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引出的遐想深思(《断章》赏析)
郑文
发表于《京江晚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这首小诗流传得很广,有些同学尽管看不太懂,但也觉得很有趣。作者曾经这样回忆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我想,如果作者真像他原来所打算的,把这几句补足成为“一首完整的诗”的话,那这首诗的意味也许就远没有现在这样深长了;正因为他只是提供了如此美妙的两个片断,才为我们读者留下了遐想深思的巨大空间。
这两个片断完全是形象的,每个片断又包含着两个人,而这两个人竟又是素昧平生,互不相干的,这就的确非常有趣了。现在,让我们先在感性的浅层次上遐想一番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自在逍遥;可“你”没想到,竟另外有一个人“在楼上看你”,“你”不知不觉地,已经成为别人的“风景”。晚上睡觉的时候,你望着窗外的明月,不知你在想着什么;可是无论如何你也不会想到,你竟进入了别人的梦境,明月不知道自己“装饰”了你的窗子,你更不知道自己会“装饰”了别人的梦……那么,这诗究竟讲了什么呢?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楼上的那个人对桥上的这个人产生了好感,甚至是一见钟情,已经达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程度了。如果这样想,那么这首诗的意境也就到此为止了:一个是单相思,一个是浑然不知,如此而已。
可是,让我们再来看一段作者的话吧,他说:“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这样一想,我们的思想就会深入下去了,原来诗人的感悟已经达到了哲理的境界,在他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已然包含着这样的大道理:一切人与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互相联系,甚至互为因果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如此,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然,这个道理在诗人笔下,完全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表达的。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