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看之切,方能言之深”

尤昌德

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

发表于《京江晚报》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不能大而化之,必须讲究“观察”的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有顺序”的观察。有一次,我将一个不太常见的水果带进了教室,首先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水果。然后分别请几个同学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让他们分别按水果的颜色、气味、触感等方面说出这一水果的特点。接下来老师将水果的皮剥开,请同学尝一尝,再说说味道如何。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就进行了一次有顺序的观察,根据这样的观察来写作文,就容易做到条理清楚。

第二要指导学生学习“有重点”的观察。只有确定了进一步观察的重点,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进一步促进观察的深化和细化。比如孩子们在描述一条新公路时,往往用“更宽、更漂亮”等比较抽象笼统的话来形容。教师这时可以问:“新路和原来相比宽了多少?”“路上的车流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乘车在路上行驶时感觉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路边有哪些新增的设施,起什么作用?”这一系列的提问,就是在引导他们朝哪个方向去重点观察,文章也就能在重点部分写得更加具体。

第三要指导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更细致”的观察。一般说来,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产生生动形象的描写。记一次劳动,如果作者没有去积极参加并认真体验,也就很难写得具体生动。描写运动会上激动人心的比赛,就需要作者细致地观察观众的表情、语言、动作以及当时的环境,还要细致观察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的具体情况,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看之切,方能言之深”,我们拥有敏锐的感觉器官,只有指导孩子们运用好它们,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是总是觉得作者说得还不是深入。  

 

“看之切,方能言之深”这个“切”词下得要紧。“切”的本义是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我感觉作文要写好,确实应在“切”字上面下功夫。不仅要“看之切”,而且要“听之切”、“感之切”、“思之切”而这上面的四“切”的后面。还要加上一个“问之切”。  

 

古语云,“切问近思”,作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能力来自实践,提问的能力来自大量的思考和观察的实践。为什么能够持久的去做观察和思考,并且去追问?还是兴趣使然。  

 

人非生而知之者,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好奇,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保护这个“欲”,这是作文和其他学习的原动力啊!  

 

梅含辛(2005/09/28

            ------- guest ( 临时用户 )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