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新闻的时效
郑文
发表于京江晚报
总的来说,新闻信息的传播是越快越好。比如关于台风到来的消息,发布得越快,大家知道得越早,就能把防范工作做得越好,最终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就越小。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未必与生命财产有关;但至少,它与新闻信息自己的生存价值大有关系。你想,如果你是一位办事拖拉的记者,等你慢腾腾把新闻发出去,众人早就知道了,那你的“新闻”就成了“旧闻”,信息量等于零,那你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1986年11月18日,一位新华社记者从朝鲜平壤发出了一篇只有57个字的新闻:“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今天上午前往机场,迎接蒙古领导人巴特蒙赫的来访。金日成看上去身体很好,时而同周围的人交谈。”这篇获得当年“中国好新闻”一等奖的短新闻,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原来,就在前一天,有“金日成遇刺身亡”的谣言盛传。记者意识到,今天金日成来或不来,都是极其重要的信息。当他看到来机场的金日成身体很好后,就果断地抢先发出这条特短的新闻,用事实粉碎了谣言,令许多国家对中国新闻界刮目相看。
由此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特快的新闻一般都很短,甚至可以说,越是重要就越短。道理很简单,要赶时间呀!
当然,也不是什么消息都要这样赶的,有时因为某种原因,有些消息必须选择适当时机才能发布,这就是新闻时效的另一层含义。比如说前几年,美国的重要人物到阿富汗或者伊拉克去访问,总是事先保密,等到发消息时,人已经走了。为什么?就是为了安全。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