉造作了。不管到哪里,她总爱争当众人注目的中心。另外,她与外公根本谈不上亲近。她向外公问候时,总是在离老人面颊很远的地方亲吻一下,随随便便闲扯几句。凡是碰到能映照她形象的东西,她都忘不了打扮一下。总之,她跟外公谈不上有什么亲密关系。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可谁也不愿说出来,南希常去看外公,因为她希望从外公那里捞到一笔钱财。目前,南希正遇到点经济危机。当她读到外公的遗嘱时,自己无疑要获得的那份钱财,会使她有一种如愿以偿的感觉。

我们被领进一间冷森森的屋子里,巨大的彩色塑料窗户把射进来的光线变得五彩斑斓。表姐表妹抢先坐在最前面——舞台中央,她们并排坐着不停地抽泣着。

牧师站起来,开始大谈外公是个怎样的大好人(姑且不谈他压根儿就不认识我外公),不多会儿,我就听腻了,顺着眼角偷看周围的人。突然,我的注意力被什么给深深吸引住了。我竖起耳朵,又开始听牧师讲话:“那些热爱着他的外孙女们称他外公。他确实是一个好人,虽然他从没来做过礼拜。如果他来做礼拜,他可以在教堂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在我看来,要真正认识上帝,做礼拜是必须的。”天哪!我才不信这套!这是在举行葬礼,每个人都该说好听的,即使几天前他们还骂你是疯子或傻瓜。

葬礼结束了。我希望我的葬礼绝不是这样的。假惺惺的泪,死一般的沉寂,傲慢的牧师,我想我会请人把我火葬掉,骨灰就撒在萨斯卡通市的铁路桥上。

回到家,我实在饿极了。我走到外婆跟前,她那只瘦干干的手狂乱地抖弄着脖子上一长串青紫色的塑料珠子。她的下巴颤抖着,蓝色的眼睛,泪珠盈眶,一行老泪顺着脸颊缓缓流下,在她擦着白粉的脸上留下一道痕迹。我抓住她颤抖的手,没说一句话。说话太麻烦了,词不达意,只能使老人更伤心。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外婆脸上的痛苦表情使我心里难过。为了外公的死去,我没有流泪,但为了外婆我却哭起来了,因为她孤单单地一人留在这世界上。

(本文获萨斯喀彻温省《风笔》文艺丛刊优秀奖)

综合讲评:

亲情是中小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而写得好不好,一般取决于下列因素: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是简单雷同的还是内涵丰富的,是就事论事的还是有所升华的。

《我对幸福的体验》所反映的,仅仅是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一朵浪花。一件令人恐惧然而并未真正发生的事情,却在作者的心海里掀起了一场情感的风暴。从父母每日守候迎门的甜蜜到门锁灯黑的落寞,从突然蹦出的“可能”到全身心强烈的抗拒,从真诚的自责到失态的哭喊,从无休无止的烦躁到突然降临的惊喜,作者完全通过具体生动的心理描写,把这一段情感经历挥洒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而加拿大卢安妮·马蒂诺的这篇《葬礼》,则将亲情描写从家庭上升到了社会的层面,对世俗的虚伪和势利表现出反感和厌恶,显示出作者的心智更加成熟,其文笔也更加老到。文章结尾处描写外婆那发自内心深处的悲伤,以及自己那由衷的心灵感应,也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七、爱心篇

习作例文69:

一封信的见闻

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六(3)班 陈 瑶

2012年“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我是一封信,一封极为普通而又意义特殊的信,我来自一座小山村。

我出自一个留守儿童之手,收信人是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好几年没回来了。父母走的时候,他才刚刚5岁,从此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过着穷苦的生活。

