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谁最感动全国青少年》
马若云
中山路小学五(5)班
发表于《京江晚报》
寒假期间,我上了我们学校的网站,在网上读了《谁最感动全国青少年》一文,文章讲述了“远征太空,为共和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航天群体——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志愿支教,无私奉献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徐本禹”,“历尽艰辛,携带‘弃婴妹妹’求学12载的湖南怀化学院大学生洪战辉”等11个感人的故事。当我看到杨利伟他们以每秒钟180度的旋转速度进行不同方向的旋转训练时,我惊讶得目瞪口呆;当我看到年仅12岁的洪战辉在爸爸得了精神病,妈妈又出走以后,自己一边上学、一边做生意来抚养妹妹,照顾爸爸,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读完大学的感人事迹以后,我不禁流下了热泪……
这些故事中还有一位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谭海美同学,她在学校里认真读书,放学回家后帮奶奶捡破烂、做家务。她的条件那么差,可她的成绩却非常优秀。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要比她好得多,可有些同学却上课不认真听讲,放学后既不帮家里做事,也不好好复习功课。就拿我自己来说,学习也远不够刻苦。这次英语期末考试,我只考了86分,有些题目是因为粗心答错,有些题目是因为平时没搞懂,所以答不出来。就因为成绩达不到标准,我也没能评上“三好生”,因此非常伤心。看了《谁最感动全国青少年》一文,我认识到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成绩、个人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报效祖国。所以我今后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学习,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争取像书中所说的先进人物一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编者评语: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者先介绍所读的文章,再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这个路子是正确的。文章后半部分特别拎出了谭海美的事迹,并结合“我们”和“我”的表现来发表议论,这显然已经形成了本文的重点,可惜的是,你的议论却不够集中。在你原文的这一部分当中,你讲到“学习目的”,讲到“人要经得起挫折”,讲到“要有高尚的品德”,讲到要“拥有一颗爱心”,讲到要“勇于克服困难”,甚至还讲到“粗心大意”的问题。这样一来,你的议论就“散”掉了,就只能泛泛而谈了。如果你根据谭海美事迹的特点,把议论集中在“如何正确处理学习与环境的关系”上,从“怎样克服环境差、条件差造成的困难”和“怎样在环境、条件好的情况下更好地学习”这两方面展开议论,那文章的深度就不一样了。写文章与打仗的道理一样:不能四面出击,八方应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一部分。写文章与吃饭的道理也一样: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可能一口吃掉一大碗。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评语评得很准!
------- guest ( 临时用户 )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