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评论(22):文章的结尾
郑华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不能离开文章的总体来体会学习。当你经过认真的构思,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起点,其文思就顺流而下,跌宕起伏,到最后,可能积成一汪深潭,写一个隽永含蓄的结尾;也可能冲出一道瀑布,写一个激情洋溢的结尾;也可能汇入汪洋无际的大海,写一个气势磅礴的结尾……但不管是哪一种,都离不开行文的总体构思和整个流程。
何鸣逸的《手拉手》写了自己捐钱、卖书和看到有人献血等几件事,他需要在结尾时有个总结,所以他最后说:“这些都是‘手拉手’的具体行动,正如歌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就是一个收束全文的结尾,同时用歌词与开头遥想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完整而协调。
王梓俊的《手拉手》就不同了。何文在叙述中带有一定的议论成分,所以结尾仍然借用歌词来发表议论;王文却完全是记叙一件事,写他与同学吵架以及重归于好的过程,所以在结尾的时候,就水到渠成地描写他们和好的场面。“老师看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同学们看见了,也都很高兴。我和那位同学手拉手跳起了舞:‘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我们跳着,蹦着,可开心了!”这个结尾通过舞蹈点了题,通过场面描写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同样写得很好。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我们都不能从写作学中去找一个现成的模式套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在自己的作文实践中,从精心的构思中酝酿出适合自己文章的结尾。鲁迅曾经写过一篇非常精致的小品文《立论》,开头说:“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老师告诉他这很难,然后就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家生了个男孩,大家都去祝贺。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于是得到一番感谢;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于是收回几句恭维;可有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遭到一顿痛打。梦中的“我”听了老师的话以后说:“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下面老师的回答就是全文的结尾:“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呵唷!哈哈!Hehe!he,hehehehe!”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结尾,妙在这个回答几乎全部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虚词,意思是你就什么也不能说。这个结尾和前面的文章联系起来,显示出无可辩驳的逻辑性,使我们体会到鲁迅对社会的辛辣讽刺。如果你把这个结尾和全文割裂开来,单独拿出来,那就是毫无意义的一段话,有什么好呢?
再好的结尾,都是与文章总体血脉相连的,如果把它切割下来,它就死掉了!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