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大渡桥横铁索"寒"

郑文

发表于<京江晚报>


1975年7月,我从成都出发,乘汽车沿川藏公路进西藏。第一天到达雨城雅安,第二天翻过二郎山,迎面而来的大渡河水滚滚南下,我们的车一路北上,于傍晚到达泸定。这一带,就是三国时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地方,也是清朝时太平天国英雄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

下了车,一行人立即去看泸定桥。果然是天险。大渡河在这里宽100米多一点,两岸山势险峻,谷底波涛汹涌。江面上约30米高处,凌空飞过13根铁索,左右两边各有上下两根碗口粗的铁索作为“栏杆”;下面平铺9根稍细一点的铁索,中间铺着不到两米宽的木板作为“桥面”;两侧靠“栏杆”处还各铺着一条不到两尺宽的“小路”。一走上这桥,它就会晃荡起来,令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所以我们只敢从中间的“大路”上走,双手摆动着维持平衡,两眼直视前方,谁也不敢往下看。

1935年5月28日,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一昼夜急行军240里,路上还打垮了一营川军,于29日凌晨赶到泸定桥西岸。当时川军有两个团在对岸防守,并且已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拆掉,他们还狂妄地向红军高喊:“你们飞过来吧!我们缴枪啦!”红四团组织了一支由连长廖大珠带领的22人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一边铺着木板,一边从枪林弹雨中冲向对岸,硬是把这9根光溜溜的铁索,变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通途。事后,突击队员受到嘉奖,每人发给一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到全国解放之前,这22位英雄已先后全部牺牲,最后的两位,一战死于天津城下,一战死于上海城下。

此时,在铁索桥边,谁能不想起毛主席的《长征》诗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曾经反复体味过这“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字,它与上一句的“暖”字相对,究竟该作何理解呢?有了这次经历以后,我确定应该这样解释:金沙江(大渡河也一样)的巨浪,不断拍打着高入云霄的山崖,简直好像要把它打热了(这是一种“感觉的沟通”,即所谓“感通”。);大渡河泸定桥的铁索,凌空飞越江面,冷光闪闪,令人胆寒。到桥上走了一个来回,我的这种体会就更加深切了。然而,如此可怕的天险,再加上敌人的枪林弹雨,红军战士却视若“等闲”,可见他们的勇敢精神是多么地令人钦佩!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太差了.那就努力吧!做得到吗?  

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

            ------- guest ( 临时用户 )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