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eb 多多  

从"学富五车"谈起

郑文

发表于京江晚报


战国时代有一位哲学家叫惠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朋友庄子说他“有书五车”,后世就用“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读的书多,学问大。

可那时的书是用竹简编成的,所谓“五车书”,至多也不过相当于现在的十来本厚书。那么,如果我们读它个几十本厚书,是否也可以自诩为“学富五车”呢?同学们也许会笑起来:这肯定是不行的吧!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整个世界的“信息量”(当然也包括“知识量”)剧烈膨胀,翻着跟头增长。现在做学问的人所读的书,比2300年前的惠施要多得多,但很多人的成就却比不上他。由此看来,学问的大小并不仅仅取决于读书的多少——那么,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你要充分理解所读的书,把有用的信息记在脑子里,这叫“信息的内储”;同时还要使掌握的信息融会贯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叫“信息的外化”。在从“内储”到“外化”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一定要学会思考,让各种信息和知识在你脑子里活动起来,让它们互相交流、碰撞、变化、繁殖,这样才能产生创新的信息。如果你把自己的脑子变成一个“仓库”,把很多的信息和知识都堆在那儿一动也不动,那就做不出什么学问来。惠施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哲学家和雄辩家,在和名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公孙龙的激烈辩论中,他们两人的学问都有所提高。当然,整个的学习过程到此还没有结束,还必须把学问与实践结合起来,去扎扎实实地做些事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行合一”。

对处在打基础阶段的同学们来说,现在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显然已经不是信息太少、书太少的问题,而是书太多不知看什么好,信息太多简直应付不了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有选择、有计划地读有用的书,在信息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无评语:


读者的评论:



用户名:guest(临时用户) (如果希望使用自己的用户名留言,请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收藏多多 |