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一语中的的批评

郑文

发表于镇江日报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而他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往往别开生面;每有批评,也往往能一语中的,令人感佩。

比如说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大家读了都强烈地感觉到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呢?除了比喻奇特、意象夸张这些修辞上的特色之外,我们好像也说不出更加深刻明确的话;而对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那争论就更多了。1975年,毛泽东对他身边的人说:“李白的《蜀道难》写得很好,有人从思想方面作各种猜测,以便提高评价,其实不必,不要管那些纷纭聚讼。这首诗主要是艺术性很高,谁能写得有他那样淋漓尽致呀,它把人带进祖国壮丽险峻的山川之中,把人带进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让人们也看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读了他的这段话,我确有茅塞顿开之感。“淋漓尽致”,真是一语道破,概括得太准确了。李白描写这个“难”字的量和质,他那独具风格的修辞所造成的艺术感染力,还有读者通过阅读所产生的艺术想象,统统都包括在内了。

读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毛泽东在这首诗的天头上批注说:“江洲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它处。其然岂其然乎?”好一个“平等心情”,从根本上把这首诗的思想意义和盘托出。白居易作为一个封建官僚,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一个“倡女”(古代以歌舞曲艺为职业的女人),并因为自己的坎坷命运,产生与她“平等”的心情,这决不是一般封建时代的诗人能够做到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的态度和平等的心情,才可能有如此真诚的感情抒发,才可能有如此动人的艺术感染力。文学的灵魂是情感,可以这样讲,假如没有“江洲司马青衫湿”,便不可能有艺术水平如此之高的《琵琶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毛泽东认为“白诗高处在此”,实在是非常深刻的见解。由此我联想到《红楼梦》,如果贾宝玉,乃至曹雪芹,没有与那些受压迫的女孩子“同等”的心情,恐怕也就不会有那些震撼人心的艺术篇章了。

在阅读欣赏中,能够慧眼独具,能够有较深的感悟,能够有一语中的的批评,这是一种很值得羡慕的能力。而要培养这种能力,第一需要大量阅读,第二需要深入思考。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