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对“语素”的研究
郑华
发表于《镇江日报》
在我的卡片上,有这样一些从孩子作文中抄来的病句:“许多动物都想来跃跃欲试”,“如日中天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他赞不绝口地夸奖小姑娘”,“其鸣声与驴叫十分酷似”,“对你的热情帮助我不甚感谢”……也有一些从大人文章中抄来的:“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精心雕琢”,“女店主的生命处在垂危之中”,“邻家的鼠害也大为锐减”,“我们祖国的诗歌文化可谓渊源流长”,“某某乡的火灾损失屈居第二”……
以上这些句子中的错误看上去五花八门,其实根子都是一个,即对词语中的某一部分的含义有所误解,或者有所忽视,而这个“某一部分”就是构成词语的“语素”。语法书上说:“词是能自由运用的最小意义单位”,所以我们学习作文的时候,都是从遣词造句、立意谋篇出发,从此就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总是向往着语言文学的宏观世界;实际上,如果我们同时也能经常回过头来,走进词语里面去作一些微观的研究,那对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大有好处的。
语素虽然不能在语言中单独使用,但它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本身的含义和它的构词方式等,对整个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运用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不能被误解或者被忽视的。即以我上面所抄的那些病句来说:“跃跃欲试”的“欲”与“想”重复;“如日中天”的“日”与“太阳”重复;“赞不绝口”的“赞”与“夸奖”重复;“酷似”的“酷”与“十分”重复;而“不甚感谢”的“甚”,则显然是“胜”之误,“不胜”在这里是“说不尽”的意思,而“不甚”却是“不很”、“不怎么”的意思,二者的含义正好相反;“巧夺天工”中的“天”就是“大自然”;“垂危”的“垂”,就包含了“处在”的意思;“锐减”的“锐”,在这里就是“大为”、“急剧”的意思;“源远流长”是两个主谓结构的联合,写成(或读成)“渊源流长”就讲不通了;最后一句用“屈居”,就完全成了笑话,难道谁还想争取火灾损失第一名吗?
准确地理解语素的含义和作用,实在是正确运用词语的一个重要前提,而且我们在研究语素的过程中,还会发现许多有趣的语言现象,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研究同义词的不同组合和用法,就能带给我们不少启发,帮助我们提高缜密思维的能力。像“大力”、“大举”、“大事”、“大肆”这样一组同义词,它们都可以用来修饰动词,都包含“大规模”的意思,但用起来却很有讲究。“大力”的运用最为广泛,可以和“推广”、“发展”、“帮助”、“贯彻”等许多词语配合;“大举”则常用于军事行动,与“进攻”、“侵犯”等配合;“大事”的“事”在这里解释为动词“从事”,比如“大事张扬”,已经有了一些贬义;而“大肆”则明显地带了贬义,比如“大肆烧杀”、“大肆抢掠”。
再比如说,汉语中有一种“对衬词”,是由两个相反或相衬的单音词构成的复合词。它的含义有时是并列的,如“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出”与“没”分量相等;有时却有所偏重,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败”的重点是讲“败”;有时又失去了部分含义,如古代的“衣裳”本分上下,现在却不分了;有时则产生了新的含义,如“寒暄”本来是讲“冷暖”,后来却变成“说几句客套话”了。
还有一种“颠倒词”,也是有趣而多变。“心虚”指理亏怯懦,“虚心”却是一种美德;“计算”是一种正常的数学活动,“算计”却有了阴谋的气息;“故事”大家都喜欢听,“事故”却能吓人一大跳;“女儿”就是“女儿”,与男的无关,“儿女”却不仅是“儿子”,还要带上女儿了。
至于说到成语中语素的作用,那就更加丰富多彩了,限于篇幅,我们只举一个例子:只要有“七”和“八”搀和,含义就和“杂乱”有关,比如:“七嘴八舌”、“七手八脚”、“乱七八糟”、“横七竖八”、“杂七杂八”,还有歇后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都很乱,你说对不对?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写得真好。
------- guest ( 临时用户 )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