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无身"和"化身"
郑文
原载于镇江日报
《搜神记》里有个故事,说东汉末年有个叫左慈的方士,本领大得很。有一次,曹操请他吃饭,席间以缺松江鲈鱼为憾,结果左慈当场就从一只装了水的铜盆里钓出两条来。这有点像变魔术,不稀奇。可能曹公也是这么想的吧,竟又说:“今既得鲈,恨无蜀中生姜耳!”他怕左慈就近去买,还特别叫他带信给已去四川的一位使者。谁知,左慈一转眼就送来了生姜。一年后,派到四川的使者回来,确认左慈当时真的到过四川。这,可就了不得啦!难道左慈真有超越时空的“法术”吗?
于是,曹操决定要杀掉左慈。左慈“却入壁中,霍然不见”。不久又在街上发现了他,正要去抓,满街的人忽然都变得与左慈一样,“莫知谁是”。后来又在山上发现了他,他却“走入羊群”,又变成一只无法分辨的羊了。
最后,《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借老子的话发表感想说:“吾之所以为大患者,以我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哉!”我觉得,干宝的这个感想并不正确,因为左慈既不是无身,其态度也不是消极的。
我读这个故事时,马上就想到革命战争中那些游击队员,他们拿起枪就是战士,放下枪就变成老百姓,于是敌人也像曹操一样无可奈何。记得孙悟空也有类似的本领,他拔根汗毛一吹,就能变出许多与他一样的猴子来,跟敌人打一场“人民战争”。这不是“无身”,而是“化身”;不是“消极虚无”,而是“韧的战斗”。老子说的那个“无身”,却是十足的取消主义。贾宝玉说他死了要变成灰,化成烟,还要一阵风来,吹得无影无踪,什么都没有才干净。这话的意思有点像老子说的“无身”,但这位公子哥儿也不过是说说狠话罢了,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他是做不到的。
除了“韧的战斗”,中国历史上也有一种“刚的战斗”。同样是在《搜神记》中,另有一篇《干将莫邪》,讲的是干将的儿子为父报仇的故事,他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最后以身想拼,宁为玉碎。他先是走进杀父仇人楚王的梦中,直言相告“欲报仇”。后来,当一位勇士说可以为他报仇,但要借他的头和剑一用的时候,他就立马自刎,双手捧着头与剑献上。勇士把他的头献给楚王,又放在大锅里煮,竟“三日三夕不烂”,而且跳上跳下,满面怒容。楚王伸头去看,勇士一剑将其头削入锅中,又将自己的头削入锅中,于是大功告成,“三首俱烂”。当我在读鲁迅据此写成的小说《铸剑》的时候,只觉得有一股阳刚之气,浩荡于天地之间,令人振奋不已。
这位眉间尺(据鲁迅在《铸剑》中的命名),就是下定了“无身”的决心,但态度正与老子相反,他是积极进取的。但他之所以能够成功,也还是运用了“化身”的策略,那位勇士不就是他的“化身”吗?
以上都是从被害者这方面来分析的,如果从害人者这方面来想想,你说这曹操,他为什么忽然要杀左慈呢?照我看来,决不是因为嫉妒他的本领大,关键是怕他有朝一日会取而代之。那楚王要杀干将,据说是因为干将铸剑用了三年时间,太长了,所以发怒。其实,这也是表面文章,楚王根本就是想从此垄断这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然而干将并不傻,他有所预见地把雄剑秘藏起来,使儿子终于能够报仇雪恨。
由此可见,左慈和眉间尺都是反抗强权暴力的智者。当他们需要保存自己的时候,他们就化个性为共性,变“有身”为“无身”,而实际上,他们还是用自己的“化身”继续与敌人战斗,所以最终能成为胜利者。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