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将作时删意”(9)
郑文
发表于京江晚报
清初散文家魏禧说:“善作文者能于将作时删意”,意思就是我们在作文前首先要对纷至沓来的思绪进行选择,逐步确定一个立意的中心,而把与此中心无关的想法统统“删去”,然后才能更好地构思作文。
他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前深思熟虑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平时讲作文的删改,都是指文章写好后对语言文字乃至篇章结构的修改和调整,其实这时文章的大局已定,删改的多半也只是细节和局部,如果涉及到整个的立意问题,那往往就只好大费周章地推翻重写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好“将作时删意”这件事,那就能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删改”的效益,就能如魏禧所说,可以“省却多少笔墨”。
有一年,我去东北玩了一个多月,回来想写一篇游记,但因为玩的内容多而杂,思绪纷乱,想了好多天也没有形成一个集中的立意,无法下笔。终于有一天,我忽然想到有几个主要的景点都与火山有关:长白山的天池、牡丹江的镜泊湖都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堰塞湖,而五大连池更是闻名遐迩的火山景观,于是一下子抓住了要领,文题“去东北看火山”也自然产生,然后纲举目张,文章就顺利地写成了。事后我想,这不就是做到了魏禧所说的“将作时删意”吗?确定了立意,文章便有了主帅,选材便犹如点将,语言文字也就不是“乌合之众”了。
还有一回,我写《尼亚加拉观瀑记》,因为是自驾游,我们先去玩了“加拿大最美小镇”尼亚加拉,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因此,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便舍不得割爱。但文章写好后,还是觉得入题太慢,读来有点拖沓,便后悔没有“将作时删意”。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