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得失谈(13)
洪蒲生(编著)
例文(23)
凝视
镇江宜城中学 七(2)班 曾玉娇
原稿梳理:
总是喜欢淡淡的(为什么是“淡淡的”呢?看文情,似乎应该是“深深的”呀!)凝视,凝望那些不着边际的地方——广阔的天空,连绵的山峰,无际的海洋。(这三个词组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好!)
太阳遮了半边脸,天空闪烁着金光,一团团金云,一个连着一个,一列接着一列,整齐的(应为“地”)在天空排列。在这夕阳西下之时,立在半枯的(为什么是“半枯的”?)树下,向天空望去。一轮火红的太阳,藏匿在西边的那座山头上(应为“后”),如(用“像”读起来好一点)一个顽皮的幼童,(逗号删去好)在捉迷藏,又(删去)不时(改“正”好,“不时”就是一次又一次,怎么可能?)探出脑袋,偷偷地张望。可他又不知,那山头,(删去)早已被染成了黑色,他(删去)身边的云,(删去)也(用“却”好)红得耀眼。这时候,总能轻易地发现他的踪迹。(这句可删去,关于夕阳落山的描写,说得太多了。)只是(改成“而那”)久久望着他的人,早已入迷……(这里加一个“但”)不知不觉中,太阳已不见踪迹,天空也变成了月亮的主场(这个词用得新鲜)。回过神来,望着渐暗的小村庄,不自觉地吟诵(最好改成“不禁低吟起马致远的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实,这里联想马致远的词,除了与夕阳有关,在意境和情调方面与上文并不协调。)
夏天的夜晚,拿上(应改“着”,如果你正从家里出来,说“拿上”就比较准确。)蒲扇,在庭院中,(加上“坐”)在凳子上,惬意地纳凉。又凝望空中的明月,渐渐入神。看着月亮披上轻纱,又绽放光采,(可用分号)看着深蓝的天空中,云朵在风的帮助(改“推动”)下飞舞(改“飘浮”好,“飞舞”风太大了。),一下又一下地(可以改成“一次次地”)将明亮的月亮遮住,挡住乳白的月光(语言有点重复累赘,可改“遮住月亮,月光就暗淡下去)。云朵一散,(这里加上定语“乳白色的”)月光又立即逃一般地(删去,读起来更好)往地面冲来,几乎是(删去,因为就是“瞬间”,所谓“几乎是瞬间”,反而累赘。)瞬间,又以牛奶般的光芒(删去,已加在前面了。)笼罩着(改“覆盖了”,更显动态。)大地,给大地铺上一层轻纱,以独特的方式哄着万物入睡。望着无比圆润的月亮,一种特殊的情感呼之欲出,迅速在心中蔓延,(删去)心中不知怎地,就出现了一句话(改“很自然地就想起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遥台(应为“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多么亲切的话语(改“语言”),多么童真的语言(改“心态”)!(此诗与上文的描写较为契合)
有时候,觉得凝视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这里加个“有时”)会让我深切地(删去)感觉到一种(改成“感到”)放松的感觉(删去),一种(删去,改“有时又会产生一种”)悲凉的情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它总能让我在真实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一种东西,一些文字的真正含义。(这话太抽象,你说不清,读者更看不懂了。)
登山之时,满头大汗地爬上山顶,一步也不想走时,会静下心来,往近处观察,看着踏过的痕迹,望着登上的山峰。又望远处凝望,翻滚(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翻滚”)的白云和插入云端的山,一个山尖(用“山峰”好些)连着一个山尖(山峰),似乎全都被我踩在脚底,(加上“此时会”)顿生出(删去)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奇特(改“豪迈”)情感。也体会到了这样的心情,不由发出感慨。(删去)
又或者是去海边游玩时,越(改“走”)过金色的沙滩,只是(删去)看着那不知尽头的海洋,与天相接,海天融成一色,海浪不停地翻滚,不知何时才能停下。天地间,(这里加上“仿佛”)只剩下海浪在(加个“涌”)动,连海鸥,(删去)也不知踪迹。脑海中,跳出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悲凉诗句,心中顿时明白了(改“更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忠告。
凝视,总能够使我领悟很多东西。
总是喜欢淡淡地凝望,凝视那些不着边际的地方。(上一节很好地总结了全文,没有必要再照应开头了,可以删去。)
