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典型(30)
郑文
发表于京江晚报
小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种人物既有某一类人的共性,又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的人物形象我们就称之为“典型”。
典型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所是分不开的,因为这是形成其性格,并促使其变化发展的现实依据。离开了一定的环境,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根本无法具体地展开,写出来也使人无法理解。
鲁迅说:“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和非洲腹地的黑人,我以为是不会懂得‘林黛玉’型的,健全而合理的好社会中人,也将不能懂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首先是因为在北极和非洲腹地,并不存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大观园”那种特定的环境,连类似的也不会有,所以就不会产生“林黛玉型”的人物;而对这样的人物,爱斯基摩人和非洲腹地的黑人自然也不能理解了。同样,“健全而合理的好社会中人”,也很难理解林黛玉。
但是,我们不仅又要问,为什么我们在认真阅读了《红楼梦》以后,不仅能够理解林黛玉,而且甚至被她感动了呢?那恰恰是因为曹雪芹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林黛玉所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说服力地描写了形成林黛玉典型性格的内因和外因,所以使我们不仅能够,而且会被深深感动。也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才会强调指出:“除细节的真实性外,现实主义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由此也说明,当我们阅读一些古代或外国的经典著作时,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是很重要的。(30)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