如今,他已经10岁了,也会写信了。他终于下定决心,从爷爷那儿要来了父母的住址,要给父母写一封信。他想让我找到他多年未归的父母,叫他们回来。

于是,我就在这老房子昏暗的烛光下诞生了,是男孩用一根短得不能再短的铅笔头完成的。第二天,他随去县城卖菜的爷爷找到一个邮局,要把我寄出去。

邮局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孩子,便说:“这里是邮局,小孩子跑进来干嘛,快出去!”男孩慌乱地说:“阿姨,我想寄信。”说着,他还扬了扬手中的信。旁边有一位戴眼镜的叔叔奇怪地问:“你一个小孩子,寄什么信呀?”他接过男孩的信看了看说:“是寄给你爸爸的吗?”男孩说:“是的。我爸爸妈妈几年没回来了,我想他们。”

好心的眼镜叔叔同情地看看他,就帮他买了一张“中秋团圆”的邮票,贴在我的右上角,然后就把我投进了邮箱。

邮箱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我就这样躺在一堆信里。到了下午,有个邮递员把我们装进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送上一辆邮车,邮车又把我们送上火车,然后又是汽车,整整走了三天,我才算到达了目的地。邮递员把我交给了一位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我想他肯定就是男孩的父亲了。

男孩的父亲用有点颤抖的手拆开了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竟然泪流满面,泪水落在我身上,凉凉的,但他又笑着对男孩的妈妈说:“你看,儿子已经会写信了。”男孩的妈妈接过信,也是又哭又笑的。

夫妇俩小心翼翼地把我放进抽屉,就开始商量起来,最后都坚决地说:“不管怎么说,今年我们一定回去!”我听了真高兴,男孩的愿望实现了,我的使命也完成了。

习作例文70:

一封信的旅程

(巴西,六年级)安德列娅·吉马兰斯·德奥利维拉

嗳,孩子们,少年们,老人们,大人们,我是最古老的通信工具。

我认识世界各地,白雪覆盖的高山、城市、河岸和平原。我走遍世界各地,送去我的消息,解除远方的思念……有人笑逐颜开,有人唉声叹气,有人甚至伤心落泪。

我宣告诞生、节日、死亡、结婚和别的许多事情。我走进宫殿,走进办公室,也出入于寻常百姓家——穷的和富的,我还去过监狱和农场。

我现在告诉你,我有一次这样的旅行:

我降生在贝鲁澳利松多,一个姑娘给了我生命,她要把一些消息告诉她的一个亲人。她在写我的时候,带着无限的柔情和爱,情意绵绵,还掉下了几滴眼泪。

我被写上日期,封口,贴上一枚精美的邮票。我多么高兴!我是这样的美丽。

随后,我被送到邮局,一次令人神往的旅行就要开始了。我离开了我的小主人温柔的小手,此后就被塞进邮局的一个大筒中,那里已经挤满了一堆与我一样的信件。成千个同伴向我招手,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朋友到来。终于大肚子邮筒被塞满了,人们把我和其它的信收集在一起,送到机场。

我太高兴了!我第一次坐上了飞机,我在蓝天白云间穿行,星星就在我的身边。

最后,我来到了另外一座城市。还来不及休息,就又接着上路了。

我们到达圣保罗后,被装上汽车运往库里蒂巴。

在那里稍微休息了一下,第二天清早因为要继续赶路,我便趁这个机会打了一个盹儿。

天刚蒙蒙亮,我又被带到火车站,直接进了一节货车内,这是一趟翻越崇山峻岭开往巴拉那瓜的火车,舒服极了。从车厢里可以看到整个山脉和沿途景色:鲜花、小鸟、树林深处还隐约可见一座小教堂。我们经过了多少个瀑布和隧道,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要去的城市。一个年轻的邮递员把我放进帆布包里,驾起他的摩托就飞也似地走了,差一点没把我吓晕过去。

啊,我的天!好大的风呀!我被紧紧地捆在他的帆布包内,但我真怕掉下去。终于,我被轻轻地放进一个小邮箱内。不一会儿,有一只温暖的手把我取出。她抚摸着我,眼里滚动着泪珠,差一点把我湿透。这是一个个子不高的太太,她捧着我闻了又闻,深情地把我贴紧她的胸脯,随后坐到她的安乐椅上。她微笑了,眼里却依然挂着泪花。她轻轻向上推了一下眼镜,柔声地,深情地念道:“亲爱的妈咪……”