编者讲评:
文章着重写景,写自己的感悟,层次清楚,所联想的古诗也基本上契合文意。小毛病主要在语言方面,用词造句不够准确简洁。
凝视天空写了长长的两节,凝视山峰和海洋相对偏短,前后比例有点失调,致使文章有点头重脚轻。
赏诗悟得(23)
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诗以通俗易懂著称,但这首诗却不大好懂,简直有点现代朦胧诗的味道了。诗中充满了比喻,喻体都是美丽的事物:花、雾、春梦、朝云,可本体是什么呢?一千多年来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苏轼觉得白居易写的是柳絮,果真如此,倒反而令人感到有点杀风景了。毛主席说“诗不能落实”,我们在解读这首诗时,恐怕还是要在意境的揣摩上多下功夫。
也许,白居易只是在抒发一种对美的感触。他觉得世间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非常地脆弱、短暂,甚至转眼就消逝得无影无踪,所以我们应该特别地珍惜美好的东西,对美好的情感也是如此。也许我们可以从白居易的另外一些诗中找到理解这首诗的钥匙。他在《真娘墓》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读‘提’,植物初生的叶芽,形容‘嫩’。)手不坚固,世间尤物(优美的人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在《简简吟》中写道:“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弄懂了这些诗句的含义和情感,再来读《花非花》,应该就能够理解了。
例文(24)
我不再为太阳东升而悲伤
丹阳华南实验学校八(10)班 刘丁玲
原稿梳理:
太阳东升,鱼跃大海,丝丝阳光给海面镀上一层光片(改“温暖的阳光给海面镀上一层璀璨的金色”),美到令人心碎(改“心醉”,怎么会痛苦得“心碎”呢?)。我站在海边,纵享(改“纵情享受”,在一般情况下词组不宜随意简缩。)这美景,释然的笑容淡淡抹开。(最后这句话说明,你是用这段描写来形容文章结束以后自己的心情。所以用“释然”,所以用“笑容淡淡抹开”。但我看不必,你可以用这一段来象征阿姨去世前的幸福生活,而下一节象征噩耗传来,形成强烈的对照。所以,这一句可改成“笑容在我脸上绽放”。)
乌云从四面八方汇聚于一处(删去),雷电交加,一声惊雷把我吓起,我的泪水继而沾湿衣被,坐起来抱头大哭。此刻,眼泪是我最好的陪伴。(这段文字可作下列修改:开头加一句“可是突然之间”,使两节间有个过渡。“汇聚”后面的“于一处”删去,此时的乌云应该是布满天空的。“雷电交加,一声惊雷把我惊起”可以改成“闪电迸裂,一声惊雷吓得我从床上坐起来”,因为先见闪电,后闻惊雷,原文两个“雷”也感到重复。接下来你先写“泪水沾湿衣被”,后写“抱头大哭”,次序不对,可改“禁不住抱头大哭,泪水沾湿了衣被……”,而“此刻,眼泪是我最好的陪伴”就可以删去了。)
我至今(改“永远”好)难忘那一天的(改“那可怕的”好)场景(改“情景”):大家趴在(改“妈妈俯身在”)洁白的病单(改“病床”)上,望(改“哭喊”)着那个紧闭双眼,正处风华正茂期间的女人。(改“本是风华正茂,现在却脸色惨白、紧闭双眼的女人。”此时说她“正处风华正茂期间”显然不合适。)她是最最爱我疼我的阿姨,她洁白憔悴的面容依旧那么安宁,(删去,此时用 “安宁”这个词也不合适。)此刻已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当医生说(“说”前面最好加上“无奈地”)“我们已经尽力”的时候,旁人都重心不稳,纷纷摔倒在地,(用“旁人”再加上“纷纷”,那就是好多人都“摔倒在地”,恐怕未必如此吧,可改“妈妈已经瘫倒在地上”。),只有我还像雕塑一样笔直站立,其实他们殊不知,我的心早已摔在地上支离破碎。(这一段文字可改“只有小小的我还呆呆地站着,一时弄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加上个“小小的”,说明你当时年龄很小,否则全文的立意都站不住脚。)当我终于搞明白时,我还拉着妈妈问:“妈妈,阿姨还能活过来吗?还能再抱抱我吗?”妈妈一把将我拥入怀中,哭着说:“傻孩子,那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升起(应改为口语化的“出来”,更符合生活实际。这一段叙述和描写,总体上就比较好。)……”
在阿姨即将离开的最后一刻,我掀开死寂沉沉的白布,握住她冰冷的手,心里说道:总有一天,太阳会从西边升起来的。(这一节的描写,又不适合你当时的年龄了,应该整个删去。)
