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位"老记"
王慧啸
镇江中学
1999年"增华阁"大赛获奖作品
我所记的这位“老记”,年纪并不大,眼下正在上高二,但称她“老记”,应该算得上名副其实。
“老记”名叫张蓉,乍看是一个极普通的学生,个儿不高,胖胖的,见到谁都笑呵呵,只眼镜下的一双眸子,显得特别地精神、能干。
别看她外表平常,经历却非同一般。她原是镇江“红领巾广播台”的台长,所以又有一个外号叫“张台”。她采访过乒乓名将邓亚萍。在采访公安局长武和平时,她当时一紧张,什么都没记录下来。事后,武局长不得不接受她的第二次采访……她的经历很让人羡慕,但她小时候却非常胆小,见到老鼠就要跑。可见,胆子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成功与否,就看你敢不敢闯一闯。
张蓉说,搞新闻得有一双“新闻眼”,要注意观察和思考。记得刚开始实行“双休日”的时候,很多人只是觉得高兴,别的什么也没想,可张蓉却动起了脑筋:双休日多休息一天,这多出来的一天该如何安排呢?为此,她作了及时的调查研究,马不停蹄地四处采访,交上去的稿子得到了《关心下一代周报》编辑部的赞扬,并在报纸上头条刊出。你看,她的这双“新闻眼”真是蛮灵的。其实,写作的道理都是如此,与其坐等“灵感”,还不如认真观察思考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呢!
今年夏天,我和张蓉一起参加了《关心下一代周报》组织的小记者采访苏北德育基地的活动。以前只是听说过“张蓉”这个人,却未见过面。在这十天的采访活动中,我加深了对她的了解。张蓉去采访有关“新安旅行团”的事迹时,准备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密密麻麻记了好几张纸。采访时她的态度非常认真,一边记录,一边嘴里还利落地发问:“请问校长,‘新安小学’现在还搞类似‘新安旅行团’这样的活动吗?”
她提的问题一般都有相当的深度,同行的小记者对她都很佩服,觉得她到底是“老记”,果然名不虚传。回到旅馆,我问正在整理采访记录的张蓉:“记那么多干什么,难道都有用吗?”她笑笑说:“有备无患呀,也许有的材料是用不上,可这总比材料不够好。当记者可不能怕多记,哪怕今天派不上用场,以后也很可能有用的。”我听了她的话,觉得还是她有道理。
张蓉不仅善于采访写作,平时学习也抓得很紧。在同行的日子里,每次结束采访活动回到宾馆的时候,她总是拿出一本物理书或数学书,预习下学期的课程,有时候去叫她,沉浸在学习之中的她还听不见呢!她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镇江中学,在强手如林的班级中,她依然显得出类拔萃。
我们这一代学生,确实不应再“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作为即将迈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应该做具备综合素质的多面手,像张蓉这样在各方面努力锻炼自己。
编者评语:
本文的作者王慧啸和文中所记的张蓉,都是本市曾经小有名气的小记者。近些年来,在不少地方广泛开展的培养锻炼小记者的活动,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确有很大的好处,她们两位对此都是深有体会的。王慧啸的这篇文章,因为是赛场限时之作,只能依靠平时对张蓉的了解,无法再对她进行补充采访,所以有些地方明显材料不足,比如文中提到的张蓉对邓亚萍的采访,就只能很可惜地一句话带过了。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