她念了一遍又一遍,随后把我和其它的信放在了一起。那些信是从别的地区和别的国家寄来的。

有些信的年代已经久远,有的信皮已发皱甚至破损,纸张也已发黄。她们很疼我。有一封信还是很多年以前的,那时有人向小主人的妈咪求婚。还有另外一封信是1973年的,它告知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正是这个孩子,后来给了我生命。这封信带着激动和微笑欢迎我,因为她也急于知道我那小主人的近况。我已开始熟悉我的新家庭,尽管我还怀念着我的旅行生活。我靠在一个角落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也许我不会被叫醒——谁能知道呢?除非有一天,我们心里又勾起了思念之情。

(本文获1988年“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第一名金奖。)

综合讲评:

《一封信的见闻》巧妙地以一封信的口吻,叙述了一对在城市打工的夫妇与他们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之间深情的思念,反映了当前现实生活中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语言朴实,真挚感人。

《一封信的旅程》不仅生动地传达了一对母女之间的亲情,而且点面结合,综合地描写了书信在克服空间障碍,交流人间真情方面的作用。文章写得温馨而优美,所以能获得“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的第一名。

八、社会篇

习作例文71:

邻 居

镇江市十一中初一(5)班 顾 娟

1993年“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回来,不要乱跑!”每当我骑车回家,那群孩子出现在车龙头前面时,总能听到那些妇女们苏北口音浓重的喊叫声。那一群群孩子先乖乖地让过去,等我骑过去时他们又跟在车后面追,用土块和石子向我砸来,而我除了回头狠狠瞪他们两眼,也没有什么办法。

自从前几年我们村流行“租房热”以来,一些苏北农民便一个个开着笨重的拖拉机来我们这儿租房子住。他们靠用拖拉机搞运输赚钱。这不仅使宁静的村子噪声越来越大,而且他们的“超生游击队”也随之从苏北转移到了江南。现在村子里除了我家,几乎家家都租房子给人住,这些外地人就成了我们的新邻居。依稀记得,我上四年级时,这些外地人便搬来了。当时每家只有一两个孩子,现在却更多了。幼稚的我本以为来了新邻居,可以像电视上那样,邻居们互相帮助。可这些邻居,男人整天为赚钱忙,女人整天为孩子忙,几乎从不和村里人接触。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现在我上初一了。再看看这些邻居们,几乎随时可以见到挺着大肚子的妇女,抱着孩子喂奶的妇女,还有一群群跑来跑去、吵闹哭喊的小孩……

前几天,有一位邻居家忽然放起鞭炮来。我奇怪地问妈妈:“他家今天在庆祝什么呀?”妈妈叹了口气,带着嘲讽的笑意说:“住在王奶奶家的那个外地人的老婆,接连生了五个女儿,现在终于生了个儿子,今天大概是孩子满月了。”听了这话,我大吃一惊,心想,现在计划生育抓得这么紧,怎么这些外地人还敢一个接一个地生呀?我拿这话问爸爸,爸爸说:“他们就仗着自己是外地人,本地计划生育部门管不着,才敢生的。他们就是钻国家的空子,都是些漏网之鱼呀!”

每当我看到那些七八岁的孩子不上学,整天在家玩泥巴,甚至看到一些与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也不上学,在家帮妈妈带孩子,我心里就一阵难受。时代在前进,怎么这些人的素质还这么差呢!

唉,愚昧的邻居们,停止你们无休止的生育吧!孩子多了,供不起他们上学,将来没有文化,哪里有立足之地呀!在高科技的时代,他们怎么生存呢?21世纪需要的是一代有文化有技术的建设者,不是文盲啊!

救救这些邻居,救救这些孩子们吧!

习作例文72:

“嘿,卖出去了!”

