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有感于“天籁之音”的泛滥

郑华

语文教师


近年来,有一个叫“天籁”的词语忽然时髦起来,简直到了红得发紫的程度。过去有所谓“言必称希腊”的话,现在许多人一谈到音乐,也几乎是“言必称天籁”啦!其影响所及,这“天籁”在我们中学生的文章中也就泛滥开来了。

什么叫“籁”?《说文解字》上说是古代一种三孔的管乐器。什么叫“天籁”?就是“自然界的声音”,比如风声、鸟鸣声、流水声等等。所以,原本“天籁”这个词与“人为”的音乐之间,并未发生太多的联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有人把它等同于“仙乐”的比喻义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于是乎,只要觉得这声音动听,或者,只要为了形容这声音好听,就一概称之为“天籁之音”了。

“听天籁之音到怒江”,乍一见这广告词,我就想起当年在怒江边听到的那种山呼海啸般的水声,然而并不是,它说的是那儿的一种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华夏之根天籁音,如醉如痴绕京城”,说的是民族交响乐。“天籁之音,沉醉京城”,说的是王菲。在南方,还出了个“天籁演唱组合”,其实也不过是一般的流行音乐……看来,只要是音乐,都可以美其名曰“天籁”。这次“增华阁”大赛,许多同学所写的《最动听的声音》一文中,当然更是洋溢着“天籁之音”啦!有一位同学解释说:“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呢?是妈妈的话语,是老师的教诲,是朋友的安慰,这些都是‘天籁之音’。”

前不久,克莱德曼到镇江来弹钢琴,健康路头上就画了个巨幅广告,可想而知,那上面当然少不了这四个字。不过,随着这“天籁之音”的空前大普及,这“仙乐”早已沦为芸芸众生间类似锅碗瓢盆的声响了。所以,为尊重克莱德曼计,我觉得不妨标明为“真正的天籁之音”、“正宗的天籁之音”,或者“真正正宗的天籁之音”。

王蒙先生称得上是精通汉语的一位大师了。他在山东理工大学作讲座时,曾趣谈他对“皎洁”这个词的情感转变。他说,起初觉得用“皎洁”形容月亮真是非常生动,“后来读了一本《模范作文选》,里面凡是写到月亮,都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渐渐地,它控制了我,抹杀了我的创造性,使我丧失了对月亮的感觉。所以,‘皎洁’就变成我最痛恨的形容词之一。”

由此我猜想,王蒙现在见了这么多的“天籁之音”,其痛恨之情,或许会更有过之。因为说老实话,“皎洁”本身还是比较生动可感的,虽然被人用得太滥,毕竟也只钟情于月亮;而这“天籁之音”,不仅来历不明,而且到处插手,非常霸道,实在颇有些“无赖”的色彩了。

好了,玩笑就此打住,其实我想跟同学们说的,就是个写作中的语言运用问题。所谓“文章最忌随人后”,讲的不仅是立意、结构、写法等方面的问题,也包括语言的运用。我们平时要从古人、今人的语言中,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吸收各种营养,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但是在写作实践中,则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按文章的实际需要说话,千万不要赶时髦、随大流,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现在,是“快餐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必须有所取舍,仔细辨别。比如说,现在报刊上出现的“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大部分都是用错的。本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现在却几乎都用成了“使人不能满意”,意思正好相反,难道你就跟着这样用吗?还有不少播音员,把“源远流长”的“源”都读成了“渊源”的“渊”。实际上,“源远流长”这个成语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组成的,与“渊源”并无关系,他们这样一读,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难道,你也跟着这样读吗?

我们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定会感觉到他的语言风格与众不同,甚至到了他不署名我们也能看出来的程度。我们再去看赵树理的作品,同样是语言大师,那感觉就完全不同。仅仅从语言上看,他们的个性就如此独特而鲜明。那么,我们怎么向他们学习呢?再来一个“模仿秀”?非也!我们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按自己的方式说话,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并且力求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重新再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读这一篇文章,我想到的是一句艺术创作的名言“化腐朽为神奇”,这里谈的内容似乎可以倒过来说,“化神奇为腐朽”。这近乎有点搞笑的意味了。  

其实,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没有一直好的语句”,好词好句,全在乎运用的巧妙。也有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现象。这是写作的境界,说到底也是人生的境界。  

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写作的学习。所以,另当别论。  

初学作文,学习一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的声律启蒙之类。虽然老套,但是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  

但是,有些人会有异议,他们的观点是文章的本质是创新的,所以要追求个性化。这一点,我想,与规矩入门并不矛盾。我们要求学生背一点经典作品,名言警句,我们的目的,也是要增强其主体的地位。  

写作的本质是创新,但是这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强大之后的创新。  

如果,主体立不起来,那么奢谈创新似乎有点舍本逐末。  

古人有立德、立言、立功和代圣人立言的说法,这里抽掉其中消极的封建性的糟粕,我想,其积极的意义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创新作文的观点有很多是讲究破的,比如,不能千人一面、不能因袭陈言,不能八股格式……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这样横也不是,竖也不是,初学者难免会无所适从,觉得作文似乎真的高深莫测,非常神圣等等。但是,这样想就错了。  

入门就错了,以后就容易走弯路。  

所以,还是 黎锦熙先生说的好,“改错先于求美”。入门应该正,起点应该低。这是我对于习作指导的一点看法。  

说的不是很成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梅含辛

            ------- meihanxin ( 剑眉 )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