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作文得失谈(12)

洪蒲生(编著)


例文(21)

凝视

支显宗学校七(5)班 辛 悦

原稿梳理:

时光匆匆,多少岁月已经逝去,我们却依然憧憬童年般的美好回忆。(“回忆”是指已经过去的事,“憧憬”却是对未来的向往,所以应改为“难忘”;从下文看,也不是“童年般的”,应该就是“童年的”;最后的“回忆”也应改为“记忆”。这样表达就清楚准确了。)

——题记

那时,我总是坐在(看下文,知道这里少了个“你”。)的腿上,数着星星(应该交代是夏天的晚上,在屋外或院子里。),或是静静躺在你的怀里,听你说笑话、讲故事。我总是向往(删去)你所说的那些“孟姜女哭长城”、“水漫金山寺”……这些(前面说了“那些”,这里怎么又说“这些”?把它改成“等”就行。)古代故事,竟让我(这里加上“对故事里的主人公”)有了同情之心,即使(改“虽然故事”)不是(改“未必”,有些故事也不完全是假的。)是真的,我也会对(加上“对那些遭遇不幸的”)人物产生一种怜悯。

渐渐地,眼皮开始打架,慢慢闭上,倦了,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如一具没有灵魂的木偶(奇怪的比喻),缓缓移动着躺了下来,脑海还在重幕的画面(什么叫“重幕”?参照下一句,这句也许是“脑海里还在重复着一些画面”的意思吧?),耳畔还在回响着一些话语。每次,都会有这样熟悉(这里应加“的”)身影:一双水灵(加个“灵”)的眼睛,慈善的目光如光般在闪耀,照亮前方的路(形容不当,把眼睛描写得真像灯了,“目光如光”也重复。),孤独走过岁月长河(谁“孤独走过”?)。身边没有一个人陪伴(怎么没人陪伴?看上文的意思,应该是妈妈陪伴着你呀!),我真想牵起她那光滑洁白的手,贪婪地吸附在(删去)她身上所有的味道(受流行歌的影响太大了)……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我身上(太阳一出来就照到你床上了吗?),耳旁响起清脆的闹铃声时,我睁开了(删去)双眼,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就匆忙(加上“起身”)下楼了。伸出手准备敲门(敲哪个门?),手却凝固(手怎么“凝固”?用“停”就行了。)在空中,敲也不行,收也不行(改“又想敲,又想不敲”)。迟疑了许久,我轻轻(加“推”)开了门(不敲门就进是不礼貌的),生怕会有一点动静,吓得我扑通扑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门终于开了(上文不是刚说门已经推开了吗?),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坐在床边,仔细端详床上的人儿(如果是妈妈对很小的孩子,称“人儿”比较合适,你这样称妈妈,就有点奇怪。)。她睡的(改“得”)很香,大概是昨晚工作了许久,没有休息好吧!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抚上了(不怕她醒吗?)那张枯黄、饱经风霜的脸上(与前面的“上”重复,应删去。)。岁月的摧残,使得(可删去)你失去了年华(想想看,“失去了年华”与“失去了青春年华”有什么区别?该用哪一个?),本着(大概是“来”的笔误)可以养尊处优(这个成语指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且有一点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的那双手,却已如此泛黄,满是皱纹(手上“满是皱纹”?你妈妈多大岁数了?)。再去(删去,这个“去”用不着,因为你坐着没动。)凝视这(上文写脸、写手用的都是“那”,这里写眼睛也应该用“那”。)双曾经水灵灵的眸子,如今已黯然失去了光彩,没有了往日的明亮(奇怪,妈妈睡觉不是闭着眼睛吗?这里怎么能这样写呢?虽然可以根据平时的印象,但这一部分都是在写实,放在一起就不协调了。),脸上的皱纹更是愈来愈深。看着你双锁的眉头(怎么会眉头“双锁”,她醒了吗?),我不禁地(这里为什么加个“地”?应删去。)哭了,哭的(改“得”)那样真诚、那么惬意(哭得“惬意”?是“痛快”的意思吗?)。泪水涌上眸子的那一刻,我的视线模糊了(刚写哭得很痛快,又写仅仅是“泪水涌上眸子……视线模糊”,到底哭下来没有?)。那些以往的岁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如此美好。我的天真也使我想到了一个想法(什么叫“想到了一个想法”?应改“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以我的青春唤回应属于你的岁月,我便以一切来祝愿你。(这话的意思不对头:以你的青春唤回她的岁月当然不可能,那么你便不“祝愿”她了吗?)