——美国农工买卖牲畜观摩记

(美国,初中)达尔佩奇·斯伍德

我在南非做“友谊使者”时,见过那里的牲畜集市,可美国没有。而且,我们也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农民,有的只是介于农民和工厂的员工之间的“农业工人”——农工。

集镇不设牲畜集市,那么,农工在哪里买卖牲畜呢?在参观了密苏里州的一所牲畜交易中心以后,我心中的这个谜才解开。

“胡桃夹子牲畜交易中心”离圣路易斯市大约两小时的汽车路程。它建在空旷的田野上。如果不是门前写着广告的话,你会把它误认作一所乡村影院。引人注目的是紧连着这座三层小楼后面的那两座铝板结构的平房,每一座都有一百几十英尺长。这些建筑物四周,都是停车场,停放着几十辆大小汽车。你从外面看不见一头牲畜、一堆牛粪。这个交易中心,倒更像是一座仓库或者工厂的车间。

上午10点多,正是拍卖牲畜的时间。拍卖大厅是半圆形的,一排排简陋的铁木座椅,地面前低后高,像电影院的座位,大约可容纳450人。前方正中有一个小小的柜台,坐着四五个拍卖主持人。柜台前有一片空地,大约有30平方米大小,三面用半人多高的铁栅栏把它同参加拍卖的人隔开来。这一天参加拍卖牲畜的有100多人,绝大部分是男子汉,体格粗壮,衣着随便,没有一个打领带的,一望可知,他们多半是常年在田间劳动的农工。

拍卖台左边的小门开了,两名大汉手执皮鞭,赶进来七八头小牛。原来那片空地是铁板地面,地下就是一台自动磅秤,小牛一踏上去,它们的总重量和每头平均重量便立刻在拍卖台上方的一个大液晶屏幕上显示出来。买主们一声不响,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群小牛。他们十分在行,品种、肥瘦、年龄、神态、毛色,一看心中就有数了。整个大厅里,只听见拍卖主持人通过麦克风大声连续吆喝着价格:“5300……5300……5400……5400……5500……”

“5500”这个数字吆喝了好几遍,大概是没有人出更高的价了。于是,主持人操起了一个小木棰,在桌上“噹”的一声敲了一下,买卖就算成交了。这批小牛被从拍卖台右边的另一扇小门里赶了下去,紧接着又赶上来另一批。这样,前后不到20分钟,已经成交了三四笔买卖。我注意到,平均每笔成交的时间不到5分钟。

不说也明白,所谓拍卖就是谁出价最高谁买走。但使我纳闷的是:始终没看见一个人站起来,或者举手表示一下“我买”,怎么就敲了木棰呢?我低声向陪同我们参观的怀特先生提出这个问题。他微笑着说:“不用举手或叫喊。你只需举起一个手指头示意,主持人就领会了。他像夜猫子一样灵,全场百余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他的眼睛。”

“嘿,卖出去了!”我模仿主持人握拳往下一砸,体会做买卖的心情,这真有意思。

一笔买卖成交后,主持人不必问买主的姓名和住址,买主也不必上来签字画押。因为来参加交易的都是常客,是大约半径100英里这个圈子之内的农户,拍卖主持人个个都认识(当然,需要说明:美国农业地区地广人稀,这么一大块地区内农户的数目并不很多)。他只需把买主的姓名告诉他旁边的两个女秘书登记下来,拍卖结束后再办付贷款、交佣金、缴税款等手续。“难道不怕买主事后反悔吗?”我问。“不怕”,怀特先生说,“赖帐在我们州是很严重的事情,要是那样做,他得承担法律责任。”

从拍卖厅出来,交易中心经理带我们走向后面的铝板结构大屋。在路上,他告诉我们,还有另外一间拍卖厅,专供买卖肥猪之用。

交易中心买卖各种牲畜都有固定的日子,四周的农工都很清楚。拍卖肥牛的日期是每周五,肥猪是每周二到周五。这指的是已经通过肥育即可屠宰的牲畜。买主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牲畜屠宰公司的采购员。有待继续饲养的猪每周一交易,有待继续饲养的牛是每周二,绵羊是每周一下午。