从此,我就盼望着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早晨总是带给我失望,夜晚我又满怀着期望。有时,我望着星星和月亮,(以上几句是我加的,这样上下文就联系起来了。)想起我和阿姨一起坐在院子里,她坐在摇椅上,把我抱在怀里,我像小鸟一样蜷着,依恋着她温暖的怀抱。院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花香中弥散着阿姨指着星星给我讲故事的轻言细语……阿姨离世后,我有时躺在这摇椅上,便只觉得星光暗淡,月凉如水(改成“月色冰凉”,与“星光暗淡”对偶,意思也更准确,说“月色”使人感到“冰凉”,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心里空空荡荡,再也感受不到那怀抱的温暖了。
有一天晚上,我又沉浸在这样的回忆中,却在朦胧中渐渐地入梦。我梦见阿姨披着月光来到我的身边,把我轻轻地抱在她怀中(改“里”,否则这一段就连用了三个“中”,给人单调重复之感。)。她的怀抱依然那样温暖,她的笑容依然那样温馨,我幸福地依偎着她,惊讶地问:“阿姨,你活过来了吗?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原文是“你怎样才能活过来呢?”,改成现在这样照应前文,比较合适。)阿姨依然笑着说:“傻孩子,太阳是永远也不会从西边出来的,但阿姨却会永远活在你心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想起阿姨,你就会感到温暖,阿姨也会感到温暖,因为你的心就是太阳,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带给我们温暖。”(原文是“孩子,你是不是在等待太阳西升?其实,你要知道,如若那份阳光从你心中的西边升起,阿姨就会永远在你身边。”这样说意思不明确。现在改成这样,把话说清楚,文章才好结尾。)
我醒了,却难忘阿姨那番话。太阳依旧东升,而我却不再因此悲伤,因为只要那份光在心中升起(改“只要把阿姨的温暖珍藏在心中”),我就会(改“能”)永远铭记(加上“并感受”)这份美好。
编者讲评:
对这篇文章,编者显然已经不仅仅是“梳理”,而是提出了较多修改和加工的建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本文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立意和构思,而作者又显然没有考虑成熟,因此行文中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写好这个立意,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一是要交代清楚阿姨去世时作者的年龄还很小,所以才会不理解妈妈所谓“太阳从西边出来”的真正含义。二是要写清楚从当时的误会到实现文章立意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要把话说圆,要合情合理地完成文章的“起承转合”。编者对原文的修改和建议,就是希望实现这两点,请认真研究一下。
赏诗悟得(24)
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的诗比较难懂,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色彩浓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惜,他只活了27岁。
现在,我们先把《梦天》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洒下一阵冻雨,好像月中的玉兔寒蟾在哭泣。过了一会雨停了,云层裂开,变幻出一座高耸的楼阁,月光斜照在楼阁的墙壁上,泛出一片白。阵雨刚过,空中弥漫着细小的水滴,玉轮似的月亮在雾气中前行,它发出的光都被打湿了。在月宫里桂花飘香的小路上,我碰到了一群装饰着鸾凤玉佩的仙女。仙女们笑着对我说:“你看那东海三山下的人间,早已是沧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沧海了,这数千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回头遥望人间,只见我中华九州竟渺如九点烟尘,那浩瀚的东海也变成小小的一汪水,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你看,他把阵雨前后的月夜描写得多么美丽,你看他那飞进月宫与仙女见面的想象又多么神奇,而诗人从月宫回望地球所表现出来的有关时空变化的感受,则分明已带有科学幻想的色彩。李贺这种神奇的浪漫主义特色,即使与李白相比,也可称“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