可是,谁又能够唤回那些曾属于自己的青春呢?现在,我只想好好看着你,只要你好,我,便好……

又一次禁不住小声抽泣,看着熟睡的你,我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走出房间,轻轻地关上了门……

回到房间,望着窗外的落叶,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情感——悲、伤(为什么要把“悲伤”分开?)。想到这里,不禁哭了,也笑了(为什么?好奇怪哟!)。哭得动情,笑得真诚(这样又哭又笑,令人无法理解。)……

落叶知秋,那个秋天,有我们踏足过的痕迹,再一次、再一次地铺上那层黄,我们牵手走过的那些路啊,一定是最美、最美的!在这里,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爱你!”

泛黄的落(应删去,与后面的“落”重复。)叶,落了;但是我对妈妈的爱是无价的、永恒的、不会变质的。我对你的爱如清风般抚摸着你,给你带来凉爽;如小河般清澈;如冬天里的白开水,给你取暖,温暖你的心田。(这一部分用了三个比喻,第一第三给妈妈带来“凉爽”和“温暖”,第二却没写与妈妈的关系,这样放在一起,就不协调了。)

落叶知秋,那些走过的人萧萧瑟瑟(这是描写秋天景象的词,不能形容人。),惟独我与你,走在落叶的路上(上一句刚说过有人走过,现在又说惟独你与妈妈在走,前后矛盾。)。

后记

编者讲评:

文章集中表达对妈妈的爱,字里行间洋溢着抒情的气氛,这种感情其实是真诚朴实的,但由于作者盲目地模仿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结果反而造成了许多欠缺推敲的地方,使语言变得疙疙瘩瘩,不能流畅清晰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人称忽“你”忽“她”,也有点混乱。

写到“妈妈,我爱你!”就应该结束,下面一小节可以删去,再下面的《后记》就更没有必要了。

赏诗悟得(21)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

有人认为,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所谓“快”者,乃“欢快”、“痛快”、“特快”之谓也。

此诗开头,直如春雷乍响,霎时间喜泪滂沱,郁积已久的情感猛然间释放出来,一发而不可收。八年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一向忧国忧民的杜甫怎能不喜极而泣呢!

如果说“喜极而泣”是诗人情感洪流的第一个浪头,那么第二个浪头就是“漫卷诗书”,处在极其兴奋状态下的诗人,已失去平时的斯文儒雅,也不见了素来的深沉忧郁,哪里还有心情读书写作!

第三个浪头是“白首放歌”,诗人的感情洪流继续奔涌向前。老年人难得“放歌”,杜甫则不但“放歌”,还要“纵酒”,他既要为官军的胜利痛饮,也要为自己的还乡畅饮。所谓“青春作伴”,不仅包含春回大地的喜悦,也使诗人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对生活重新燃起火一般的热情。

以上三个高潮都是写的当时情、眼前景,而第四个浪头则在想象中提前到来:诗人情感的洪流已与长江的波涛交会在一起,那归心似箭的灵魂已从巴峡穿过巫峡、从襄阳飞向洛阳了。

这真是一首典型的“为情造文”的好诗,通篇白描写实,又有具体生动的细节,语言朴素而流畅,绝对是无须“苦吟”、一挥而就的“欢快”、“痛快”、“特快”之作。

例文(22)

凝视

支显宗学校七(2)班 肖玉玲

原稿梳理:

伫立在亭子里的我,腿不知不觉就麻了,望着眼前富有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脚走不动了,心也走不动了。时间流逝,我却依然沉醉在这山清水秀的世界里……

天空里浮着朵朵白云,像是一根根棉花糖(前面说“朵朵”,后面说“根根”,不太协调。),让人看了后,(删去,前后合成一句好,因为“看了……就”是紧连着的。)就想飞上天,(加个“去”)品尝美味。阳光是那样温暖,暖进了我的心。仿佛淘气的孩子打翻了蓝墨水,天空显得格外湛蓝。几只(删去)大雁排成了人字形,共同飞向天边。水儿(为什么要儿化?)是那样清澈,连底下的石子儿(这里的儿化比较符合习惯)都看得清清楚楚。我想,这景色,定不逊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山,在我看来,是最有礼貌的,也是最神秘的。它矗立在水的边缘,注视着世间千万事物,却“笑”而不语。