来“胡桃夹子牲畜交易中心”的农工饲养牲畜的习惯,同我通过电视节目所看到的东方农村不同。以猪为例,他们不像中国农民那样先买来小猪,然后一直要等养成大肥猪时才出售。我们的农工则是分阶段、分工饲养的:有的农户专养老母猪,繁殖小猪出售;有的农户专门买小猪,养到三四十斤就脱手;有的农户买进小壳郎猪,接着养到七八十斤重再卖出;另一些农户专门买进这么大的猪,突击育肥之后出售给屠宰公司。养牛的农户大体上也是如此。这种精细分工的好处是经济效益高,因为饲养不同成长阶段的牲畜需要不同的设备和饲料。单管一段,设备单一,饲料也不复杂,节省技资和劳务;饲养者也容易积累经验,精通并能处理某一阶段饲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这样一来,美国农工便要频繁地买进卖出牲畜,交易中心的作用就大了。

经理先生告诉我,这个交易中心本身是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其收入就是从每笔交易中提取的佣金。中心一年的牲畜交易额达一亿美元,包括大约45万头肥猪、25万头牛、42万头绵羊、7万多头待继续饲养的猪。交易中心的全部工作人员约50人。

说着话,我们走进后面的铝板结构大平房,原来这是一座面积很大的牛棚。为了防火,全部采用金属结构。棚内用钢条分隔成大大小小好几十个牛圈。据说总共可容纳3500头牛。旁边的另一间大棚可以容纳2500头肥猪。这两间大棚总面积为5点8英亩,相当于35市亩。农民们把待售的牲畜送来以后,先存放在这两间大棚里。如果一时没有卖掉,可以继续存放几天,直到脱手售出为止。交易中心有人负责待售牲畜的喂养。

在大棚后面,有铁路支线。各屠宰公司收购的成批的牲畜,便在棚外装上火车运走。至于一般农工买进卖出的小批牲畜,则多半是用他们自备的卡车或者向出租汽车公司租用特别长度的专用车来运输的。

我所看到的,可能是美国农业的一个缩影。

综合讲评:

在关注社会生活,进而深入了解并思考研究方面,中外中小学生的习作之间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为我们的孩子课业负担太重了。从小学起,孩子们的目标就是唯一的考试和升学,其生活的全部内容就被压缩在“两点一线”之间,即“家庭、学校以及上下学的路上”。现在有不少家长也热中于假期让孩子通过旅游“行万里路”,甚至让他们到国外去“游学”,但对孩子们来说,这往往只是彻底放松游玩享乐的机会,一路上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哪里谈得上什么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呢!

《邻居》的作者,能够通过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反映在城乡结合部比较突出的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使自己的文章具有了重要的内涵。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视野比较广阔,思考比较深入的优点。因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个人与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的思考也应该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我们的文章也才能更好地反映生活。

而《嘿,卖出去了!》的作者,做得就更好了。这样的文章,坐在家里或学校里当然是写不出来的。你看作者对牲畜集市的采访是何等地具体细致!不仅如此,他还比较研究了南非、中国在这方面与美国的不同,这样的深度与广度,怎不令人赞叹呢!这样的好文章,充分表现出小作者独立自主的精神、深入求证的追求和比较分析的功夫,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后 记

当我终于完成了本书编写工作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我要感谢所有帮助我成就此事的人们。

首先是26年来数以十万计的参加“增华阁”作文大赛的中小学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是他们共同为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更要感谢镇江日报社,是他们创办并坚持不懈地发展了这项面向社会的作文大赛,为支持教育事业,为光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学传统,为帮助青少年一代学好母语,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还要感谢江苏美术出版社和镇江市新华书店的大力支持。

本书选用了由柯宝成先生主编的《外国学生优秀作文选评》中的8篇作文,由于未能联系到柯先生,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请柯先生及入选作文的译者与镇江日报社联系,以便奉上样书及稿酬。

洪蒲生

2014年秋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