我仿佛看到了妈妈。有一次,我不小心弄丢了存折,要知道,妈妈辛苦了这么多年才得到(改“积存”)了那一点钱,我却弄丢了它(删去)。当时,我心里一直下着雷阵雨。妈妈回来了,(可删去)知道这件事后,握住了(可删)我的手,努力用平和的语气对我说:“宝贝,做错了事不要紧,让我们一起找回来,好吗?”我小声地应了:“嗯”。妈妈那温柔的目水(是“光”吧?这个字写错是因为受了下面“如水”的影响),如水,抚摸并安慰(改成“抚慰”好,意思和前面两个词基本一样,更表明主要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并无“抚摸”的动作,也无“安慰”的话语。)着我。妈妈那博大的胸怀,如水,包容我的一切过错。最后,我们一起找到了安睡的(“安睡的”含义不确切,可删;“找到了”改“找回了”更好。)存折。如水(这里最好加上“般温柔”,点出关键的词语。)的妈妈,我爱你。

我仿佛又看到了爸爸。记忆中,爸爸总是那么沉默,几乎一个月都说不出几句话(你的意思应该是“一个月都不和我说几句话”,总共“都说不出几句话”恐怕是不可能的。),留给我更多的,是那刺痛心扉的目光(这一句含义不明,为什么是“刺痛心扉的”?)。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大难题(“大难题”太宽泛了,看下文的“解”,应该是“数学难题”。),绞尽脑汁都不知道如何去解。爸爸来了,不出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第一次看到了爸爸隐藏的智慧。拥有智慧的父亲,如山般神秘,叫我如何都猜不透他的心思。如山(这里也加上“般神秘”,点出关键词。)的父亲,我爱你。

山山水水中,我看到了爸爸妈妈,我看到了无穷的爱(这一句承上启下,并概括出文章的立意,很好。)。爸妈已渐渐衰老,我也在渐渐成长。从前的我不懂感恩,不懂言谢。现在,我想说:“爸妈,岁月夺去你们的青春,苍老爬上你们的脸庞(“苍老”怎么“爬”?形容不当。)。我会对你们好的,我不会辜负你们(可加上“的爱”)!”

凝视山水,山守护着水,水环绕着我,就像爸爸保护着妈妈,妈妈保护着我。(这两句是一个比喻,前面是实写的喻体,山喻爸爸,水喻妈妈,下面的“我”也应该换一个喻体,否则也与下一句的“我”重复。想想看,换成“田园”或者“禾苗”之类的,行不行?)这样的景象构成图画,这样的三个人构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凝视山水,触动了我感恩的心,引发了我激动的泪水,感动在我的脸上荡漾着(删去)。阳光洒在山上,洒在水里,也洒进了我的心里(删去)……

编者讲评:

从凝视山水起笔,用写景含蓄情意,结合联想展示主题,然后先写母爱的温柔,再写父爱的深沉,最后把山水的意象和家庭的亲情融合在一起,点明自己的感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通顺简洁。

写母爱突出温柔,事例比较贴切;写父爱着眼神秘,事例却不够贴切,表达也不够清楚,实际上是思考还不够成熟。

赏诗悟得(22)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在短短的28个字中,竟连用了五个地名,即峨眉山、平羌江(即青衣江)、清溪、三峡和渝州(即重庆)。 这在古诗写作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地名用多了,很难与全诗融为一体,容易造成拼凑的感觉。但李白的这首诗,却把这五个地名很自然地融入诗中,绝无生凑的痕迹。

前两句是回忆月夜远眺峨眉山的情景,当时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月影落在清澈的平羌江水中,仿佛要随水波流走。这里有两个地名,一山一水,都在写景中自然出现。后两句是实写从清溪出发经三峡到渝州的旅程,这三个地名一个是起点,一个是终点,中途又是雄奇的三峡,不但都应该交代,而且能引发读者优美的想象。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两句连用四个地名,写出了归心似箭的欢快心情;李白的这首诗四句连用五个地名,写出了虚实相映的山川美景。

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即第四句的“君”是人还是月。把“君”解作李白的某个友人固然可以,但不知究竟是谁,而诗题却明言“峨眉山月歌”,所以我认为这诗分明是李白为月而作,回忆中极美的峨眉山月,在“重岩叠嶂”的三峡途中却极难一见,故尔“思君”者,思月也。

李白对月亮有极深的情感,月亮在其诗中往往是极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多读些李白的诗自可明了。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